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场景描写之道

2017-08-14 18:48
作文周刊·高二版 2017年28期
关键词:翠翠边城意境

小说是一种侧重刻画人物形象,叙述故事情节的文学样式。小说的基本特征主要有:深入细致的人物刻画、完整复杂的情节叙述、典型充分的场景描写。

一篇小说在叙述故事中必须要有场景,没有场景的小说尽管可以有完整的故事情节与线索,但却无法产生艺术感染力和审美价值。

场景描写,就是对特定的时间与地点内许多人物活动的总体情况的描写。它往往是叙述、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是自然景色、社会环境、人物活动等描写对象的集中表现。

场景描写是场面描写和风景描写的合称,它与单纯的环境描写不同,它是以人物为中心的环境描写,一般由人物、事件和环境组成。场景描写的恰当运用,会使小说的情节更舒缓从容,人物形象更典型鲜明,小说主题更含蓄蕴藉。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一切景语皆情语”,小说中的场景描写也是“情语”,它在文学作品中有着独特的魅力。本文就以《边城》为例,来分析场景描写在小说中的作用。

一、奠定基调巧开篇

小说家要使叙述的故事更加舒缓、从容,都喜欢从场景描写开始。场景描写具有定调的作用。一般来说,阳光明媚、风调雨顺会给小说定下优美的调子,而阴雨密布、电闪雷鸣则会给小说定下悲剧的调子。老舍说过,一篇作品需有个情调。情调是悲哀的,或是激昂的,我们的语言就足以配合这悲哀和激昂。比如说,我们要传达悲哀的感情,就须选择色彩不太强烈的字,声调不太响亮的字。

《边城》十三部分的开头,为了突出黄昏场景的温柔、美丽和平静,作者写“天空为夕阳烘成了桃花色的薄云”“别的雀子似乎都在休息了,只杜鹃叫个不息”“空气中有泥土气味,有草木气味,且有甲虫类的气味”,这样纯自然的场景,如诗如画的边城小镇的风景,奠定了小说优美柔的调子。首段最后一句,写翠翠“心中有些儿薄薄的凄凉”。为什么凄凉是薄薄的?结合老舍的话来看,原来沈先生是要传达“悲哀的感情”。翠翠的爱情没有着落,在黄昏这样一个特定的场景中,她有了孤单失落之感,其他自然的声音与渡口生意人的喧闹声更是增添了翠翠内心的纷乱与孤独。因此沈从文先生第二段接着写到,“于是,这日子成为痛苦的东西了。翠翠觉得好象缺少了什么。”小说就是通过这样柔美宁静的场景描写,将读者带入到沈先生笔下的边城之中,去走进翠翠的心灵,感受着翠翠的喜与忧。

二、渲染气氛造意境

小说中的场景描写可以起到渲染气氛,营造意境的作用。气氛与意境是有情绪感染力的,它可以改变人物的心情,影响人物的心理。

沈先生在《边城》里用清新质朴的语言,选择了极富湘西色彩的景物:石头、泥土、草木、竹簧、甲虫、月光、溪水等,渲染了湘西边远小城的简朴宁静的气氛,营造了清新宁静、优美柔和的意境。

“月光极其柔和,溪面浮着一层薄薄白雾……久之,对溪除了一片草虫的清音复奏以外,别无所有。”作者通过柔和的月光和薄薄的白雾营造出了一种优美的意境,这幅美丽的月夜寒江图使翠翠更加迷茫。她对懵懂的爱情有着憧憬,有着不可名状的感受。她的爱情也像这浮着的薄薄白雾那样,不可捉摸,无法预测。可以说正是因为这柔美的意境,改变和影响了翠翠的爱情心理,使她对未来爱情的美好想象平添了许多无奈与遗憾,惆怅与失落。

三、引出人物作铺垫

场景描写能导引人物的出场,交代人物活动的舞台,暗示人物性格与心理的转变,同时也能为后文情节的展开作铺垫。

《边城》开头,作者写了一个名叫“茶峒”的小山城,“有一小溪,溪边有座白色小塔,塔下住了一户单独的人家。这人家只一个老人……他唯一的朋友为一只渡船与一只黄狗,唯一的亲人便只那个女孩子。”开头写小溪清澈透明的流水,写管理渡船的老人和坐船的乡人们的淳朴与厚道,以及翠翠母亲的身世。作者很耐心地为我们叙写了边城的风俗、风景与人情,揭示了边城依山傍水、幽静偏僻的地理环境,写出了边城人的纯朴与厚道。这些场景描写,不仅交代了人物活动的主要舞台,还对翠翠的性格和出场起到了暗示和铺垫的作用。这时我们就会明白,作者开头铺垫这样一片宁静优美、纯朴自然的环境,原来是为了导引出重要人物。

