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锐
(宽城区群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吉林 长春 130052)
肩周炎也被称作是肩关节周围炎症,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肩部疼痛,疼痛感会逐渐加剧,对患者肩关节的相关活动能力具有阻碍、限制作用,而且这种限制作用会随着病症的发展而逐渐加重,待限制作用达到某一峰值后会逐渐减弱,最后完全消失[1]。本次研究社区中心于2016年3月~2017年7月接收诊治的肩周炎患者90例作为研究样本,探究对肩周炎患者应用中医针灸按摩联合中药汤剂治疗方式实施救治的临床治疗结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选取2016年3月~2017年7月,社区中心接收肩周炎患者90例作为研究样本,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患者中男女比例为23:22,年龄在42~67岁,平均为(53.28±2.19)岁;观察组患者中男女比例为24:21,年龄在43~67岁,平均为(54.14±2.42)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对照组应用中医针灸按摩疗法,针灸治疗过程中涉及到的穴位包含肩骼、肩贞、外关、肩井、曲池、血海、阿是穴、阳陵泉、手三里、臂蠕等,施针手法为平补平泻法。按摩过程中以揉法为主,并注意掌控力度。每天给予患者一次针灸按摩治疗。观察组采取中医针灸按摩联合中药汤剂治疗方式,中药汤剂组方为当归、穿山龙、黄芪、制马钱子、桂枝、赤芍、乌梢蛇、甘草、威灵仙、防风、制川乌、地龙、鸡血藤等[2]。用水煎剂服用,每天服用两次,连续服用15天,随后停药一周,再次服用15天。
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疼痛程度及肩关节相关功能的实现情况。其中疼痛程度的评断过程需要借助于视觉模拟评分标准来实现,而肩关节相关功能的实现情况的评断过程需要借助于对应的肩关节功能评定标准来实现。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数(%),例(n)表示,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就本次实验结果来看,给予对应治疗方式前,观察组患者的疼痛程度评分为(8.12±0.39),对照组患者的疼痛程度评分为(8.23±0.41);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疼痛程度评分为(1.72±0.33),对照组患者的疼痛程度评分为(3.79±0.36)。由此可见,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相较于治疗前,减缓趋势显著,且观察组患者的改善趋势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本次实验结果来看,给予对应治疗方式前,观察组患者的肩关节相关功能评分为(44.31±3.29),对照组患者的肩关节相关功能评分为(44.05±3.17);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肩关节相关功能评分为(89.21±3.82),对照组患者的肩关节相关功能评分为(74.37±2.69)。由此可见,治疗后,两组患者肩关节相关功能的实现情况相较于治疗前,改善趋势显著,且观察组患者的改善趋势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肩周炎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病症,临床上通常将针刀治疗方式、局部封闭麻醉处理方式等,由于以上治疗方式均不是在可视环境下实现处理,致使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极易出现不良反应。在中医观点中,肩周炎归属于肩痹范畴,致病原因归结于阳气虚衰、筋骨萎缩,在治疗过程中应将强筋健骨、温阳通络、活血行气作为治疗准则。本次研究发现,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相较于治疗前,减缓趋势显著,且观察组患者的改善趋势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患者肩关节相关功能的实现情况相较于治疗前,改善趋势显著,且观察组患者的改善趋势显著优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对肩周炎患者应用中医针灸按摩联合中药汤剂治疗方式实施救治,临床治疗结果显著,能够有效缓解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痛苦程度,对患者肩关节相关功能的实现具有积极作用。
[1] 杨立春.中医针灸按摩联合中药汤剂治疗肩周炎效果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5,(83):117-118.
[2] 罗正明.中医针灸按摩联合中药汤剂治疗肩周炎的效果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7,5(9):8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