罗甸县水稻高产创建示范成效与启示

2017-08-15 09:28包明媛
农家科技 2017年6期
关键词:成效

摘 要:罗甸县水稻高产创建项目在原有的技术基础上有很大的改进和提高,项目的实施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为水稻高产栽培提供参考。

关键词:水稻高产创建;成效;罗甸县

水稻是罗甸县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常年播种面积30万亩左右,占全县粮食作物种植面积50%,总产量10.2万t左右,占全县粮食总产量52%以上,水稻生产对确保罗甸县粮食生产安全至关重要。水稻高产创建项目的实施,能迅速提高水稻单产,不断提高水稻生产水平,使我县在水稻高产栽培技术上不断得到完善和补充,2015年在项目区上实现亩产量突破650㎏大关,为我县水稻高产栽培探索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一、实施成效明显

1.示范规模超额完成。2015年罗甸县作为水稻高产创建示范县,计实施1万亩,超计划134.1亩,超1.34%,示范帶动全县应用水稻高产栽培技术10万余亩。项目在我县沫阳镇高峰村、拉良村、跃进村和红星村实施,涉及34个村民小组,1364户,6825人。

2.实施成效

(1) 经济效益显著。 示范区加权平均单产675.32公斤,实现总产量684.38万公斤,比当年非项目区平均亩产572.20公斤,增产103.12公斤,增产率18.02%,新增总产104.50万公斤。每公斤稻谷按3元,稻草0.3元(数据来源于本县农经站),副产物系数取0.9,亩产值2208.30元,亩新增产值337.20元,实现总产值2237.91万元,新增总产值341.72万元。项目区亩生产成本1364.90元,非项目区亩生产成本 1279.2元,亩增生产费85.70元,亩新增纯收入251.50元,新增总纯收入254.87万元,总经济效益167.01万元,年经济效益167.01万元,推广投资年均纯收益率为2.93元/元,投产比为1:1.62,比对照高0.16%,新增投产比1:3.93,经济效益明获显著。

(2) 社会效益良好。超级稻超高产栽培能大幅度提高水稻生产总量,一方面是确保了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目标的实现,另一方面是在劳动力和生产资金投入基本相同的条件下,能有效助民增收,达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的,同时带动地方经济发展,促使农业产业化,使农民走向富裕,奔向小康。

(3) 生态效益明显。在人口和粮食需求不断增长,而耕地资源有限的条件下,解决粮食需求与耕地资源矛盾的有效措施之一,就是积极发展资源节约型、环保友好型产业,大力推广应用超级稻及配套高产栽培技术,能有效提高水稻单位面积产量,实施一亩水稻超高产栽培技术,相当于种植1.5亩常规栽培技术的总产量。推广生态旱肓秧和测土配方施肥,实行秧苗健身栽培,提高秧苗抗性,减少化肥和农药的施用量,同时可减少人类对耕地资源的过度开垦,确保生态系统的稳定、安全及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从而达到保护环境的目的。

(4)技术效益明显。通过项目的实施,一是增强和丰富了项目区农业适用技术储备,并进一步提高项目区农业生产科技含量。二是在项目区内大范围推广稻田高产高效栽培组装技术,带动了常规适用技术及适用新技术、新器具、新型农用材料的示范推广,使项目区内农民进一步更新了种植业生产意识和掌握了新方法、新材料、新器具等专用技术,稻田种植生产技术在项目区得到不断巩固和发展。

