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党建“土专家” 盘活一个贫困村

2017-08-15 09:20董许杰刘小桥谭诗赏
当代党员 2017年15期
关键词:荆条实干组织生活

董许杰++刘小桥+谭诗赏

当前,重庆改革发展正处于关键时期,面临任务十分繁重,要在实干中解决问题,在实干中实现愿景。

从本期起,本刊推出“实干树形象 实绩惠民生——‘两学一做特别关注”主题报道,聚焦全市各个领域、各条战线、各项工作中的实干家,讲述一线干事创业、实干为民的感人故事,展示全市上下撸起袖子加油干、扑下身子抓落实的生动场景,记录新的发展理念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的实践进程,勾勒民生“获得感”“幸福感”的美好画卷,展现全市上下靠实干树形象、以实绩惠民生的新风貌、新气象、新局面。

有实干力度,就有民生温度。希望通过一系列接地气、冒热气、带露珠的鲜活报道,来反映新的变化、新的业绩,以基层标杆、实干榜样鼓舞全市人民做好当前工作,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敬请关注,欢迎提供稿件或新闻线索。

2016年底,武隆区长坝镇大元村交出了一份答卷——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8656元,92户贫困户脱贫摘帽,全村脱贫。

行走在这个刚刚摘掉“贫困帽”的村子,你会看到,特色效益农业基地里,西瓜、二荆条辣椒和脆红李长势喜人;农舍老街之间,街坊邻里和和睦睦、其乐融融;村便民服务中心里,村党支部活动“一呼百应”,党员们参与活动的热情高涨……

短短两年,这个曾经破败萧条的贫困村,为何会发生这样大的改变?

笔者满怀好奇,向武隆区委组织部的同志提出一个问题:“大元村的喜人局面从何而来?”

组织部的同志笑答:“因为村里有一名党建‘土专家。”

“土专家”名叫谭武斌,是村党支部书记,今年51岁。

说他“土”,是因为他是土生土长的当地人。说他是“专家”,是因为在脱贫攻坚过程中,他结合本村实际,干了不少很“专业”的事……

凝心聚力“主心骨”

两年前,谭武斌还有一块“心病”。

“村民对村‘两委的工作不够了解、参与不够、认同不够,党员身份感不强、归属感不强、党性弱化。”谭武斌说。

当时,村党支部和村委会按程序撤换了一名履职不力的社干部。却不想,此人心怀不满,四处散布谣言,让不少党员、群众对村“两委”工作产生误解。

这件事,让谭武斌深刻认识到凝聚人心的重要性。“必须尽快找到一个法子,破解村党支部凝聚力差的问题。”谭武斌心里琢磨着。

谭武斌决定从组织生活下手。

为此,村党支部经过反复讨论,决定将每月20日定为“组织生活日”,组织党员开展党性教育、民主议事决策、收缴党费、事务公开、上级精神传达、志愿服务等活动。

从此,每月20号参加“组织生活日”活动,成了大元村党员“雷打不动”的规矩。

“每月参加‘组织生活日活动,让我们时刻牢记党员身份,感觉精气神都足了很多。”大元村党员王峰说。

两年来,通过开展这项活动,村党支部组织生活更加规范,党员的身份感、归属感明显增强。村“两委”的工作也更加透明、高效,群众认可度、满意度明显提升。

2017年5月,“组织生活日”更名为“主题党日”,继续坚持开展。

磨炼队伍“锻刀匠”

2016年6月2日凌晨,倾盆大雨袭击大元村,造成多户房屋出现险情、水利电力设施受损、农作物受灾、村社道路被滑坡阻断,就连进出村的主要通道公路也被洪水冲毁!

