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校园欺凌事件防范干预机制的建设

2017-08-15 00:55桑育亮
长江丛刊 2017年31期
关键词:流程校园班主任

桑育亮

近年来,经常会在媒体上看到校园欺凌、暴力或类似事件的报道。为预防校园欺凌事件,2016年11月,教育部等九部门印发了《关于防治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的指导意见》。学校管理者和教师需要对校园欺凌事件足够的重视,并建设相应的管理机制。

一、校园欺凌概述

文中所指校园欺凌事件是:发生在同学间的一种双方力量不均等、施为者主观恶意、同时具有重复性的校园暴力,具体包含欺负弱小、社交排斥、言语羞辱(包括网络欺凌)及敲诈勒索甚至殴打等行为。校园欺凌对于卷入学生身心危害巨大且影响深远:任何形式的校园欺凌,都会对受害者早上心理上产生创伤,甚至影响人格的正常发育;校园欺凌也会使受害的学生由于受到伤害而产生投射反应,出现各种违纪和越轨行为,甚至反过来去欺凌其他弱小的同学;更严重的是,校园欺凌对学生健康也有影响,杜克大学医学院研究发现,被欺凌的儿童可能遇到高于正常的亚临床水平的炎症。[1]

校园欺凌事件特点。首先,需要认识到校园欺凌事件的普遍性,据相关调查,三分之二的表示曾遭受过校园欺凌;其次,我们需要注意到校园欺凌事件形式的多样性,包括用不好的外号称呼、辱骂或说难听的话、当众嘲笑、威胁、传八卦或小道消息、排斥和孤立、推搡或者踢打、在网上辱骂、在网上发隐私消息等。再次,由于双方力量不均等,欺凌行为往往是反复发生的;最后,欺凌行为往往发生在比较隐蔽的空间,当事人往往会选择或者被迫选择沉默,这就给学校发现、取证、认定、并干预造成了很大障碍。

从法律责任界定的角度来看,校园欺凌的不仅包括学生作为欺凌者的法律责任,还包括学校对校园欺凌行为管理不力的法律责任。

综上,对于中小学学校来说,建立有效的校园欺凌事件管理刻不容缓。笔者以为,完善的校园欺凌事件管理机制需要做到预防全面化、干预流程化。

二、校园欺凌事件的全面预防

全面预防的思路来自于制造业中的全面质量管理。全面质量管理必须要做到“三全”,包括:全员参与、全过程控制、内容与方法的全面性。借此,校园欺凌事件防范也需要做到这“三全”。

(一)全员参与

从学校管理层面上讲,校园欺凌事件的全面预防由学校的不同管理者分工协作完成,其中校级领导、学生管理部门、班主任老师,都是全面预防的管理主体。三者又有不同的分工与职责:校级领导是学校各方面管理措施的提出者和倡导者,其对校园欺凌事件管理机制建设的认可和支持,将从根本上决定这方案执行的力度和效果。学生管理部门是管理方案的制定者,需要从学校实际出发,发现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和制度建议;同时,学生管理处承担着解释政策和制度,推动政策实施的责任;另外,学生管理处还是一线班主任具体工作的支持者和补充。班主任老师在全面预防中处于基层地位,各项策略的执行,都是通过班主任发挥作用的。

(二)全过程控制

全过程的起点应该从学生报道开始,贯彻于教学、德育、家长会、学生日常互动等活动中。在美国学校,学生入学的时候家长都要签很多的表格,这些表格是家校双方权利和义务的界定,也将会成为以后冲突时的依据。学校可以参照美国的做法,在入学的时候就告知家长学校相关政策,包括学生在校期间卷入校园欺凌事件的处理政策。在教学过程中,老师需要关注班级中可能的被欺凌者和可能回去欺负别的孩子的同学,一般来说,被欺凌者都有些特征,比如肥胖、内向、学习成绩差等。同时,欺凌者也具有一些特征,比如强势、性格偏激、霸道等。家长会是学校和家长沟通的重要渠道之一,班主任可以借此机会告知家长相关权利。学校学生日常互动主要是发生在课后的行为,需要老师培养学生保护自我的意识,鼓励学生如果被欺凌或者看到有同学被欺凌,及时能向学校反映。

(三)方法与内容的全面性

校园欺凌事件的全面预防,与学校开展的各方面的德育活动是密不可分的。因此,全面防范可以借助德育教育的全部方法,如第二课堂、素质教育课及讲座、党团校培训、主题班会、团日活动、社团活动、青年志愿者活动等。内容的全面性要求德育管理者涉及到与欺凌相关的各方面原因并制定相应的对策,内容不仅要包含欺凌行为的后果和危害,更要深层次的挖掘欺凌事件背后的原因;不仅要从制度建设方面着手,更需要花时间打造良好的文化环境。

