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辨,让复习迸发智慧之光

2017-08-15 22:02黄燕兰黄苏云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7年8期
关键词:思辨策略

黄燕兰+黄苏云

【摘 要】思辨能力的培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思想政治课教学应注重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课堂教学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培养社会需要的创新人才。

【关键词】思辨;政治复习课;策略

当今世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为适应创新要求,培养创新人才,思想政治课教学应注重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思辨能力的培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然而在政治教学中,思辨能力与教学相结合仍是一个较为薄弱环节。本文仅从政治复习课的教学模式,谈一谈思辨能力的培育。

一、思辨能力的内涵

思辨能力中的“思”,集思想、思考、思路、思维于一体。从政治复习课的角度来看,即学生在独立思维的基础上对复习的知识进行分析﹑综合﹑运用,形成自己对知识归纳与整理的思维轨迹,最终形成理性的思维能力。

思辨能力中的“辨”是指明辨是非。从政治复习课的角度来看,即学生能够依靠政治思维来对知识做出理性的、正常思维逻辑的判断。在教学中主要体现在学生对知识与问题的质疑、争辩、清晰地表达自己观点的能力上,即运用自己的能力与技巧,“亲历”探究知识的过程,分析问题,从而解决问题等。

二、政治复习课的存在问题

(一)高中政治复习课教学目标定位没有“复习”味道,缺乏思辨基础

复习课与新授课最大的区别是学生对教材的认知基础是不同的,复习课不能按照新授课模式来上。复习课的重点是构建知识框架,形成知识网络,在更高层次上把握重点难点易考点。学科知识体系是学生思考和解答问题的理论依据,又是提高思辨能力的基础。在复习课教学中,一些教师基本仍按新授课模式来组织和实施教学,简单重复,没有新意和吸引力,既调动不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达不到巩固知识和提高能力的目的。

(二)高中政治复习课教学内容脱离实际,阻碍思辨思维的形成

1.教学内容脱离复习实际。在复习教学中,教学内容不分主次,脱离实际,忽略复习课的重点构建知识框架,使知识之间缺乏逻辑关系,学生思考毫无逻辑思维可循。

2.预设问题脱离学生实际,问题设计禁锢学生思维。在复习教学中,一些预设问题难度把握不好,问题过易会造成学生思维肤浅,不利于学生分析、探究能力的提高,体现不了思辨能力中的“思”。问题过难,超出学生的认知、能力范围,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阻碍思辨思维的形成。有些问题设计缺乏时代性,另外一些问题设计过于追求“标准化”,缺乏开放性。这些情况导致学生对知识与问题缺乏质疑、争辩,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三)高中政治复习课教学形式单一,不利思辨能力的发挥

在复习教学中,一些老师颠倒了主体与主导的关系,教师唱独角戏,独揽大权,学生的任务在多数情况下只有听讲和回答提问,很少有机会表达自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研究。这样的教学缺乏师生互动交流,学生没有生成的机会,不利于思辨能力的发挥。

三、政治复习课思辨能力培育策略研究

(一)把握学情,开放预设,为思辨奠基

在政治复习课培育思辨能力,首先必须把握学情,了解学生的知识和经验、认知特点和思维方式、思维起点和思维兴奋点,精心预设。超出学生的思维能力范围的复习,学生根本思辨不了。充分把握学情,教学目标定位就会比较准确,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为思辨能力的培育奠定基础。

思想政治课的生命力在于坚持与时俱进,在复习课预设中,不要拘泥于教材,要开拓创新,尽量引入一些鲜活的时事素材和学生关心的热门话题,通过师生时政热点的交流分析,锻炼学生运用自己的能力与技巧,探究知识,分析问题,形成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从而解决问题,为培养思辨能力创造条件。

比如在备《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国家利益》这一课时,我先预设了一个问题:2015年习主席的时间都去哪儿了?可以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说说自己所知道了解的。然后给学生展示老师所知道的,学生的第一感觉可能是主席很忙,这时引导学生思考主席忙的背后原因。预设时事素材和学生关心的热门话题,通过师生的交流分析,可以锻炼学生探究知识,分析问题等能力,引导他思辨。

(二)建构知网,创设情景,鼓励质疑,在生成中升华思辨

1.在建构知识网络中渗透思辨能力

复习课的重点是构建知识框架,形成知识网络,在更高层次上把握重点难点易考点。学科知识体系是学生思考和解答问题的理论依据,又是提高思辨能力的基础。

(1)遵循全面性、联系性原则构建知识网络

政治课的学科特点决定它对学生辩证思维能力的培养有独特的优势,在复习课中建构学科知识体系是有意引导、训练学生用全面、联系、辩证的观点分析知识,有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广阔性和整体性,提高思辨能力。

第一,在构建知识体系时应坚持全面性,在宏观与微观的统一中把握知识的整体性。建构知识体系,可以指导学生借助教材的框架,整体上把握教材的思维脉络,弄清相关、相似、相近的概念及理论间的联系。如复习《当代国际社会》时,构建知识框架,如下图所示:

