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华|中共桐庐县委书记
桐庐建设具有东方韵味的世界名城后花园
朱华|中共桐庐县委书记
杭州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加快杭州城市国际化、建设独特韵味别样精彩的世界名城”。这一目标为杭州未来城市发展指明了方向、明确了任务、提供了遵循。桐庐是杭州的后花园,也是杭州推进城市国际化的重要组成,下一步,我们将坚定不移地坚持以市十二次党代会精神为引领,以打造美丽中国桐庐样本为目标,不断创新进取,苦干实干,精准施策、精准发力,为加快建设独特韵味别样精彩的世界名城贡献桐庐力量。
桐庐作为大杭州的组成部分,接轨世界首先就是要融入杭州。在交通融入上,我们将紧紧抓住杭黄铁路、临金高速、富春江黄金水道以及融杭融圈等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机遇,迎接“高铁时代”的到来,全力打造高效科学的立体交通体系,进一步促进人流、物流、信息流与资金流的交汇集聚。在产业发展上,紧密结合杭州钱塘江金融港湾、城西科创大走廊和“六大西进”等发展战略,找准桐庐在杭州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中国跨境电子商务综合实验区等大战略中的定位,承接城区产业发展的带动作用和溢出效应,有效促进桐庐产业体系重构、产业平台升级和产业生态优化。在人才引进上,充分利用城市国际化机遇和生态资源优势,研究把握好人才“抱团”规律,完善扶持政策,优化发展环境,不拘一格引才育才,大力推进创业创新,努力实现产城人融合发展。
融入不等同于融化,作为“八山半水分半田”的山区县,桐庐接轨杭州国际化的过程将保留特色、错位竞争,走特色发展、差异发展的道路,讲好独特韵味别样精彩的桐庐故事。高举生态大旗,擦亮“最美”金字招牌,挖掘弘扬地方传统文化,探索把更多的桐庐特色和山水元素融入到城市国际化进程中。同时,充分发挥自身比较优势,依托慢生活体验区、富春山健康城等优质平台,进一步放宽眼界,大力发展休闲度假旅游业、健康产业和生态人居产业,着力为“杭州都市圈”提供休闲度假、健康服务、养生理疗等优质拳头产品,打造都市人的“养生之地”、“休闲乐园”和“第二居所”,使桐庐进一步成为“大都市边的后花园、都市圈里的新农村”。
建设时时创新、处处创新的“创新活力之城”,既是杭州战略,更是桐庐使命。我们将始终沿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道路,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第一驱动力”的理念,着力做强创新平台,加快集聚创新要素,积极培育创新主体,深化各类改革创新,并大力营造勇于创新、激励成功、宽容失败的创新生态,通过“互联网+”“标准+”“品牌+”等创新举措,扎实推进产业智慧化与智慧产业化、生态产业化与产业生态化,促进县域经济发展提档升级、提质增效。
杭州打造更具东方韵味的山水园林城市,桐庐资源好、基础好,更加责无旁贷。我们将始终秉持“不以规模论大小,而以精致论高低”的理念,坚持以城市国际化带动城乡一体化,以规划为引领,将品质化、精品化贯穿城乡建设始终,全面提升美丽桐庐品牌新高度。坚持高起点规划,按照“最美”要求和“国际化”标准,进一步优化城乡规划体系,推进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功能区划等“多规融合”,促进“美丽桐庐”品牌与城乡规划、环境提升、产业发展、引资引智等有机结合。
推进高品质建设,一方面注重把山水元素、文化脉络、产业业态和空间留白融入到城市发展中,保护城市山体、水系和天际线,探索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扎实打好“五水共治”、“三改一拆”和小城镇环境整治等组合拳,不断完善城乡交通网、产业网、生态网和公共服务网,力争创成颜值高、气质好、国际范的县级全国文明城市,着力构建美丽、智慧、人文、安全的城乡一体格局。
实施高效能管理,大力推进智慧城市和智慧镇村建设,逐步实现智慧管理全域化。同时,进一步激活市场主体,加大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力度,着力培育发展各类社会组织,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城乡公用事业建设和管理,提高公共设施运营质量和服务效益。
开放发展是“国际化”的基本要求,也是桐庐发展的重要出路。我们将继续深化“双招双引”一号工程,抢抓杭州“后峰会、前亚运”效应释放的机遇,积极招引一批层次高、辐射强的龙头型、基地型、平台型项目,立足本地优势产业,全力引进一批上下游产业链配套项目,实现产业的延链补链强链。加大企业走出去力度,着力优化产品出口结构和外贸主体结构,大力支持龙头企业开展跨国跨行业经营、跨区域并购整合,开展跨境电商品牌梯度培育,推进产业链创新链全球化布局。扩大国际合作交流,探索富春江科技城等平台与国际前沿专业化机构交流合作,推动创业创新与国际接轨。借助杭州国际会展之都建设的契机,积极争取筹办多个领域、形式各样的国际性会议和赛事。并依托杭州西湖国际博览会等平台,进一步加强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多层次、多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全面提升桐庐城市国际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