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龙富
(中共娄底市委党校 马列教研室,湖南 娄底 417000)
中共中央颁布的《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试行)》明确指出:“统一战线是夺取革命、建设、改革事业胜利的重要法宝,是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重要法宝,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法宝。”[1]3做好新时期统战工作,扩大团结面,凝聚正能量,需要不断地寻找新思路、新方法。将地方名人资源应用于统战工作,是新时期开展统战工作、创新统战工作的有效途径,有助于强化统战对象的身份认同,有助于唤起统战对象的精神共鸣,有助于赢得统战对象的力量支持。
包容性是统战工作的一个基本特征。如果没有包容,扩大统战对象与凝聚社会力量也就无从谈起。
统战工作的包容,是包容不同党派、不同民族、不同阶层、不同信仰;是包容生活在不同社会制度下的全体中华儿女;是包容不同思想观念、不同价值取向、不同行为方式、不同利益要求。只要从根本上坚持党的领导,“只要我们把政治底线这个同心圆守住,包容的多样性半径越长,画出的同心圆就越大”[1]36。
地方名人资源具有丰富的内涵,涉及不同年代、不同制度、不同风俗、不同阶层。在新时期的统一战线“和合”理念下,可以争取“多”、融合“多”,维持“一”、巩固“一”。如娄底新化名人陈天华,是辛亥革命时期的重要人物,华兴会创始人之一,中国同盟会会员,杰出的资产阶级革命宣传家、政治活动家。如果是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年代,政治高于一切、大于一切、先于一切、冲击一切,这样一个历史人物绝对是不折不扣的“箭垛”。但在统战工作中,陈天华可以被重视、被研究、被还原,可以冠之“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先驱”。诸多学者的研究也表明,陈天华所著的《猛回头》和《警世钟》是当时宣传革命的号角和警钟,“陈天华在宣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传播资产阶级思想方面,为当时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做了舆论准备,起了推动思想解放的作用”[2]。“陈天华的民主革命思想,反映了近代先进分子对于建立一个统一、强大的资本主义民主共和国的不懈追求,因而具有积极意义。”[3]陈天华为中华民族的积贫积弱、受人欺凌而痛彻心骨、蹈海明志,“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爱国青年前赴后继,为民族解放而斗争”[4]5。陈天华勇于担当、踔厉敢死的爱国思想和进步精神,无论是当时还是今日,都具有强烈的感召力,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统一战线是一致性和多样性的统一,只有一致性、没有多样性,或者只有多样性、没有一致性,都不能建立和发展统一战线。”[1]36这也说明,只有在一致性基础上,建立起最大包容多样性的联盟,才有利于新形势下的统战工作。
当前,世情、国情、党情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三者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统一战线也随之有了新要求、新任务、新目标。要赢得人心、汇聚力量,必须实现最广泛的团结和联合。统战工作的广泛性,集中体现在统战工作对象具有广泛性。民主党派成员,无党派人士,党外知识分子,少数民族人士,宗教界人士,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出国和归国留学人员,港澳同胞、台湾同胞和海外侨胞等各方面数亿之众,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统战工作会议首次提到的“新媒体中的代表性人士”,都是“巩固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的对象。换言之,新时期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最广泛的联盟。
