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环境下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日常化教育研究

2017-08-14 07:56杨波赵诏
决策探索 2017年14期
关键词:核心价值观新媒体

杨波+赵诏

【摘要】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在加强课堂思政教育的基础上,利用新媒体进行核心价值观日常化教育很有必要。

【关键词】新媒体;核心价值观;日常化教育

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力量,对当代大学生进行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显得尤为必要,尤其是在新媒体过度融入大学生日常的当下。

一、新媒体对大学生日常行为的影响与被影响

严格地说,新媒体应该称为数字化新媒体,其本质上是一种环境。新媒体可以说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一种新型的媒体形式,有着速度快、成本低、信息多、互动强、更平等的特点。

在新媒体环境下,面对的爆炸式增长的信息量,大学生们既是影响者(传播者)也是被影响者(被传播者),在这种影响与被影响中,大学生们长期被各种思想、言论所覆盖,因此,新媒体已深度融入大学生的日常行为。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阵地:校园课堂教育与日常化教育

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阵地是校园课堂,各高校通过组建专门机构进行核心价值观课堂教育,再经过不断创新形式和内容,不断增强课堂师资力量,为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形成打下良好的基础。

为了实现核心价值观在大学生群体中形成主流的目标,加强对大学生日常行为的影响显得很有必要。大学生日常生活活动体现的价值观表象虽然层次丰富,但隐含的核心问题是个体自觉意识的缺失,这恰恰印证了通过价值观教育提升生存状态的必要性。

循着这个理论,在重视课堂教育的同时,加强对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日常化教育引导也是很必要的。

三、新媒体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日常化教育的影响:挑战与机遇

(一)挑战

一是带来多元价值文化,对核心价值观日常化教育形成一定冲击。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国内外多元的价值文化越来越多地进入新媒体,并因为监管难度较高,出现泛滥的情况。二是娱乐化倾向明显,淡化核心价值观日常化教育效果。新媒体内容的吸引力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它的娱乐化,对内容的娱乐化处理会导致大学生日常行为的娱乐化。三是不良信息泛滥,严重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

(二)机遇

一是新媒体传播速度快、范围广,有助于核心价值观日常化教育即时传达。核心价值观教育力量可以充分利用新媒体这一平台,及时进行宣传教育。二是新媒体容易形成集群效应,核心价值观日常化教育可以对这种效应善加使用。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意见领袖的培养,加大核心价值观相关内容的传播。三是新媒体内容丰富,可以融入到核心价值观日常化教育中。新媒体信息量丰富,经过创新处理之后可以融入到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去,增强思政教育的吸引力。

四、新媒体环境下如何开展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日常化教育

(一)坚持的原则

一是坚持与传统核心价值观教育密切结合原则。日常化教育方式是传统教育方式的重要补充,不能因为日常化教育方式更顺合新媒体特点而放弃传统教育方式。二是坚持新媒体与日常化教育融合原则。新媒体是介入大学生日常行为的重要工具,只有善加利用新媒体,才能真正做到核心价值观日常化教育。

(二)日常化教育路径

一是紧跟大学生关注热点,利用新媒体进行核心价值观日常化教育。大学生关注热点包括:社会时事、生活、就业、娱乐等,对这些大学生进行分类后利用新媒体有针对性地进行日常生活教育。二是利用新媒体的集体效应,扩大核心价值观日常教育影响力。三是秉承“以生为本”教育理念,放弃强制教育,使用新媒体进行平等对话进而形成适合新时代大学生特点的核心价值观日常化教育方法。四是提升能力素质,积极打造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专家型队伍,建立新媒体“领袖”团队。

参考文献:

[1]彭英英.列斐伏尔日常生活批判理论

探析[J].黑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0520.

[2]鲁静.价值观教育的日常化建构——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思考[J].教师教育研究,2014(9).

【本文系浙江传媒学院2015年校级辅导员专项科研立项项目“新媒体環境下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日常化教育研究”(2014FDY005)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浙江传媒学院)

猜你喜欢
核心价值观新媒体
谈发展社会主义新文化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浅析公共文化服务如何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关于如何运用吉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培树核心价值观问题研究
煤企关注大学生员工心理成长的现实意义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国产喜剧电影的核心价值背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