三、校园欺凌事件的干预流程

校园欺凌事件的干预是指当校园欺凌事件发生后学校对此事件的处理和应对。笔者以为,学校对校园欺凌事件的处理,需要有标准的流程。此流程是对学生和家长公开的,公开的流程本身就是一种防范措施。更重要的是标准的流程可以让学校高效、主动、正确的处理校园欺凌事件。

(一)校园欺凌事件的干预流程的触发

因为欺凌事件的隐蔽性,干预流程的触发不是事件的发生,而是事件的得知。得知包含主动得知和被动得知。被动得知指的是在学生报告,事件公开化等情况下,德育管理者知道了事情的发生。而主动得知要求德育工作者主动把握学生动态,主动找可能的被欺凌者和欺凌者谈话,这一过程不仅是防范措施,更可能是事件干预的触发点。实践中,很多老师以不知为由,对可能会存在的事件不闻不问,是造成目前欺凌恶性事件频发的原因之一。

(二)告知当事人双方家长

得知欺凌事件发生后,班主任首先需要做的工作是告知双方家长学校对此事件的了解情况,告知双方家长各自的权利和义务以及处理建议。对被欺凌者,班主任重点告知家长学校对此事件的重视,并建议家长以合法、平和的姿态处理事件,告知家长学校对事件的处理流程,并告诉家长需要在此流程中做的事情。对欺凌者,班主任需要重点告知家长学校对事件的合法合规的认定及处理过程,要求家长积极配合。涉及到人身伤害等恶性欺凌事件,还需要向公安机关报警。

(三)事件详细调查取证

取证需要双方家长、学校三方同步完成。鉴于欺凌事件的隐蔽性和认定的模糊性,笔者建议学校按照公安局笔录的格式进行调查取证并形成相关资料。学校的取证重点是对相关事实的调查,事实是认定的基础,必须做到真实、不遗漏、无偏见、不带情绪。对于被欺凌者家长,取证的重点是欺凌事件对孩子的伤害,建议家长在和孩子沟通基础上,带孩子去医院进行相应的诊断,哪怕只是轻微的疼痛或者皮肤外伤,如果心理有创伤建议去看心理科。对于欺凌者,按照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如果欺凌者要证明欺凌不存在,要提供相应证据。

(四)欺凌事件认定与处理

欺凌事件的认定和处理需要合乎国家法律和学校规章制度。学校要在双方家长都在场的情况下对事件做出恰当的认定,在此基础上做出相应的处理。对事件的处理要把握几个原则:第一,保护隐私原则,如果隐私泄露可能会对被欺凌者造成二次伤害。第二,公平原则。第三,适度原则,处理并不是事情的结束,重点是在接下来的学校生活中,被欺凌者和欺凌者还要长期的一起学习生活,如果处理过当,可能会造成同学之间更大的隔阂。第四,和解原则,事件处理的最终目的是要同学之间、家长之间达成和解,并杜绝类似事件的发生。

(五)欺凌事件后续安抚和跟踪

欺凌事件认定与处理结束后,班主任老师仍然需要对事件的后续影响进行跟踪。很多时候学生不愿意将欺凌事件告知老师和家长的原因,就是因为很多不当的处理会造成对被欺凌者长期的,更严重的二次伤害。事件处理后,班主任需要安抚当事人双方情绪:班主任不仅要告诉被欺凌者老师是在保护他,还要告诉欺凌者,老师其实也在保护他。后续,班主任还需要对其他影响做较长事件的跟踪和处理。

以上为学校对校园欺凌事件处理的一般流程。有标准必有例外,在实践中还需要根据事件恶劣性程度等具体情况进行适当的简化和调整。

四、结语

校园欺凌一直是教育事业的一块顽疾,现在发达的自媒体对恶性的欺凌事件时有爆出,社会影响恶劣。恶性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有很多原因,但学校对恶劣程度比较低的欺凌事件的不够重视,是造成恶性校园欺凌事件的原因之一。细究,不被爆出的性质不够恶劣的校园欺凌事件对孩子的也很大,涉及面更广更深。当前环境下,学校应对校园欺凌事件需要有完善的预防和干预机制。预防全面化、干预流程化是建立校园欺凌事件防范干预机制的一个思路,预防和干预不是绝对孤立的,而是相对融合的,对一般性欺凌事件的干预即是对恶性欺凌事件的预防。随着国家的重视,中小学安全保障体系和运行机制正在逐步建立健全,在相关政策出台的同时,作为执行层面的学校和教师,也需要探讨具体的落实措施,从环境建设到事件处理等多方面进行思索。

猜你喜欢
流程校园班主任
如何做好一个班主任
吃水果有套“清洗流程”
与元英&宫胁咲良零距离 from IZ*ONE
违反流程 致命误判
四川省高考志愿填报流程简图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一个逗比班主任,培养无数段子手
我们的班主任等
我的班主任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