而且,“只要我们党的最终战略目标没有实现,就必然会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最广泛的统一战线。”[1]24地方名人的数量虽然相对有限,但地方名人的亲戚、朋友、后裔等数量却是众多的。如,曾国藩为代表的曾氏家族,百年时间,长盛不衰。曾国藩兄弟五人,曾国藩居长,另有曾国荃、曾国璜、曾国葆、曾国华;曾氏子辈有曾纪泽、曾纪鸿、曾纪芬等;曾氏孙辈有曾广铨、曾广銮、曾广珣、曾广珊等;曾氏曾孙辈有曾宝荪、曾宝菡、曾约农、曾昭权、曾昭恒、曾昭抡、曾广植、曾宪植、曾厚熙等。他们或是书法名家,或是文学大家,或是知名教授,或是医学博士,大多有专长、有建树。“曾氏家族在政治、经济、文化、史学、艺术、工程、医学、商学等领域的知名专家数不胜数。”[5]无论是居住国内,还是分散海外,他们都属于需要联系和团结的人员。新时期,统一战线也朝着工作范围更宽和工作对象更多的方向发展。可以说,作为党的一个重要法宝、一个政治优势、一项长期方针,当前的统一战线队伍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壮大,领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广泛。
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我国已经进入全面改革的关键期,社会思想观念更加多样,所有制结构更加多样,社会阶层更加多样,敌对势力渗透破坏手段更加多样,必然要求统战工作不断创新:创新机制,在同心、同向、同行中凝聚发展最大共识;创新平台,在加强统一战线力量建设中厚积薄发;创新举措,为营造和谐发展环境求取最大公约数;创新载体,在汇聚众力投身发展主战场中贡献最大力量。历史的经验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创新统战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是统战工作保持活力、提升成效的不二法门。
地方名人资源为创新统战工作提供了绝好的物质资源和精神资源。如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女兵,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女兵作家谢冰莹,其故居位于娄底冷水江市铎山镇龙潭村,分新栋“守园”和旧栋“花灼堂”两部分。经娄底市侨联和冷水江市侨联极力争取,谢冰莹故居被列为湖南省重要的涉侨与涉台文化旅游资源。
近年,冷水江市成立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对谢冰莹故居进行了多次抢救性修缮,并全力打造好四张名片:打造好以侨为桥,推动冰莹文化及其产业走向世界的国际名片;打造侨之家,中国第一女兵故里抗战文化名片;打造促进海峡两岸和平统一的名片,以及打造以小桥流水人家为背景的冰莹文化休闲旅游名片[6]。这一创新举措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和大力支持,也充分证明地方名人资源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统战工作的创新性诉求。
地方名人资源包括名人故居、祠堂、著作、藏书等有形的物质资源,也包括名人成长故事、奋斗历程、人格魅力、思想主张等无形的精神资源。对两方面的资源深入发掘、科学应用、不断创新,对于做好新时期的统战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地方名人资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名人故居。名人故居是名人成长和生活的见证,是保存和传承名人信息的重要场所。在我国,大多数名人故居在建筑设计、审美艺术等方面十分普通并不具有代表性,但它们是地域独特的文化血脉和文化基因的载体。“名人故居是一个城市所拥有的文化厚度的标志之一。它们不仅是真实的历史记录者,还是回味无穷的文化密码,从中可以触摸到城市特有的风骨。”[7]进一步说,名人故居作为一种独一无二的人文遗产,具有其他事物所不具备或不明显具备的“凭吊”功能,其保存集体记忆、传承文化血脉、深化身份认同的作用,是其他事物不能相提并论的。“名人故居并非一般意义上的居住建筑,而是一种更能体现建筑所具有的文化性、精神性和伦理性的人文建筑。”[7]如曾国藩故居富厚堂,不仅仅是曾国藩及其家人当年的居所,而且承载着特定的文化内涵,是具有强烈精神感召力的人文空间,是维系故土情结、家国情结的纽带。“中华民族是一个重视宗亲血缘关系和同乡地缘关系的民族,对血缘关系和地缘关系的重视体现在对姓氏和籍贯的重视上。”[8]对于曾国藩的乡邻、族亲、后人而言,富厚堂是他们同族、同宗、同姓、同籍等关系的“见证者”。这种宗亲认同的思维取向和寻根意识,不完全是基于功利的目的,也是因为不忘祖、不忘本,寻自己的根、探自己的源,更是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慎终追远的文化传统使然。
