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需要“这样的人”
蹲 / 点 / 手 / 札
蹲点村镇:富阳区新登镇上山村
蹲点干部:市委办公厅综合二处 | 张雪松
三月里的杭州农村,天气还有点冷,空中不时飘落细雨。我们在上山村连续走访了4天,期间与100多人次党员干部和村民群众话家长、聊村情、谈发展,不知不觉中自己也成了上山村的“百姓”。俗话说,百姓百姓,自然就有百条心。如何把“百条心”汇成“一股力”?与他们的深入交往发现,要做到这一点,还真得需要“这样的人”——
引路之人。这类人看得比较远、脑子比较灵、点子比较多、路子比较广,他们往往能发现并抓住机遇、用足用好政策,为村里争得发展先机、为百姓谋到实利。比如,前后两届村干部,抓住了2012年23省道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的机遇,争取到了1.9公顷多农居用地指标和800多万元专项资金,几年接续发力,有效缓解了部分百姓住房难题,从根本上改变了村容村貌。
带头之人。这类人通常觉悟比较高,有一定知识,家庭生活比较富足安康,他们一般能积极响应村里号召,热心参与集体事务和公益事业,发挥带头示范作用。比如,妇女代表郎大姐,刚过50岁,性格开朗,家里的两层小楼十分精致,庭院内外桃红菜翠,小日子过得舒心,小院子理得清朗。今年村里号召创建“美丽庭院”,她参加了第一批,积极当标兵、带好头、做示范。
公道之人。虽说“公道自在人心”,但“公道”更需要关键时刻有人站出来说句“公道话”。这类人的德望,靠的是多年积累乃至几代传承,也通常被村民所公认。对村里的事,他们一般不会妄加评论和盲目跟风,但发现不公不实之处,往往能挺身而出,会说“公道话”。比如60多岁的老党员老干部方大伯,听到有人质疑村民石某(智障人)分房资格时,立刻详细介绍了他家情况,认为“他分房没有问题”。
“好事”之人。这类人让人“又爱又恨”,他们往往“有些才气”,头脑灵活、消息灵通、见事灵敏,在有些事上貌似“很仗义”;同时他们往往又“爱管闲事”,常会透露些“小道消息”,拨弄点是是非非,会让村里“不太平”,成为令人头疼的“刺头”。比如村民胡某、石某,指出村里农居点安置分房存在很多问题。深入走访调研发现,有些问题虽然不够准确,但我们坚持以这些问题为导向,反而较好地理顺了上山村的发展机遇和下一步的发展思路。
本分之人。这些人是地地道道的农民,他们勤劳本分、安分守己,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知足常乐、不羡浮华。上山村绝大多数是这样的农民,他们一般会服从村里的安排,种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过着“老婆孩子热炕头”的小日子,几乎从不惹事生非,也几乎听不到关于他们的闲言碎语。有些人说他们是“沉默的大多数”,但他们是农村社会真正的“稳定大军”。
蹲点感悟:办好村里的事,还是要靠村里的人。一个农村就是一个小社会,一名百姓就有一个利益主张。要把百姓的“百条心”汇成建设世界名城的“一股力”,就要正视每一名百姓的差异,尊重每一名百姓的诉求,发挥每一名百姓的作用,着力培育引路之人、扩大带头之人、支持公道之人、引导“好事”之人,着力厚植勤劳安分的农民之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