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美报刊选读课中的批评性阅读

2017-08-15 00:55詹芸芸
长江丛刊 2017年31期
关键词:英美报刊语篇

詹芸芸

一、报刊选读课的传统教学法

在传统的英美报刊选读课中,教师把重心放在文章背景、词汇、句型等的讲解上。首先,会先介绍文章的社会背景以及作者的人生经历和主要成就;接着会将文章后的重难点词汇解释一遍,然后正式进入文章的阅读讲解中。讲解一般分为略读和精读:略读就是让学生在粗略地阅读完文章后,回答与文章相关的问题,或者给文章分段落,归纳大意;之后教师会以段落为单位,将难点词汇和句型挑出,一一详解。可以得知,报刊选读课的传统教学方法与英语阅读课几乎如出一辙。每学完一课,学生就只能积累一些新闻报刊词汇和了解文章的大意,仅此而已,对语篇的分析仍停留在理解语言的前两个阶段,即字面理解层次和释义理解层次,但是却不能明白作者为什么要用特定的词汇来表述意思,也就是对语言的隐含意义及作者的思维或意识形态挖掘不深。语言能够帮我们表述意思,反之,我们为了表述特定的意思,可以自由选择能够帮我们达到目的的特定语言。所以,每个语言表达的背后都有其意义和目的,而在报刊选读课中我们往往会忽略了这一点。

此外,这种传统教学课堂中,教师占据主动权,学生往往是被动接受信息,很容易失去阅读兴趣,更无法培养他们的自主性和独立思考的能力。所以,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必须进行改革,才能让报刊选读课区别于专业阅读课,形成独有的课程特色。

二、批评性阅读

“语言教学不能把语言作为一种纯粹的信息传递工具进行讲授,应该重视其介入社会过程,干预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的意识形态的作用。在具体的语篇阅读的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语篇的语言分析捕捉语篇中隐含的权势关系和各种态度信念等微妙的方面”。鉴于英美报刊选读课中的新闻语篇更容易受到各种意识形态的影响,因此现在大多数语言学者提出将批评语篇分析方法引入报刊课教学过程中,对文章进行批评性阅读,才能体现开设本课程的意义,将其与阅读课区别开来。

批评性语篇阅读就是在阅读语篇时,通过分析语言形式来揭示语篇背后隐藏的意识形态以及权势关系,最终达到理解语篇所隐含的意识形态意义的目标。简单地说,批评性语篇阅读就是要在理解文本语言和内容的基础上,对文本信息的表征进行分析和评价,从而形成自己的观点和态度。

三、教学设计

据我们所知,与英语精读和泛读教材中的文章不同的是,英美报刊选读课本中的文章主要来自英国和美国的一些主流报纸和刊物,具有很强的时效性和政治性:如美国的《纽约时报》(The New York Times)、《华盛顿邮报》(Washington Post)、《洛杉矶时报》(The Los Angeles Times)、《华尔街日报》(The Walt Street Journal)、《今日美国》(USA Today)、《时代周刊》(TIME)等;英国的《泰晤士报》(Times)、《金融时报》(The Financial Times)、《卫报》(The Guardian)、《旁观者》(The Spectator)、《经济学人》(The Economist)等。这些报刊都宣称自己的立场中立,客观公正,不带有政治、民族和种族色彩 。事实并非如此,新闻报道既然是由人为撰写的,就不可避免地受到个人价值观念的影响,带有个人主观色彩和意愿。再者,不同的报刊所支持的政党不同,也会影响或者要求新闻报道在撰写上体现一定的政治倾向和立场。比如:《纽约时报》(The New York Times)、《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U.S News & World Report)比较支持政府;《纽约先驱论坛报》(New York Herald)和《洛杉矶时报》(The Los Angeles Times)支持共和党;《巴尔的摩太阳报》(Baltimore Sun)和《芝加哥太阳时报》(Chicago Sun-Times)支持民族党。所以,受到报刊的政治倾向和报道者自身价值观念的影响,报刊中的新闻报道难以保障其客观性,这些能通过分析语言形式而得出。

因此,在教授报刊选读课时,教师可以把重心转向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新闻报道中的语言,去揣摩隐藏在其中的文章作者的政治立场和态度,进行批评性阅读。

以下是在英美报刊选读课中进行批评性阅读的教学步骤。

(1)在开设英美报刊选读课的前期阶段,教师有必要向学生介绍批评语篇分析的一些基本理论知识和分析工具,这样学生才能在之后的学习中将理论融会贯通到实践分析中。在批评语篇分析中,可以借助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言学中的分析工具,如及物性(transitivity)、情态(modality)、被动语态(passive voice)、名词化(nominalization)等手段,对语篇进行批评性分析,提高学生的批评意识和批评阅读能力。

及物性是把人类各种经历范畴化的一种语义结构,其作用是把经验世界分成易操作的一组过程:物质过程、心理过程、关系过程、行为过程、言语过程和存在过程。同一事件可以表达为不同的过程,同一过程也可以有不同的表达方式,选择哪类过程来表达一个真正的过程会具有重要的文化、政治或意识形态意义。因此,通过分析作者在表述某个事件所使用的过程方式,可以得知其思想观点和意识形态。