面对灾情,谭武斌异常镇定。

谭武斌立即召集在家的年轻党员,成立党员抢险救灾突击队。

迎着暴雨,20余名党员手握电筒、脚穿筒靴、身披雨衣,分组入户,紧急转移受灾群众82人,为群众减少财产损失30余万元,为应急抢险赢得了时间。

参与抢险救灾的党员陈锡海,不顾自家房屋被淹,毅然参加了突击队。“我是党员,就必须冲锋在第一线。”陈锡海说。

在党员们的冲锋下,天亮前村干部就已摸清了全村受灾情况,并在及时上報的同时,第一时间开展后续救援工作。

“不管是发展生产、帮贫助困还是抢险救灾,每个党员都应该是一把‘尖刀。”谭武斌经常这么说。

为了锻造“尖刀”,2016年以来,在谭武斌的带领下,村党支部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通过教育引导、干部示范、舆论激励等形式,引导党员立足自身发挥作用,积极投身到脱贫攻坚、基础设施建设、人居环境整治等重点工作中来。

一年多下来,大元村真的锻造出了一把“尖刀”——一支勇于担当、攻坚有力的党员突击队,而谭武斌就是一位名副其实的“锻刀匠”。

营造和谐“和事佬”

2014年10月的一天清晨,一阵刺耳的吵闹声,划破了大元村的宁静。

“这块地是我们家的!”

“这块地是我买过来的!”

…………

因为房屋复耕后的土地使用权问题,村民高明权夫妇与邻居李斌又吵了起来。

闻讯,谭武斌立即与村综治专干赶到现场,了解情况。

原来,2007年,高明权在场镇买了房,于是将村里的房屋卖给了李斌,后因土地复耕,高、李两家产生了矛盾。

而这次,双方矛盾从口角之争上升到了“动手”——他们都拔掉了对方在争议田土上种植的蔬菜。

了解情况后,谭武斌立即通知“老党员调解委员会”派人调解。

所谓“老党员调解委员会”,是谭武斌针对村里矛盾纠纷调处难这一顽固问题琢磨出的一项新制度。通过为无职党员设岗定责,聘请责任心强、懂法律政策、熟悉民风习俗、有一定威望的老党员,成立了“老党员调解委员会”。

很快,“老党员调解员”程地润等人赶到现场。

“大家乡里乡亲的,之前两家关系也不错,为这点蝇头小利闹翻,值得吗?”

“房屋复耕后土地属于集体,你们两家人都没有所有权,你们知道吗?”

…………

“老党员调解员”晓之以情、动之以理,逐渐打开了两家的心结。

双方承诺,土地各用一半,握手言和。

三年多来,“老党员调解委员会”累计调解邻里纠纷、地界争端、家庭不和等矛盾纠纷93起,有效缓解了矛盾纠纷调处难的局面。

产业引领“破冰人”

作为贫困村,产业发展滞后一直是大元村脱贫致富的“绊脚石”。

为此,2015年以来,谭武斌带领村社干部自费考察十余次,选定了适合本村发展的西瓜、二荆条辣椒和脆红李等三个主导产业项目。

项目有了,谁来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对此,群众都持观望态度。

谭武斌的对策是:党员带头。

作为村支书,谭武斌把自家的7.2亩土地作为“试验田”,还以高出市场价的价格承包村民土地300余亩,从四川苍溪引进种子、种苗,聘请技术人员指导,分片种上了西瓜、二荆条辣椒和脆红李。

身先士卒之际,谭武斌又接连组织召开党员大会,苦口婆心号召党员带头干。

一批“党员试验田”很快建成。“试验田”里,西瓜、二荆条辣椒种植当年就可以见到效益,西瓜平均亩产达到2000公斤,每亩纯收入1500元,二荆条辣椒平均亩产达到1500公斤,每亩纯收入1500元,最初试种的脆红李预计三年进入丰产期,平均亩产有望达到3000公斤。

见到效益后,乡亲们竞相参加。谭武斌不仅亲自当起“技术员”,还自费为村民提供种苗。

如今,大元村西瓜、二荆条辣椒和脆红李“三个一千亩”种植基地初成规模,将带动466户群众实现增收致富。

猜你喜欢
荆条实干组织生活
比武激活力 实干写担当
荆条筐
一图读懂党的组织生活该如何过
如何过好党的组织生活
做事应经得起“火炼”——实干不能玩“虚”
三八妇乐 实干为要
黔南州文联党支部与新寨村党支部召开双向组织生活会
论新形势下加强和规范党支部组织生活会
秦始皇拜荆条
实干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