又如谢冰莹的故居,旧栋“花灼堂”是谢冰莹的出生地,新栋“守园”是谢冰莹四次逃婚前的居所。谢冰莹故居反映了一定的湘中民俗特色,但重要的是它的文化内涵、教化意义和感召功能。近年来,娄底市及冷水江市有关部门,为谢冰莹故居的发掘和保护做了许多重要工作。如今谢冰莹故居已成为推动湖南对外开放的闪亮名片,是向访湘游人、外宾、华人华侨和港澳台同胞展示湖南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成就、优秀历史文化和美丽山水田园风光的窗口。谢冰莹后人对地方政府建设谢冰莹故居持积极、热心态度,认为这是对海内外中华儿女,特别是对旅居世界各地的海外侨胞极大的关怀和爱护,更是为两岸和平统一,海内外中华儿女携手共圆中国梦做的实事、好事。无疑,保护好、利用好地方名人资源,特别是名人故居、遗址、祠堂、墓地、碑刻等,有助于增强地方民众、名人后裔的家国情怀,为广大统战对象产生更深层次的身份认同、文化认同、民族认同奠定坚实的情感基础。
名人精神是地方名人资源的又一重要组成部分。名人的精神映射一个地域的精神特质,具有强烈的社会育化和心理净化作用。将名人精神的提炼、弘扬与统战工作相结合,可以有效唤起统战对象的精神共鸣。处于湘中地区的娄底市历来人文荟萃、名士不穷,曾涌现出包括三国蜀汉名相蒋琬,元朝大学士、著名文学家冯子振,晚清名臣曾国藩,晚清著名外交家曾纪泽,中国同盟会第一个女会员唐群英,辛亥革命先驱禹之谟,中共早期领导人蔡和森,爱国将领宋希濂,国际共产主义战士罗盛教,模范妇女领袖向警予等在内的一大批杰出人士。这些名人功在国家、民族,恩泽乡里、后代,他们身上蕴涵着爱国爱乡、严谨治学、百折不挠、艰苦奋斗、追求卓越等优秀品质,仍能成为今天娄底人民、湖南人民乃至中华儿女永久享用的宝贵的精神财富。如新化女子谢冰莹,其平凡而传奇的一生,展示的是一种不屈不挠的“女兵精神”——从其人生经历看,无论是遭遇战争还是面对贫困,无论是身在大陆还是奔赴台湾,无论是辗转国内还是远在异国,她都没有倒下、没有屈服,践行了“只要我存在一天便要与生活奋斗一天”的誓言;从其文学创作看,不仅产量大、质量高,而且大不同于同时代的作家,属于“别样的女性写作”。谢冰莹“通过个人视角,写社会、时代的变迁,写国家、民族坎坷的发展道路,是一位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的文坛‘武’将”[9]。她的人生经历和文学作品,激励了无数世人,作为“红色湘女”,其“女兵精神”世代相传、永不磨灭。
又如,现代著名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家成仿吾,早年积极追求民族解放、祖国进步,在几十年的革命生涯中,主要战斗在党的教育战线,为党和人民培养了大批政治坚定、作风求实、具有真才实学的革命和建设人才,是名副其实的红色教育家。成仿吾倾心教育的献身精神、不畏艰险的奋斗精神、循序探索的求实精神、面向未来的开拓精神等,至今仍有重大意义。
再如,以曾国藩、罗泽南、罗泽甫、刘蓉、李续宾等为代表的湘军将领,勤王以忠君、御敌以保国、勤政以安民,他们凝聚和体现了娄底人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心忧天下的爱国精神、经世致用的务实精神、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百折不挠的霸蛮精神、兼收并蓄的开放精神、慷慨赴义的牺牲精神。这些精神对娄底市,甚至是湖南省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尤其可贵的是,大多数娄底名人体现出的精神,具有普世性、持久性,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因而,充分发掘和利用地方名人资源,继承和弘扬名人精神,更容易唤起地方民众的精神共鸣、思想共通、情感共融,为统战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文化支持与智力保障。
