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要夯实词语教学的根基

2017-08-15 00:46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第二实验小学秦咏中
小学教学研究 2017年34期
关键词:关键字工具书读书笔记

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第二实验小学 秦咏中

语文教学要夯实词语教学的根基

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第二实验小学 秦咏中

词语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基础工程。审视一线教学实践,不难发现词语教学的根基有待夯实。一方面,词义教学存在着蜻蜓点水的现象;另一方面,词语积累的方式存在着机械、单一的弊病。有鉴于此,在词义教学上,既要让学生学会使用工具书又不可缺失老师的点拨;对词语中关键字的理解尤需落实到位;更要引领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词义。在积累词语方面,采取丰富多样的方式方法更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语文学习的规律。

词语教学 理解 生活实际 积累 语言模型

词语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基础工程。在一线教学实践中,词语教学的根基必须夯实。对此,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和课堂观察做一些剖析和思考。

一、词义教学切忌蜻蜓点水

语言的三要素是语音、词汇和语法。词汇作为语言的建筑材料,是语言发展的源泉,而理解词义是基础目标,是词汇教学的根基。

理解词义的方法有很多,如查阅工具书理解词义、联系语境(上下文)理解词义、落实词语中关键字的意思理解词义、联系生活实践理解词义……然而,方法多并不等于实践效果好。事实上,词义教学还是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有的是蜻蜓点水,学生理解不深刻;有的是浮光掠影,学生只知大概的意思,对构成词语的关键字不明白,甚至不理解其意思;更有甚者,学生只会依赖一些教辅书,生搬硬进行套词语解释。凡此种种不一而足。以下略作剖析:

1.自主查阅工具书理解词义,也需要教师的指导

查阅工具书理解词义,这种方法是许多一线老师大力倡导的,这种方法能解决学生学习中的一些障碍。但是,我们可能未曾注意到,工具书的编撰者,有着这样一个假设:使用者对释义语句中的每个词的意思都理解了。而事实上却并非如此,学生在查阅工具书看解释时,可能又会遇到一两个甚至更多不懂的词语。原先的问题没有解决,新问题又接连出现了。另一方面,学生学习中遇到的生词,往往处于一个特定的语境中,工具书的解释未必贴切。在这种情况下,仅仅是一句“查字典、词典理解词语”可能未必奏效,教师的引导不可或缺。

笔者在听课的时候,经常看到一些学生在交流词义的时候,捧着《课课通》一类的教辅书说词义,学生往往是照本宣科,并不理解。在这种情况下,老师敏锐地关注学生的话语,帮助学生真正弄懂诠释,进而理解词义,这是应有的职责和教学智慧。

如,苏教版语文三年级《石头书》中有“勘探”一词,学生未必理解。查阅工具书和教辅书,其解释是:查明矿藏分布,测定矿体的位置、形状、大小或成矿规律、岩石性质、地质构造等情况。

即便照读了解释,可能学生未必理解了“勘探”,甚至又增添了不理解的词语:“矿藏”“成矿规律”等。所以,老师的引导不能消弭。

2.理解词义,很多时候需要先落实词语中关键字的意思

最近,听一位老师执教《西湖》,文中有这样的一句:在这如画的西湖边走一走,看一看,怎能不令人心旷神怡呢!

师:“心旷神怡”是什么意思?

生:是很神奇的意思?

师:为什么很神奇?

生:因为那里有个“神怡”(学生把“神怡”当成一个神仙)。

……

反思:这名学生对词语的理解出现了很大的偏差。其原因就在于没有弄清这个成语中“旷”和“怡”两个关键字的意思,甚至“神?”的意思没搞懂。一个四字成语中,三个字的意思没有明白,怎么能理解这个成语呢?

其实,教师如果做一点铺垫,让学生反复读词语所在的句子,学生就会明白“心旷神怡”是表达一种感受。在这样的基础上,再搞清楚“旷”“怡”等关键字的意思,这个词语的意思也就不言而喻了。

3.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对词语的理解更贴切

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燕子》一文中“荡漾”的教学片段:

师:文中描写燕子“剪尾或翼尖偶尔沾了一下水面,那小圆晕便一圈一圈地荡漾开去”。“荡漾”是什么意思?

