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春辉,于枝梅
(1.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内蒙古 包头 014010;2.包头昆都仑区爱国卫生服务指导中心,内蒙古 包头 014010)
乳腺疾病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类疾病,无论是良性病变还是恶性病变,在临床上都是较为常见的。乳腺疾病已经不单单局限于中年以上的人群,如今乳腺疾病发病的年龄范围已经越来越宽泛,病种也是逐年增多,进行动态增强MRI扫描病变部位对于评估肿块的性质十分关键[1]。下面通过观察97例乳腺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一步探讨动态增强MRI与血管生成之间的联系。现总结如下:
收集自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我院核磁共振室所检查的97例乳腺肿瘤的患者的临床病例相关资料,其中有58例患者病理结果显示恶性病变,39例患者为良性病变。这97例患者均在我院进行了手术治疗。
应用GE I.ST超导核磁共振扫描仪(GE Signa infinity speed)。对比剂是扎喷酸葡胺(Gd-DTPA)注射液(北陆药业)。嘱患者取俯卧位,自然平静呼吸,双侧乳房自然位于扫描线圈。对比剂注入后,采用二维回波序列进行增强扫描。
经过动态增强MRI扫描后的图像应用影像专用软件进行分析,通过减影技术处理后获得数字减影图像,同时对对应的病变部位进行分析[2]。 通过分析MIP法获得的病灶3D图像,对病变处的血管分布进行观察与分析,应用Sardanelli等提出的评分标准对病灶周围3厘米以内的血管进行评分,最后绘制出时间-信号曲线(采用Fun tool软件)。时间-信号曲线分为Ⅰ型(缓慢持续上升型)、II(平台型)、Ⅲ型(快速上升与下降型)。以收集到的患者的病理资料为金标准,分析乳腺良恶性疾病边部位的表现有何异同,并进一步证实动态增强MRI 检查的结果与最终的病理结果符合率如何[3]。
根据Sardanlli等提出的评分标准、动态增强MRI时间-信号强度曲线,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的差别等采用卡方检验。
经过动态增强MRI扫描的病例资料结果显示有45例患者病变处显示毛刺征,6例患者病变处显示为边缘病灶强化,7例患者病变处显示强化不均一性。时间-信号曲线结果显示时间-信号曲线结果显示38例患者呈Ⅰ型曲线,15例患者呈Ⅱ型曲线,44例患者呈Ⅲ型曲线。经过与患者的病理对比分析后发现,乳腺良性病变的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多为Ⅰ型(对比剂注入的早期病变处无强化高峰,随着时间的延长增强信号逐渐增加),病灶处血液供应评分为1、2分;乳腺恶性病变的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多为Ⅱ型、Ⅲ型,病变处血液供应评分为2、3分。进过统计后结果显示乳腺的良恶性病变在动态增强MRI扫描时间-信号强度曲线的特征以及病变处血管的生成方面比较具有统计上的意义。
今年来对于肿瘤的生物学研究在肿瘤血管生成上已经达成了共识,血管内皮素是反映病变部位生长血液供应的主要因子之一。就乳腺疾病的诊断来说,通过动态增强MRI来分析病变处血管的生成能够为乳腺良恶性病变的初步判断提供依据。相关数据报道显示,乳腺良性病灶处胸廓内动脉工级分支的显示率为96.7%,乳腺恶性病灶胸廓内动脉工级分支的显示率均为100%,这些数据进一步证实了乳腺良恶性病变在血管分支生成方面的差异性。动态增强MRI根据绘制的时间-信号强度曲线,能够清晰的反映出病灶处的血流供应与灌注的情况,根据对比剂在病变处分布的范围以及对比剂进入病灶处的时间等,能够间接的显示显示病灶处血管的数量与分布,乳腺良恶性病变无论在血管生成方面还是在时间-信号强度曲线方面的特征都是有差异的。乳腺恶性病变组织血液供应丰富,血管分布多而致密且不均匀,对比剂进入之后多呈现出信号强度快速升高又快速下降的现象,与良性病变的表现完全不同。
综上所述,乳腺良恶性病变动态增强MRI与血管生成方面的特征差异明显,通过进行MRI增强扫描能够更加明确病变的性质,为临床早期提供治疗方案提供有力的保障。
[1] 冯锦兰,刘鸿圣.良恶性乳腺疾病动态增强MRI表现特征与血管生成相关性研究[J].陕西医学杂志,2014,(1):66-67.
[2] 张 丽,韩立新,曹惠霞,杜渭清,陈 耿,王 俊.3.0T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和VIBRANT动态增强在鉴别乳腺腺病与乳腺癌中的价值[J].临床放射学杂志,2017,36(3):342-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