名人资源是一个复杂概念,基于不同的视角可以有不同的解读。前文所说的名人故居、名人精神等,均属于名人资源,只是因为两者是名人资源的重要表现形式而单独提出。此外,名人资源还包括名人创造的各类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包括含有“名人”因素的各类活动。无疑,借助各类名人资源开展活动也是统战工作的重要方式。“统战工作不仅政治性、政策性很强,而且人情味很浓,艺术性很高,常常寓团结引导工作于活动之中。”[1]127事实证明,名人资源具有强烈的吸引力、亲和力和感染力,对于赢得广大统战对象的力量支持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如,2015年3月30日,中共娄底市委联合中共中央党史研究部、中共湖南省委党史研究室主办了纪念蔡和森同志诞辰120周年学术研讨会。研讨会期间,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教授聚集双峰县,深入研究蔡和森同志的建党思想、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思想、宣传思想、工人运动思想等,对深化党的历史和理论研究,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凝聚中华民族复兴的巨大合力,都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大的时代价值。又如,2017年5月18日,谢冰莹故居侨务文化交流基地暨中国冰莹华侨特色小镇项目规划研讨会在美国旧金山湾区国际艺术中心召开。这次研讨会对推动冰莹文化及其产业走出国门、走向世界产生了积极作用。作为湖南省重点推广的招商项目,冰莹小镇不仅得到了国内各界的关注,同时也得到了北加州湖南同乡会、北加州东北同乡会、硅谷女性、北京同乡会等侨团侨社的支持。再如,已经成功举办三届的娄商大会暨娄商文化高峰论坛,不仅是广大娄底籍商界人士搭建联络感情、交流经验、共谋商机的重要平台,也是娄底市对外招商、对外宣传工作的重要平台,龚巧玉、廖墨香等娄底籍国内知名学者和专家曾经出席论坛,畅谈娄商文化,提炼娄商精神,研讨“同心”思想,议论企业管理与发展等,产生了积极的社会影响。
在娄底市委、市政府重视娄商、帮扶民企的真情感召下,梁稳根、邱文奎、周文对、胡精沛、阳永庚等一大批娄商带项目、资金、技术和人才回娄交流、回娄兴业,为娄底经济社会的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让娄底人民见证了崛起的娄商力量和义不容辞的娄商担当。而娄底市工商联、娄底市委统战部等则充分发挥了桥梁纽带和参谋助手的作用。可见,将名人资源与统战工作相互结合,是统战工作应当积极鼓励与发展的方式。名人资源具有巨大的优势,能够有效地集思广益、凝心聚力,促使统战工作在创新中谋发展,在多元中求共识,在机遇中出成绩。
地方名人资源属于不可再生资源,一方面,要意识到资源发掘的紧迫性;另一方面,要意识到资源保护的重要性。否则,资源未被充分发掘或者未被有效保护,都不利于地方名人资源与统战工作的结合。因此,应当积极主动发掘和保护地方名人资源,包括各类有形物质资源和无形精神资源。目前,在地方名人资源的开发上,普遍存在疏于开发、片面开发、分散开发、单线开发等问题,需要及时查漏补缺、落实到位。
以娄底新化名人邓显鹤为例,作为晚清杰出的文献学家、学者、文人,虽然学界对邓显鹤的论述、研究一直未曾间断,研究的范围也涉及到了文献、年谱、交游、诗文、音韵等方面,但至今研究不够深入,对邓显鹤的相关专著的研究更是空白。事实上,邓显鹤几乎耗尽毕生的精力无偿整理湖湘文献,凝聚着深情的“故土情结”;邓显鹤因对宋末、明末忠烈无比景仰而搜集、整理、刊刻忠烈遗集并建祠立传,凝聚着深厚的“忠义情结”;当西方列强入侵中国时,邓显鹤严正斥责并以表彰忠烈等方式唤醒民众誓死抵抗,凝聚着崇高的“爱国情结”[10]。显然,这都是邓显鹤为湖湘士子乃至中华民族留下的宝贵的文化财富,是开展统战工作可以依托的、不可多得的物质载体与精神载体。
