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文题选定文体

2017-08-14 22:01
作文周刊·高二版 2017年27期
关键词:精益求精高考作文记叙文

学生:老师,这几年的高考作文大都是“文体自选”,自由发挥的空间很大。文体自选,是不是任何文体都可写呢?

老师:不是的。“文体自选”,确实有利于考生发挥自己的特长,写出自己独特的认识和感悟。但是,阅卷老师在阅卷中发现,有些考生对“文体自选”产生了错误的理解,在高考作文中出现了两种值得注意的情况。

学生:哪两种情况呢?

老师:一是随心所欲,任意而为,结果写出来的文章变成了非驴非马的“四不像”文体,或各种文体一锅炒的“大杂烩”;二是受到一些新闻媒体炒作的影响,盲目地追求所谓的文体创新。

其实,“文体自选”并不是不需要文体的规范,高考语文“考试说明”就明明白白地写着要“符合文体要求”。每年高考作文的评分标准中也把“符合文体要求”“基本符合文体要求”“不符合文体要求”等作为评判作文优劣的重要条件。

学生:如何依据作文题目,选定适宜的文体呢?

老师:文体概念一定要清晰:记叙文,应以记叙、描写为主,要形象具体;议论文,应以说理为主,做到观点鲜明、有理有据。

有些高考作文对文体的要求比较明确,如:2017年高考北京卷,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一是以“说纽带”为题,写一篇议论文;一是以“共和国,我为你拍照”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考生必须按要求写作,不能随意改变文体。

如果试题中要求“文体不限”,那么就要通过分析确定文章的体裁。如2017年高考全国Ⅱ卷,作文试题由精心选择的六个中华名句组成:

①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②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③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李清照)④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魏源)⑤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作,敢当。(鲁迅)⑥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毛泽东)

试题命制充分发挥作文的积极导向功能,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引导学生自觉继承优秀文化传统,增强国家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要求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写出自己的感触与思考,写议论文显然就比写记叙文或散文更合适,而且更好操作。

学生:那如何通过分析确定文章的体裁呢?

老师:首先,要注意材料中的标志性词语。

以2017年高考天津卷作文题目“重读长辈这部书”为例。原材料“长辈都是一部厚书,一旦重新打开,就会读到人生的事理,读到传统的积淀,读到时代的印记,还可以读出我们自己,读出我们成长时他们的成长与成熟,读出我们和他们之间认知上的共识或分歧……”里的“打开”“读到”“读出”等词语,都指出了“重读长辈这部书”的含义。该作文题从考生十八岁步入成人的年龄特点出发,关注传统文化的代际传承及人文素养的培育提升,引导考生展开联想与思考,写出个人的独特感受与见解。显而易见,写成记叙文、叙事性散文就要比写成议论文或其他文体深刻得多。

其次,要把握材料内容的指向性。如果材料中有“记、回忆”等词,应侧重于记叙文;有“谈、启示”等词应侧重于议论文;有“介绍、使用”等词,应侧重于说明文;有象征性、形象性意味的词,应侧重于散文。

比如2017年高考上海卷:“预测,是指预先推测。生活充满变数,有的人乐于接受对生活的预测,有的人则不以为然。”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

这段话逻辑性很强,很显然,写成议论文或议论散文要比写成记叙文或者来一段故事新编要深刻得多。

其三,要考虑该文体能否出彩。高考作文,近年来不仅降低了审题的难度,而且还在文体的选择上降低了难度,常常一个题目,可以用不同的文体来写作,这有利于考生的发挥,能够获得相对公平的分数。但是,如果多数人都用同一种文体,也有可能造成撞车现象的发生。这时,就要充分思考,哪一种文体更能创新,更能出彩!

如2017年高考全国卷Ⅲ试题,请以“我看高考”或“我的高考”为副标题,写一篇文章。若选择以“我的高考”为副标题写作,可供考生写作的空间比较大,选择的文体较多。如记叙类文体,可以围绕材料的触发点对自己的高考经历或憧憬进行筛选整合,传达出“我”之于“高考”的生活过往与内心期许,甚至通过个人轨迹折射时代变迁。有能力的考生还可以将其虚构为小说,间接传达“我”之于“高考”的独特体验与个性理解。

其四是根据自身特长选择文体,写出自己的个性。高考作文除了明确规定选用某种文体外,一般都会用“文体不限”來给予考生最大的自由选择和发挥。这时候,你们一定要扬长避短,选择自己最擅长的文体。如果考生有富于情感内涵的生活素材,可选用记叙文;善于说理论证,就选用议论文;善于介绍某种东西,就选用说明;善于表达情感,就选用散文;如果善用“嬉笑怒骂皆成文章”的幽默语言,可选用杂文。

学生:老师,就是在文体的选择上,既要深入分析材料,也要熟知自己的特长。这样,文体才不会出现选择性错误,才能达到内容与文体的高度融合,写出上乘之作,是吗?