第二、在构建知识体系时应坚持联系性,在显性与隐性的统一中突出知识的有序性。坚持联系性原则,有助于培养学生客观而系统地去把握知识之间的相互关系,培养知识迁移能力和演绎思维能力,从而形成思辨能力中对知识进行分析﹑综合、推导的能力。

如复习“企业经营”时,构建知识框架,如下图所示:

(2)运用驱动式引导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网络

在知识建构中,教师是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主动建构者。加强知识整合,构建政治知识体系其目的恰恰就是建立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复习的一种机制。

在構建知识时,教师可以运用不同的驱动方式让学生主动构建知识体系,比如以任务为驱动,促使学生自主构建“主干”知识体系;以兴趣和爱好为驱动,引导学生自主构建“主题”知识体系;以经验教训为驱动,引导学生自主构建“立体”知识体系。引导学生自主构建知识体系,学生在自我思维、自我构建、合作交流对知识从“点”、“线”、“面”三个方面进行复习,也是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从事思考、研究和创造,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积累经验、获得主动探究的“经历”和创作个性化作品的“体验”。这种“体验”培养了学生的探究技能、反思自我的能力、与别人交流看法的能力、整理信息的能力,以及思想的开放性,这正是思辨能力的一种体现。

2.创设“思辨”课堂培养思辨能力

(1)创设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

思想政治课的理论性、思想性、政策性比较强,在复习课上如果老师只是讲解、复习抽象的理论,是很难引起学生的复习兴趣。创设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给学生提供充足的自由思维空间,才能谈得上对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为此,在复习课中,教师要挖掘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教学资源,创设融思想性、知识性、生活性、艺术性为一体的课堂教学环境,敢把政治原理交给学生讨论,把问题交给学生探究,规律让学生找,引进竞争机制,吸引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2)创设思维性的问题情景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问题意识的培养是培养“思辨”复习课堂的关键,但问题并非是近乎直观浅显的问题,而是有一定深度,具有发散性、反向性思维的问题,这样的问题才有可辩性,才能调动学生的思维能力。其中发散性思维的提高对于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非常关键。政治课学科内的知识就涉及经济、政治、文化、哲学多个方面,其解题的角度、方法、和答案也往往具有非唯一性,在复习课上老师要创设有助于发散性思维的问题情境,增强教学过程的趣味性和价值性,帮助学生克服那种单一、刻板和封闭的思维方式,提高学生分析能力、知识迁移能力,从而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思辨能力的提高。

3.鼓励质疑,疑中有辨

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就是让学生具备批判性思维。古希腊思想家苏格拉底认为:一切知识均从疑难中产生。学生敢于质疑,课堂就越有无限的可能性。在政治复习课中,要想学生的思辨能力得到提高,教师就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同时密切观察学生,善于发现他们困惑的焦点、理解的偏差、观点的偏颇、疑问的价值,引领学生有效质疑。这样的教学,既加深了学生对复习知识的理解,也使学生的思辨能力在有效对话中得到了发展。

(三)理论联系实际,在思辨性与现实性的紧密交融中强化思辨能力

思想政治课教学的重要原则之一就是理论联系实际,它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了解党和国家在现阶段的重大方针政策,去分析当前的社会热点、焦点以及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

1.专题复习时政化

在复习课上,针对现实生活中与复习知识紧密相联系的重大政治时事问题,组织学生开展专题复习,拓展思路,不回避惯常角度,更要有新意,接地气。在复习中要求学生深入掌握理论知识,同时独立思考,运用理论全面分析、准确把握现实社会生活中特定事物的性质和问题,提高知识运用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从而强化思辨能力。

2.题型训练技巧化

从近年的高考分析结果来看,政治学科所要求的分析、批判、综合和评价能力,在学生的解题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结果普遍较差,也是高考中主要失分点所在。因此教师在复习课上要针对考点和材料的联结点,加强审题指导,提高学生解读和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加强对评析类问答题题型的针对性训练,提高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总之,多年的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学生缺乏思辨能力,难以学好政治课程。在政治复习课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是提高复习的实效性和贯彻新课程理念的重要环节,通过课堂教学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从而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杨喆.建构高中政治课“思辨”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辩证思维能力[J].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9

[2]袁艺.让学生掌握开启智慧之门的钥匙——高中政治课教学培养和提高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思考与探索[J].教师论坛,2004.9

[3]張益乡.搭建高中政治复习课演绎思维的平台[J].思想政治课教学,2010.4

(本文系广州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5年度课题(编号:1201572763)“高中政治学科素养之学生思辨能力培育的策略研究”和 广东省教育研究院2015年度教育研究立项课题(编号:GDJY-2015-A-B342)“高中政治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策略研究”课题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思辨策略
基于“选—练—评”一体化的二轮复习策略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