近年来,为做好谢冰莹故居侨务文化交流基地的布展工作,娄底市与冷水江市有关部门通过多种渠道从国内外收购谢冰莹研究著作200多部,另有手稿、图片、文物等史料多件,并加大了谢冰莹故居修复力度,种种举措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但这些做法也多是单方面的行为。综观谢冰莹的一生可知,她曾经旅居海外长达半个多世纪,期间应邀到韩国、泰国、菲律宾、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访问讲学,产生过一定的国际影响。目前,有关谢冰莹国内状况的研究已十分可观,但谢冰莹在国外的活动、影响等,还鲜为人知,“其在台湾、南洋及美国创作的宗教题材、儿童题材、游记、小说等作品,亦亟待国内外专家学者共同研究”[11]。
同样,娄底境内的曾国藩故居、陈天华故居、杨小燕故居等均为涉侨、涉台、涉外文化遗产。依法依规申报与保护这类文化遗产刻不容缓,对于做好港澳台和海外统战工作大有裨益。然而,对这类名人资源的开发却还存在诸多问题。如曾国藩故居富厚堂,属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国家AAAA级旅游区、新潇湘八景之一。但目前还存在着品牌经营难定位、景区建设难突破、游人参观不尽兴、景点单一不留人等瓶颈和困扰,甚至一度出现经营纠纷,导致地方政府与招商引资企业、景区运营主体对簿公堂,个中负面影响是不言而喻的。总之,地方名人资源的发掘和保护,当前还不尽如人意,相关部门应当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发挥统一战线优势搭建更多的实践平台。
地方名人资源得以充分发掘和有效保护,为推动统战工作做了良好的铺垫。在此基础上,对地方名人资源的科学运用也就显得尤为重要。统战部门可以借助姓氏文化、宗亲文化、民俗文化等,增强统战对象对故乡故土的认同;通过向名人亲友、名人之后发出邀约,请他们回乡寻根、拜祖、参观、交流,增进了解,深化友谊;通过招商引资、交友联谊等活动,吸引更多的地方名人、商人回乡投资兴业,带动更多人流、物流、资金流汇聚地方,将人脉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通过归纳、提炼包涵地理、经济、传统文化、共同心理状态等一系列文化元素的名人精神、城市精神等,赋予统战工作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浓郁的文化氛围。以曾国藩的研究为例,目前主要有曾国藩研究会、曾国藩研究基地、曾国藩与湘军文化研究会、曾国藩学术研讨联谊网等官方或民间组织。各机构、团体之间应该加强互动,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从广度、深度上拓宽曾国藩研究领域,更好地总结曾国藩研究的成果,更好地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地方与地方之间、部门与部门之间、团体与团体之间,应当建立紧密相连的关系。如娄底市的双峰县与湘潭市的湘乡市,不仅有兄弟般血脉相连的情怀,更因曾国藩与湘军之故使得两地关系不同一般。两地政府、统战部门可以通过“走读湘军 缅怀先贤”“曾国藩学术研讨会”“曾国藩诞辰纪念”“曾国藩文化旅游节”“曾国藩家文化”等活动,扩大交流与合作,通过大力宣扬曾国藩为人之道、为学之道、为官之道、齐家之道、治军之道、理政之道中的积极成分,凝聚人心,汇聚力量,最大限度地调动统一战线广大成员的积极性、创造性,从而促进社会团结、和谐、繁荣、发展。
此外,可以改造和发展富有浓郁地方色彩的民间风俗、礼仪,将名人资源与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民族传统节日结合起来,更直观也更有效地激发群众的故乡情、中华情。还可以将名人元素融入丰富多彩、健康有益的民间民俗文化活动,发展文化旅游业,吸引更多的人到地方观光、探亲、游玩,使名人文化、地域文化、民族优秀文化自然而然地渗透到统一战线工作的每一环节、每一成员、每一群体,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新的历史时期,将地方名人资源应用于统战工作需要创新,在创新中巩固好、发展好统一战线,并不断形成统一战线服务社会的响亮品牌。