韩礼德认为,英语的情态系统除了情态动词、情态形容词和情态副词外,还有人称代词、称呼语、实义动词、时态和直接引语、间接引语等。英语中的情态系统主要用于表达人际功能,有助于读者或者听者弄清说话者或作者对所说命题真实性所承担责任的程度及说话者与听者之间的社会距离和权势关系等。比如代词we和you的使用能反映作者/说话者与读者/观众的心理距离和关系。We可以将读者/观众拉入作者/说话者所属的群体,能够拉近这两个群体的关系,容易产生思想上的共鸣;而you的使用往往会有疏远的效果,因为作者/说话者将读者/观众排斥在外,凌驾于读者/观众之上,容易让人否定和反感。

语态的不同选择在批评分析中也具有一定的意义,尤其是被动语态。一般说来主动语态可表示出动作的发出者(A主语)和接受者(B宾语),也就是可以表示A(主语)对B(宾语)做了什么。但是在被动语态中,宾语B被置于主语A的位置,达到突显和强调的作用,而主语A的信息通常会被省略。换句话说,被动语态只能说明B发生了什么事,而是什么导致了这个事件却被省略,从而弱化了行为者对该动词所表达的事件的责任。试着对比A.Local police shot three civilians dead.和B.Three civilians were shot dead.这两句,很明显A句中主动态可告知大家警察开枪射杀公民的罪恶行径;而B句中只指出3个公民遭枪杀,责任人信息却被省略,所以作者/说话者有帮警察或者政府开脱罪责的嫌疑。

名词化指说话人或作者本来可以使用动词结构或句子来表达的意思,却选择了名词性成分。名词化也可以掩饰过程的参加者和因果关系,从而达到一种非人化(impersonal)的效果,这点与被动语态所要达到的效果一致。比如the death of three civilians同样可以帮助掩饰三个公民的死亡原因以及责任人。

(2)在批评性阅读前,教师还是应该对文章中的一些生僻词汇尤其是政治术语做出解释,让学生在理解全文的基础上进行具体语篇的批评性分析,引导学生用批评语篇分析工具分析语言,揭示语篇中所隐藏的政治立场和意识形态。课堂模式可以采取分组讨论的形式,最后让每组代表总结观点,这样教师就不再只是传授者,而是学生的指导者和倾听者,他们也可以畅所欲言,课堂气氛也可以更活跃。

(3)课后,教师还应布置任务,除了课堂上阅读和讲解的语篇外,教师应该选取两到三篇的类似文章给学生在课外进行批评性阅读,让他们对批评性阅读的方法进行巩固。教师也应该进行教学反思,不断改进报刊选读课的批评教学模式。

四、教学反思和建议

以下是笔者在英美报刊选读课的教学实践中反思所得出的一些建议:

(1)报刊课中的语篇应选自不同的报刊,最好是英美国家比较有影响力的报刊,这样学生才能了解不同报刊的政治立场。另外,在语篇的选择上还应具有时效性,不能一成不变只讲教材上的文章,有些新闻报道都已经过时了,学生在阅读时也会失去兴趣。所以,教师应及时更新时事知识,时刻关注英美报刊中的新闻,这样才能为英美报刊选读课选出合适的教学资源。

(2)对于一些重大事件,往往会有不同的媒介进行报道,所以除了对语篇进行纵向分析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对同一事件的不同报道或者标题进行横向对比分析,以此得出不同报刊对这一事件的态度以及背后的意图。

(3)教师在课堂中不能再满堂灌,掌握所有的主动权,而应当适当放权,让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去。此外,还可以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然后再以小组报告的形式分享各自的结果,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自我思考能力。

(4)因批评性阅读需要讲授一些语言学知识,难度较大,所以笔者认为报刊选读课不宜在大二开设,应在大三学年开设更佳,这样学生才深入认识本课程的意义,对新闻语篇进行深度的批评性分析。此外,关于期末考核形式,笔者认为不适合采用传统的试卷方式,给学生做阅读理解的客观题,而应改用写论文的形式,要求学生应用批评语篇分析的工具对某一语篇进行批评性分析,得出自己的结论。

五、结语

总之,我们在英语报刊选读课程中应积极开展批评性阅读活动,加强培养学生的批评语言意识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当然,在真正教学过程中,需要根据专业发展需要以及学生水平程度进行调整,才能最大限度体现报刊选读课程的特色,提高学生的批评阅读意识和能力。

猜你喜欢
英美报刊语篇
新闻语篇中被动化的认知话语分析
百强报刊
张英美:授人以渔共同致富
《小学生必读》再次入选向全国少年儿童推荐百种优秀报刊
Onemoretime:comingandgoingLiuYu英美电影与英美文学的互动发展研究
A Precritical Analysis of the PoemThe Passionate Shepherd to His Love by Marlowe
在“门”字内加字可以组成新的字,试着填填下面的空吧!
从语篇构建与回指解决看语篇话题
语篇特征探析
英美常见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