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野下杭州曲艺的保护与传承

2017-08-15 00:54:59陈睿睿
杭州 2017年10期
关键词:曲种曲艺普通话

文 陈睿睿

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野下杭州曲艺的保护与传承

文 陈睿睿

中国曲艺历史悠久,博大精深。杭州,中国七大古都之一,其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条件,以及交通、工商业的发达,造就了杭州曲艺曾经的辉煌。然而,随着社会现代化的加速,杭州曲艺面临着逐渐萧条的窘境。现仍存活于民间的曲艺品种约400余个,其中,杭州市尚留存的曲种仅约10余个。如何有效地保护曲艺文化,是我们这一代人共同的责任和使命。

探寻历史沿革及现状

杭州曲艺源远流长。南宋是杭州曲艺的繁荣时期,形式繁多,有以说为主的,有以唱为主的,间有说白的。当时还出现了“勾栏瓦舍”,它是宋代的一种娱乐场所。元代,由于统治者对中原文化严厉管制,艺人们只能以史喻今。明代,杭州曲艺非常活跃,由南宋在杭州的瓦舍技艺,经衍变派生出和现代意义上的曲艺品种名称靠近的明代曲艺。清代,是杭州近现代曲艺的发展与成熟时期,有些曲种经过演变,与今日流行的曲艺品种是一脉相承的。而在晚清期间,主要曲种已发展成一种行业。1912年辛亥革命后,杭州不少曲种因受城市社会的影响,表演形式、曲目内容开始向时代衍变,从一人、二人转向多角,从浅妆变成艳妆,从平台走向高台。

建国后,曲艺传承不容乐观,杭州曲艺事业走上了全面复兴的道路。政府部门、文艺工作者着手“三改”(改戏、改制、改人),对濒临灭绝的曲种进行有效抢救,使得部分曲种起死回生。

近年来,文化部门对曲艺的保护工作逐渐重视。目前,杭州市已拥有国家级、省级及市级以上的曲艺类项目共计12项。现存杭州曲艺大体分三类,分别为散说类、叙唱类、滑稽类。散说类以杭州评话为代表;叙唱类包括杭州评词、杭州摊簧、武林调、绍兴莲花落;滑稽类包括独脚戏、杭州小热昏。

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更多曲种呈现老龄化趋势,濒临灭亡。杭州曲艺的发展面临新的困境和挑战。

保护传承遇挑战

多媒体资源丰富,传统曲艺面临冲击。电影、电视、互联网的普及,提供了曲艺无法企及的娱乐方式和精神食粮,对曲艺的流传造成了致命冲击。曲艺已无法满足人们的生活需要,面临着淘汰。

曲艺人才匮乏,艺术传承面临危机。目前,曲艺的传承日渐式微,面临着高素质人才的匮乏、学术研究和理论建设滞后等诸多困境,从深层次上严重制约着曲艺的持续健康发展。挖掘和培养曲艺人才,成为传承曲艺的至关重要一步。

普通话的普及,致使传统曲艺面临障碍。曲种的个性主要来自方言,没有个性的曲种必将消亡。运用特有方言或俚语进行表达与运用,这是普通话所不能达到的效果。但是习惯了普通话的观众不懂方言,就不能理解独特方言的噱头作用。在普通话基本普及的杭州,普通话稀释并替代方言的图景,对曲艺的传承保护而言无疑是雪上加霜。

舆论宣传缺乏,曲艺发展陷入危机。媒体缺乏对传统曲艺的宣传和保护,导致人们淡忘曲艺,无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宣传。同时,政府对曲艺的传承和发展不够重视,经济扶持力度较小,缺乏机构和组织来持续推动曲艺的发展,导致许多传承人因经济原因放弃曲艺事业,部分民间团体无法维持而被迫解散。

如何共续杭州曲艺的未来

对策一:依据现状,实施多样性保护。文化是一个复杂的系统,保护措施必须是全面有机的。从不同曲种的生存和发展现状、艺术特点入手,实施切合实际的保护措施。比如,对于具有较强艺术生命力但创演比较低迷的杭州评话、杭州摊簧,要着重培养人才。又如,对于说唱相间表演的杭州评词、杭州小热昏,既要重点培养青年传人、保存老艺人的口存和传统节目,又要重点采录唱腔曲调,记录总结说唱表演。

对策二:培养传人,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政府除了通过资金投入及政策扶持外,还应加大对人才的培养。建立相应的学科建制,培养表演艺术及学术理论的人才,以培养理论研究与艺术实践相结合的模式,实现曲艺的自身造血功能,以获得更大的发展前景。

对策三:积极引导,营造良好生态环境。曲艺是以口语艺术为特征的表演艺术,它所赖以生存的环境依附于各种不同的外部条件。以叙唱类和散说类为主的曲艺品种,如杭州评话、杭州评词等,需要以演出场所为依托,可通过开办公益性的书场或小型曲艺演出场所加以扶持。而以当地民俗活动为生存依托的地方曲种,如杭州小热昏等,应对其依托的民俗活动等文化空间进行整体性保护,创造良好的传承生态环境,进而形成良性循环的传承机制。

对策四:保护方言,让传统曲艺返璞归真。曲艺是口口相传的艺术形式,应通过保护本地方言,来为传承好本地的曲艺培育“生态”,警惕“城镇化”切断非遗的“文脉”。如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教育中同时采用普通话和方言教学,在本地的广播电台和电视传播中适当保留一定比例的方言栏目等等,以此形成方言保存的社会文化环境,为传承与发展创造必要的条件。

对策五:培养观众,在群众文化活动中进行传承保护。群众文化活动中的曲艺是地方曲种传承的主力军。群众文化活动对不少地域性很强的地方曲种进行了创作、演出,有的还在全国性的曲艺活动中获奖,对曲艺的传承和保护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当然,在群众创新的过程中,必须要深谙曲艺的传统精髓,才能更好地传播曲艺。

对策六:实事求是,对濒危曲种进行原貌保存。目前最紧要的,是抢救一批处于濒危状态的曲种。因为它自身没有生存的免疫力,更没有表演的生存空间,后继无人或原有的表演艺术形态与时代审美需求不相适应。应通过“存遗”性的保护方式,如对濒危曲种的老艺人的传统唱腔、作品进行录制保存,将“根”留给后人去研究和借鉴。

作者单位:杭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猜你喜欢
曲种曲艺普通话
发掘消失的明代曲艺——《金瓶梅词话》所载明代曲艺探赜
文学与文化(2022年4期)2022-03-23 06:21:26
曲艺名城张家港 曲苑魅力扬四方
曲艺(2021年1期)2021-01-15 10:53:12
双簧
浅谈曲艺的创作与表演
艺术家(2018年10期)2018-01-25 08:28:24
我教爸爸说普通话
浅谈在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野下的曲艺传承与保护
曲艺(2016年11期)2016-12-19 17:12:24
基于Flash技术的曲艺动画设计与实现
如果古人也说普通话
学生天地(2016年19期)2016-04-16 05:15:26
少数民族曲艺是各民族精神与文化的艺术展现
曲艺(2015年9期)2015-12-07 14:03:01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