老师:是的,我们来欣赏一下去年的高考例文片段:

神奇的书签

耳边浮动的是轻轻打桨的声音,我皱皱眉,睁开眼,一切仿佛再次跌入梦境。

清晨的时候,日头还不出,阴翳翳的一片,能看到对岸山腰上抹着的岚气缠回绕去,还未散尽,隐隐地露出些山暗青色的肌肤。山——岸边的山,夹江高矗,护着水,不知最终要往什么地方去,现在能见得到一块裸露的岩壁,刀劈斧削似的刻出了造物主掌中的纹路,只是还未将那看清,就迫不及待地向后退却了。水很清,和现在的天是同一个颜色,蟹壳青。

等等!我在哪儿?我不是应该躺在床上美美地睡着的吗,怎么会在船上?

回头望去,船上竟还有一位老翁和一个小女孩。女孩穿着蓝底白花粗布衣裳,辫子来不及扎,两颗明亮的眼珠宛如黑玉一般。

“翠翠,来帮爷爷划下桨。”老翁开了口。“嗯,好。”女孩闻声应着。

这场景怎么这么熟悉。他们怎么都看不见我?难道我穿越了,还变成了孤魂野鬼?心里仿佛有千万道惊雷炸过,我后退了几步,一个踉跄,似是被什么东西绊倒了,这不是我放在床头的《边城》吗?上面还写着我的大名呢!亲人呐,终于碰到我认识的“书”了。我亲了好几口,紧紧抱着它。

这篇属于故事新编类作文。考生舍远就近,巧用教材,进行了一次改写小说结局的尝试。在新版《边城》中,考生与翠翠一起看山看水,其乐无穷。

老师:来看个作文题目。

86版《西游记》总导演杨洁去世,人们在悼念之余感慨良多。

有人说:“一台摄像机,历时六年,杨洁用踏平坎坷的精神诠释了艺术创作的真谛,才使《西游记》30年百看不厌,成为经典,杨导的创作态度令人钦佩。”

有人说:“致敬经典,反观当下,在当今影视圈‘流量时代,剧组有钱有技术,就是没时间。没有求取真经的信仰,没有精益求精的追求,何来精品?”

也有人说:“《西游记》塑造了众多栩栩如生的形象,却没有一位演员片酬达到百元,而如今多少人气‘鲜肉拿着数百万一集的片酬,交出的却是千疮百孔的作业。”

对于上述材料,你有怎样的思考?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工匠精神,精益求精

杨洁逝世,明星陨落,世上又少了一个认真的人,一个负责的人,一个精益求精的人。“工匠精神,精益求精”是现在社会的热潮,每个人都希望在社会普及工匠精神,让生活更加精致。

“工匠精神,精益求精”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努力。许振超,“感动中国”中那位可敬的技师。他把轰鸣的机器运作的声音当作交响乐,面对每一道工序,严格又认真,甚至哪一个机器出了问题,他一听声音就可以知道。对自己严格,对徒弟亦是如此。他日复一日,始终坚守着信念,秉承着精益求精、认真负责的工匠精神。艺术家阎肃,他为了创造人民的音乐,多次下连队,深入基层,与战士同甘共苦,用行动阐释着大国工匠的精神内涵,这也正是他创作这么多不朽乐章的所在。

《平凡的世界》的作者路遥,为创作这本书耗费多年时光,跑到各地考察、条件艰苦、旁人的讥讽未能改变他,他凭着自己精益求精的精神,创作了这本书—— 一部不朽的著作。(王伟月)

摒弃浮躁,守望创作初心

真正的宁静不是远离车马喧嚣,而是在内心修篱种菊,尽管如流往事,每天依然涛声依旧。而创作,更需要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宁静与淡然。车水马龙,昼夜不息。浮躁的时代里创作更应守望初心。

世事茫茫,却总有茫茫的记忆留存于心。经典《西游记》总导演杨洁恪守内心宁静,单纯投入艺术创作中,与拍摄《红楼梦》的导演王扶林相同,楊洁对于创作的苦心孤诣,淡然宁静有目共睹。

窗外风吹树梢动,自有人懂得你的诉说,十年光华,铸就今朝名起。

“和我在成都的街头走一走,直到所有的灯都熄灭了也不停留……”因为《成都》而声名鹊起的赵雷,坚守“讲述用微风和阳光沉淀多年的故事”之初心,在商业化潮流中坚守民谣,以宁静的台风征服、感染观众。

不期盼掌声和鲜花,不在意汗水和付出,赵雷的创作,是于暖暖午后的风铃轻曳,以笔抒怀,微风携花香,暖阳映碧云。和着金黄麦浪,我笔抒我心,心如止水的他在创作的征途中渐行渐远。彼岸,是五月的花环。

扎根民俗,潜心创作,你背后的光环里凝聚着沉静的力量。

(杨慧敏)

老师:写的都不错!第一篇是较规范的议论文,论点鲜明,举例简明有力;第二篇是议论性的散文,语言清新自然,富有思辨性。

猜你喜欢
精益求精高考作文记叙文
努力写出“高像素”的记叙文
记叙文阅读专练
被高考作文概括的年轻人
高考作文没有统一标准
周克耀
详略得当 凸显中心——初中记叙文写作之详略安排教学指导
光影视界
精益求精,收获蓝天
高考作文常见错别字大全
推陈出新 精益求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