(5) 技术改进成效良好。项目区采取的高产栽培技术与广大农户常规栽培技术有很大的不同,采取的栽培技术在原有的技术基础上都有很大的改进和提高,使各项栽培技术更加精细,更能发挥增产潜力,在新制定的栽培技术中,与原有的常规栽培技术相比,技术要更先进,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一是项目区大力推广高产、抗病、大穗品种,并集中连片种植。我县常规栽培技术中所选用的品种多为大穗高产品种,这些品种不耐密植,种植水平较好的种植密度也只在1.1万窝/亩,采用高产栽培技术时,由于密度不能加大,一般产量在600㎏左右,高产的也仅在650㎏左右,采用超高产栽培时,产量上升幅度不大,很难达到670㎏,项目区推广种植大穗高产抗病优良品种,大大挖掘水稻增产潜力,最大限度发挥了品种和高产栽培技术的优势,使项目区产量得到很大幅度的提高。二是将常规栽培技术中的种植密度合理加大,是项目区产量获得高产的一个主要因素。根据气候、稻田肥力、品种特性等因素情况,应用基本苗公式精确确定,推荐用水稻专家系统精确计算。一般亩栽1.2万窝左右,窝栽两粒谷,基本苗7~9万株。超过1.5万时采取宽窄行栽培方式,规格一般为(30+20) 厘米/2×16.7~ 20厘米.低于1.3万时采用宽行窄株栽插方式,规格一般为30.0~36.6 厘米×15~20 厘米:行向一般采取东西行向,但冲沟田、河谷田宜顺风定行向。因此,项目区产量大幅度得到提高,同合理增加密度这项技术是分不开的。三是改常规施肥为测土配方施肥。由于我县属农业部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县。因此,我县在项目区全面推行测土配方施肥,一改我县广大农户在水稻施肥上多施化肥,少施农家肥,偏施氮肥,轻施磷肥,不施钾肥,同时在施用时期时前重后轻,对粒肥的施用基本不施,而且在肥料的配比不合理。在项目区采取测土配方施肥,使广大农户在施肥上做到施肥量、施肥时期和营养元素的精确定量,为项目区水稻获得高产打下坚实的基础。四改水秧为生态旱育秧 我县广大农户习惯育水秧,在羊场片区虽然也育旱秧但是秧床整理不规范,在育秧后期基本上都是安满水变成水秧。项目生态旱育秧严格按照技术要求操作,到移栽大田时都还是旱秧并带土移栽 。五是传统灌溉为水将管理。根据水稻各生育阶段需水要求和叶龄、叶蘖动态精确灌水。采取 “三水三湿一干”的灌溉技术,即“寸水插秧,寸水施肥除草治虫,寸水孕穗开花,湿润水分蘖,湿润水幼穗分化,湿润水灌浆结实,够苗排水干田控蘖(茎蘖数达目标穗数85%~90%)。

二、采取主要技术措施

1.精确选择示范区域

示范区域应选择在交通方便、温光条件较好、土壤肥力较高、灌溉条件好、农民科技素质较高的坝区实施。

2.全面选用大穗型高产抗病优良品种

示范区统一采用以为渝香203、宜香优2115主推品种,适当搭配宜香725、宜香2308等,在条件适宜区域推广中浙优1号等超级杂交稻品种(组合)。

3.精确培育叶蘖同伸适龄壮秧

(1)精确播种。根据示范区生态条件、茬口和品种特性精确确定播种期,确保水稻安全齐穗和穗分化后光温条件处于最佳时期,播种期统一谷雨前后10左右,确保水稻安全齐穗和稻穗分化。

(2)精确确定旱育适龄同伸壮秧指标。冬闲田采用小苗,早茬田采用中苗,晚茬田采用大苗。各类苗壮秧指标为:小苗叶龄3.5~≤4.5叶,苗高12厘米左右,带蘖0.5~1.5个,叶蘖同伸系数0.75以上,叶片全绿,根系全白,无病虫害;中苗叶龄>4.5~≤6.5叶,苗高15厘米,带蘖1.5~3个,叶蘖同伸系数0.70以上,叶片全绿,根系全白,无病虫害;.大苗叶龄>6.5~7.5叶,秧龄50~55天,苗高25~30厘米左右,叶蘖同伸系数0.65以上,平均带蘖4个以上,根系白色,叶色淡绿,叶片直立有弹性,无病虫害。

(3)精确选好育秧方式,把好各项关键环节精确到位。育秧方式采用新型旱育直插秧,全面应用旱育保姆、生态旱育秧和无纺布覆盖技术,其余按2007年贵州省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指导意见执行,培肥、作床、播种和管理等各项关键环节做到精确到位。

4.精确进行本田栽培

(1)本田耕整。施肥料后,实行干耕干耙,再放水打田、耙平。做到田平、泥烂、肥均、水浅。无水源灌溉的地方,先施肥料后翻耕,再耖田耙田。做到田平泥烂、肥均。

(2)施肥。遵循“有机无机结合,重施基肥,适追分蘖肥,巧施穗粒肥,平衡施肥,增施硅锌肥"的施肥原则,根据本县气候、稻田肥力、品种特性,运用目标产量法、测土配方法确定(推荐用水稻栽培专家系统进行计算),并根据秧苗动态、气候和各生育时期需肥要求,做到施肥量、施肥时期和营养元素的精确定量。一般亩施有机肥1000公斤以上作基肥。N:P2O5:k20一般按1:0.6~1:1.1~1.5。磷肥全作基肥使用,酸性重田块用钙镁磷肥,其余用过磷酸钙。钾肥40%左右作基肥,60%左右在分蘖盛期施用。氮肥基蘖肥和穗粒肥比例为60%~70%:30%~40%,穗肥一般在倒4叶至倒1叶期看苗分两次施用,粒肥于始穗期至灌浆期看苗施用,一般在每亩用 KH2P04100克或谷粒饱1包或KH2P04100克+其它植物叶面营养剂,兑水50~60公斤喷施叶面。锌肥2公斤,全作基肥。酸性田每亩施用硅肥50公斤作基肥。