首先,创新传播途径。过去对地方名人资源的推介,主要借助报纸、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介。进入新时期,网络、手机等各种新兴媒体广泛运用于生活,可运用网站、博客、微博、微信、视频等途径来推广地方名人资源。要充分利用新媒体、自媒体对名人事迹、名人精神等进行宣传,让名人广为人知、深入人心,倡导广大民众敬名人、学名人,将名人爱国、爱乡、自强、自立、尚德、尚行等优秀品质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其次,创新物质载体。地方名人资源的物质载体主要有名人故居、名人墓地、名人祠堂、名人活动遗址等。在注重保护这类有形物质资源的同时,可适当进行创新。如,可在名人故居、名人陈列馆的基础上建立名人博物馆,将观光型场所转变为体验型、操作型场所。有条件的地方还可配备现代化的多媒体演示厅;可选择适当的广场建立名人和名人事迹雕塑,采用群雕、室内或回廊的壁画和浮雕等形式,让名人与群众“零距离”“面对面”;可选择合适的场所建立名人主题文艺汇演场地,为包含名人因素的戏剧、歌舞、影视等文化艺术产品的演出提供必要的平台;还可以出版发行与名人相关的书签、画册、明信片、纪念章、影像制品、字画复制品等,对名人进行广泛展示。
最后,创新实践形式。统战工作的生命力在于实践,在于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参与范围越广,参与对象越多,其社会基础就越深厚、越牢固。地方名人资源在统战工作中的运用有着很大空间。在突出思想内涵的同时,也要创新实践形式,除了传统的讲座、论坛、座谈会、交流会等形式,还应创设更多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把地方名人资源融入到群众的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中,融入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践行中,融入各个阶层广泛参与的文明城市、法治城市、卫生城市等创建活动中,从而让群众在参与中受教育,在受教育中提素质,在提素质中促和谐,进而优化经济发展、促进民生改善、保障社会稳定,巩固和发展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在工作中,统战部门还应树立精品意识、强化品牌意识,着力打造一批属于本土的具有深厚社会影响、具有强大动员能力的统一战线品牌,不断增强自身的辐射力和生命力。
总之,地方名人资源集文化性、知识性、地域性、教育性等多种功能于一体,是地方的一笔重要财富。应当充分利用这一资源,助力政治统战、经济统战、文化统战工作。只要开发得当、应用合理、创新及时,真正使统一战线广大成员与党在思想上同心同德、目标上同心同向、行动上同心同行,必然能够开创统战工作新局面、取得统战工作新辉煌。
[1]中央社会主义学院理论学习中心组.画出最大的同心圆: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统战工作会议上重要讲话精神学习讲座[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5.
[2]岳国先,冯秀秋.简论陈天华的革命思想[J].辽宁大学学报,1993(1):63-66.
[3]段星波.试论陈天华民主革命思想的形成[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12-14.
[4]杜纯梓.湖湘文化要略[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5]刘金元,谭伟贞,周莉.书史如海惠及后世:曾国藩家藏史料及其文化影响[J].图书与情报,2008(5):128-133.
[6]翟梅华.娄底谢冰莹故居侨务文化交流基地布展完成[EB/OL].[2016-07-28].http://www.hn.chinanews.com/news/0728/gatq/2016/278329.html.
[7]秦红岭.论名人故居的人文价值与保护原则:以北京名人故居为例[J].华中建筑,2011(7):186-191.
[8]郑宗太.从地名看台湾移民的故土情结[J].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学报,2006(3):85-90.
[9]刘洁.文坛“武”将谢冰莹新论[J].求索,2004(9):216-218.
[10]黄彦弘.“湘学复兴导师”邓显鹤的“三个情结”[J].云梦学刊,2011(6):20-23.
[11]朱旭晨.谢冰莹创作与研究综述[J].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4):7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