生:“荡漾”是指水波一起一伏地动。

师:这样情景我们平时生活中见到过没有,见到过的说给大家听听。

生:刮风的时候,我就看到学校池塘里的水面有一道道波纹一圈一圈荡漾开去。

生:我向河里扔一块石子,河面上的波纹就一圈一圈荡漾开去。

小学生的形象思维很活跃,对一些比较抽象的词语很难说清楚,在教学中,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唤起他们的亲身体验,这样学生对词语含义就明白了。因此,根据儿童认识规律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体会,让学生联系生活的所见所感,感悟词语所表达的意思,这样的教学才有意义,有实效。

笔者至今还记得自己的小学语文老师,在引导我们理解词语的时候,他不但联系生活实际,而且常常绘声绘色地“表演”。那个时候,根本没有什么电教设施,但是由于老师教学得法,我们真的幼学如漆。

还记得,老师讲解“瀑布”这个词的时候,嘴里发出“轰隆隆”“哗啦啦”的水流声,双手做着飞流直下的动作……真是形象生动,至今难忘。

当然,引导学生理解词义的方法有很多,这要靠教师去把握和运用,甚至要靠师生共同开发。而且,很多时候,理解词义方式不可单一,用多种方法理解词语,往往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二、词语积累的方式要由单一变为丰富多彩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这是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众所周知,没有积累就没有运用。俗话说得好:“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叶圣陶先生也说:“厚积言有物。”没有丰富的词语积累就言而无物。那么,教学实践中,在词语的积累上,我们做得怎么样?

笔者在日常的教学管理和调研中发现,好多老师在这方面仅仅是让学生读读背背,方式比较单一。当然,也有许多老师让学生积累词汇的方法很有创意。可称“微创新”。

笔者发现,好多中低年级的老师让学生在生字表旁边给每个生字扩词。好多学生能将一个生字,组成六七个不同的词语,长此以往,学生肯定受益匪浅。笔者以为,这是巩固识字的好方法,也是积累词语的好方法。

让学生天天读书并写读书笔记,也是积累词汇的好方法。但是,在操作中不可随意,把握不好就会过犹不及。笔者曾看到这样一个例子:一个孩子根据老师的布置天天读书,写读书笔记。

有一次,他做了如下的读书笔记:好词:美丽、天空、忧郁、鸡蛋……看到这样的读书笔记,家长不由疑惑了,“天空”“鸡蛋”也算好词?再问“读”过的内容,孩子支支吾吾说不明白。追问原因,说是老师要求他们积极读课外书,天天要查读书笔记。要比书写,还要比摘抄量。语文老师评价学生的阅读,如果仅仅对笔记“情有独钟”,并采取形而上学的评价办法,那么,带来的未必不是灾难。因为,很有可能让学生为了做笔记而读,为了笔记的高分而读,从而远离真正的阅读。久而久之,课外阅读将变成为新的劳役、苦差事,“读书破万卷”会“异化”为“读书抄万卷”。

真正的阅读是什么?是品尝人生百味,是呼吸一缕书香,是经历喜怒哀乐,阅读不应成负担。至于笔记,掩卷沉思后,可有不同的呈现方式。可以记下读书的时间和篇目,可以圈点批画,可以摘抄精彩词句,可以抒发感受。美国图书馆学教师苏珊·罗森韦格有一句名言:“如果您想要孩子完全按照你的计划阅读,那注定不会长久。”实践证明,本着一份宽容,一份期待,给学生的阅读笔记一些弹性,一点自由,再辅之以多样化的读书交流,学生方能便捷地攀登书山,享受阅读,茁壮精神。

其实,笔者以为“课外阅读”的关键是要和文本反复见面才行。“见面”多了,词汇自然丰富,甚至能建构自己的语言模型。“学文如聚沙,学理如筑塔”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写读后感和读书笔记这种形式,要慎用,搞不好会消弭学生的读书热情。在这一点上,还是要给学生多一点自主阅读的时间和方式。

字词教学属于语文教学的基础工程,有人说,语文教学“如果基础不牢,就会地动山摇”。此话看似夸张,其实很有道理。如何夯实这个基础,如此看来,字词教学值得研究的专题还有很多。♪

猜你喜欢
关键字工具书读书笔记
高中语文阅读之“读书笔记”应用探究
履职尽责求实效 真抓实干勇作为——十个关键字,盘点江苏统战的2021
爱读书与读书笔记
My Own Official Account 我自己的公众号
诗词工具书二种
成功避开“关键字”
诗词工具书二种
“四招”记好读书笔记
网络时代工具书阅览室的建设
智能垃圾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