(3)移栽。

铲秧:铲秧移栽,带土3厘米以上。铲后及时移栽,禁栽隔夜秧。远距离移栽也可采取扯秧移栽。

栽插密度:.根据气候、稻田肥力、品种特性等因素情况,应用基本苗公式精确确定,推荐用水稻专家系统精确计算。一般亩栽1.2万窝左右,窝栽两粒谷,基本苗7~9万株。超过1.5万时采取宽窄行栽培方式,规格一般为(30+20) 厘米/2×16.7~ 20厘米.低于1.3万时采用宽行窄株栽插方式,规格一般为30.0~36.6 厘米×15~20 厘米:行向一般采取东西行向,但冲沟田、河谷田宜顺风定行向。

(4)水浆管理。根据水稻各生育阶段需水要求和叶龄、叶蘖动态精确灌水。采取 “三水三湿一干”的灌溉技术,即“寸水插秧,寸水施肥除草治虫,寸水孕穗开花,湿润水分蘖,湿润水幼穗分化,湿润水灌浆结实,够苗排水干田控蘖(茎蘖数达目标穗数85%~90%)。

(5)病虫草害防治。病虫防治以预防为主,实行健生栽培,保护天敌,推广应用频振式杀虫灯,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严格掌握农药用量,稻飞虱100丛稻有虫1000头以上的田块,小若幼虫高峰期时用药防治,如每亩用10%蚍虫啉15~20克兑水50公斤喷雾;稻纵卷叶螟100丛稻有虫60头以上的田块,在2~3龄虫盛期用药防治(如亩用于5%锐劲特水剂30~40毫升兑水喷施);穗瘟病预防(如用三环唑、富士一号等),一般始穗期喷一次,齐穗后再喷一次;纹枯病分蘖末期至圆秆拔节期病丛率10~15%,或孕穗期病丛率15~20%时,应立即施药控制,药剂主要为井岗霉素;其它病虫根据发生情况挑治或兼治。杂草在栽秧后5~7天用稻田除草剂,每亩用70%的除草净70~80克与第一次追肥尿素混匀施用,施药时保持约3厘米的浅水达7天。

(6)适时收获。一般散子后7天即乳熟后期或腊熟前期就可收割,过早收割会影响产量,过晚收割则黄叶增多影响质量。当水稻植株的穗粒颜色达到80%金黄,基部形成黑层、显出特有光泽,含水量一般在30%以下,即可收获。

三、 经验与启示

1.实施水稻万亩连片高产创建示范,必须强化组织领导,实行行政领导负责制和技术领导负责双轨责任制。水稻万亩连片高产创建示范离不开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必须形成强有力的上下联动组织领导机制。县、乡(镇)、村三级分别建立健全组织领导机制,实行行政领导负责制和技术领导负责双轨责任制,坚持目标管理,依靠强有力的行政推动,形成部门协作、合力推进示范的工作机制,确保了水稻万亩高产创建示范各项任务的落实。

2.示范工作安排要做到“四早”,即计划早安排、工作早动员、物资早准备、责任早落实。及时将示范任务分解到实施项目的乡(镇)及县农村工作局各站股,明确了各部门责任,增强了工作的主动性。

3.加强项目整合力度,确保生产效益的全面提高。积极整合测土配方施肥、阳光工程、新型农民培训及植保、种子、农技推广等各类项目,充分发挥各类项目的增产优势,努力挖掘水稻增产潜力。

4.加大机械配合和力量融合,及时栽种管理 。专门组织农机专业合作社,在土地翻犁、育苗期及秋收时积极配合,抢抓最佳时期,及时抢种抢收。积极引导、鼓励农民专业合作社、种粮大户参与创建工作。专门组织植保机防队,及时防治地老虎、水稻螟和粘虫,达到群防群治、综合防治的目的。

5.技物配套是做好高产创建的关键。水稻高产创建技术含量和产量指标要求高,群众种植水平和生产投入与项目要求有差距,土壤肥力状况、气候因素等对产量指标影响较大,因此,强化技术服务到位,加大物化投入,是高产创建工作的关键环节。

6.建立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各方面人员的积极性。一是对参与高产创建活动示范区内亩产达680㎏以上的农户,通过专家测评,分一、二、三等奖进行奖励,并在下一步安排其他项目物资时优先考虑。二是对参与高产创建活动工作抓得切实有力的技术人员,年终考核评为优秀等级,下一任期优先聘任。以不断调动农民群众和农技人员参与高产创建活动的积极性,增强高产创建工作的凝聚力和吸引力。

作者簡介:包明媛(1983-),女,助理农艺师,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 。

猜你喜欢
成效
靖边县农业气候特征与农作物区域布局成效
原州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效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讨论法应用的实效性
羁押必要性审查的实践应用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