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艳慧,马树栋
(呼伦贝尔市人民医院 内蒙古民族大学呼伦贝尔临床医学院,内蒙古 呼伦贝尔 021008)
在临床胸科手术中,单肺通气是最为常用的通气方式之一,一是可以为术侧创造适宜的静态环境,另一方面可确保健侧肺部免受污染。据以往经验发现,单肺通气过长时间患者的气道阻力加重、肺顺应性下降,从而造成低氧血症的发生。该不良反应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单肺通气技术的应用和推广。我院针对此类状况选择单肺通气前七氟醚预处理,取得了较好的临床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接受肺叶切除术的患者32例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6例。观察组男9例,女7例,年龄28~63岁;对照组男8例,女8例,年龄30~66岁。患者及家属对此次研究知情并同意。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手术前8 h嘱患者禁止进食和饮水,进入手术室后开放静脉通道,并常规进行心电图、动脉压、血氧饱和度等指标的监测。使用0.05 mg/kg咪达唑仑+4 μg/kg芬太尼+2.5 mg/kg丙泊酚+0.15 mg/kg顺阿曲库胺进行麻醉诱导。随后进行插管,利用纤维支气管镜准确定位后进行机械通气,机械通气潮气量保持6~8 mL/kg,通气频率设定10~12次/min,呼吸比为1:2,呼气末二氧化碳35~45 mmHg。对照组在插管后到单肺通气前进行空氧混合通气;观察组则采用七氟醚吸入30 min,MAC维持1.0。吸入停止后即刻进行充氧气体交换,使患者单肺通气前MAC为0。所有患者麻醉维持均使用丙泊酚,血浆靶浓度维持在3.5 μg/mL,每半小时推注0.03 mg/kg顺式阿曲库铵,使BIS维持40~60范围。
比较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后(T0)、七氟醚预处理30 min(T1)、60 min(T2)、手术完成后(T3)的肺顺应性水平Cst和Cdyn;采集各个时间点动脉血做血气分析,计算氧合指数OI(OI=PaO2/FiO2)。
研究数据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不同时间点C s t、C d y n分别为:T0(133.8±15.5)mL、(190.5±25.4)cmH2O,T1(125.4±14.3)mL、(172.1±17.9)cmH2O,T2(119.1±14.7)mL、(168.3±17.3)cmH2O,T3(126.9±15.8)mL、(173.2±17.1)cmH2O;对照组不同时间点Cst、Cdyn分别为:T0(132.1±16.4)mL、(191.3±25.8)cmH2O,T1(110.1±15.9)mL、(144.0±19.6)cmH2O,T2(103.1±15.8)mL、(138.7±16.2)cmH2O,T3(112.2±16.2)mL、(146.1±18.5)cmH2O。两组患者T0时Cst、Cdyn无明显差异(P>0.05),T1、T2、T3时间点观察组Cst、Cdyn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不同时间点OI分别为:T0(40.1±5.8)、T1(19.3±3.7)、T2(18.3±3.2)、T3(38.6±8.2);对照组不同时间点OI分别为:T0(39.2±5.5)、T1(16.0±3.9)、T2(15.9±3.8)、T3(38.7±6.9)。两组患者T1、T2时间点OI均较T0有明显降低,且观察组T1、T2时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单肺通气中患者的气道阻力会明显增加,肺顺应性下降,从而造成肺损伤,使治疗中机械通气时支气管痉挛、肺水肿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有所提高,另外,单肺通气时OI降低会造成低氧血症的发生,不利于治疗的进行。七氟醚是临床常用吸入麻醉药物,该药对呼吸道刺激较弱,无明显循环抑制和不良反应的发生,因此,可改善患者呼吸道阻力和通气功能,起到显著肺保护作用[1-2]。此次研究中,观察组采用单肺通气前七氟醚预处理,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七氟醚预处理可改善患者肺功能,提高肺顺应性和手术中的氧合指数,因此可作为肺叶切除术麻醉中的优选方案。
[1] 邓立强,吴 舟,刘 睿.七氟醚和异丙酚对单肺通气致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比较[J].昆明医科大学学报,2016,37(1):125-128.
[2] 陶洪霞,沈启英,李元海.七氟醚预处理对单肺通气时肺顺应性和氧合指数的影响[J].安徽医科大学学报,2016,51(5):682-6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