第十三部分写晚饭后爷爷给翠翠讲故事时,作者写到了如银子般的月光、黑色的竹篁,草丛中繁密如落雨的虫声、鸣啭的草莺等,作者营造了这样优美宁静的意境,暗示了祖孙俩的对话心理由上文的沉重压抑转为舒缓轻松,使叙述节奏更为平和,也为下文写祖父兴致好转、继续讲述翠翠父母年轻时候的爱情故事作铺垫。

四、造就性格塑心理

场景是人物性格形成的源头活水,人物的心情也与场景息息相关。法国启蒙思想家狄德罗认为“人物的性格要根据他们的处境来决定”。场景描写是为塑造人物服务的,作家要刻画人物的心理,表现人物的性格,就需要为人物的活动设置典型的场景。优秀的文学作品,总是让它的人物性格在环绕着他们的特殊场景中形成。典型场景不仅是人物性格形成的基础,而且还影响着人物的心理,制约着人物的行动。

作为优美人性化身的翠翠,她与青山为伴,与绿水相依。茶峒的青山绿水,清风丽日就是翠翠生活的典型场景。有这样的典型场景,才孕育了翠翠健康的躯体与秀丽的容貌。与外祖父相依为命,每天奔走于家和渡船之间,偶尔进城去看看热闹,这简单的生活方式也培养了翠翠勤劳善良,体贴单纯的性格。家境贫寒加上外祖父年事已高,还有父母亲的爱情悲剧的心理阴影,这一切场景都深深地影响了翠翠的爱情心理。她没有父母,也没有丰厚的陪嫁,因此翠翠担心外祖父会不会走,会不会被抓到别处去。翠翠有着对爱情的美好憧憬,但更有着担忧。她担忧自己的终身大事无人做主,无人可托,这样的性格与心理都是在边城这样典型的场景中形成的。

小说中有三处写到翠翠摘虎耳草的场景,第一次是情窦初开的翠翠听外公讲父母的浪漫爱情故事时,她梦见自己上山崖摘虎耳草。“平时攀折不到手”的虎耳草,“这时节却可以选顶大的叶子作伞”,这一场景写出了翠翠对傩送朦胧的感情变得明确起来。第二次出现虎耳草是翠翠梦中听见傩送的歌声,“我象跟了这声音各处飞,飞到对溪悬崖半腰,摘了一大把虎耳草。”听了父母的故事,翠翠开始有点明白爱情了。她梦见自己“得到了虎耳草”,但却不知道傩送是否爱着她,因此梦见摘了虎耳草,却“不知道把这东西交给谁去”。这一场景写出了翠翠内心的忐忑不安。最后写听祖父唱歌时,翠翠自言自语地说:“我又摘了一把虎耳草了。”虽然她没说交给谁,但听了前面祖父当“笑话”来讲的走车路和走马路的故事,我们已经明白了翠翠的心意,她已经知道把虎耳草交给谁了。小说通过翠翠三次摘虎耳草的场景,深入刻画了翠翠由朦胧而变得清晰的既满怀憧憬又忧虑重重的爱情心理。

五、作为象征显主旨

以场景来写人的小说,场景不仅是人生存的背景,也是人存在的象征。小说中以环境描写为主的场景,既可以暗示与象征故事情节,也可以暗示与象征人物的性格和命运,还可以深化小说的主旨。

在中国传统诗词中,杜鹃惯作悲啼,它的鸣叫声能使许多愁肠百结的人心酸肠断。因此后来杜鹃鸟被推上了“文化鸟”的宝座,定位为一种可怜、哀婉、纯洁、至诚、悲愁的象征。《邊城》有两次写到杜鹃的叫声,“只杜鹃叫个不息”“杜鹃又叫了”这两句看似闲笔,却疏而不离,恰如其分地渲染了少女春心萌动而又暂无所托属的微妙情绪,同时也可以视作翠翠爱情悲剧的象征。

小说里占重要地位的河水,更是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河中涨水时,河水会把人类创造的物质财富无情地夺走。由此可以看出,河水象征着破坏和死亡。从“水教给我粘合卑微人生的哀乐”这句话可以看出河水也象征着调和生命。

沈从文在谈及《边城》时说:我要表现的本是一种“人生的形式”,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从他的这句话我们也可以看出,河水还象征着一种人生的形式,这也正如翠翠在船上所哼唱的一首民歌一样:“慢慢吃,慢慢喝,月白风清好过河。醉时携手同归去,我当为你再唱歌!”它与象征人生形式的河水连在一起,精炼地表达出了人在短暂而又痛苦的生命历程中对生命的热情与执着。

由上可见,场景描写是打开小说之门的钥匙。虽然场景描写在小说中着墨不一定要多,但其作用是不容小觑的。精当的场景描写往往能对人物的塑造、情节的推进以及主旨的深化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无论是欣赏名家名作,还是自己尝试写作小说,只有领悟了场景描写之道,才能领悟到小说独特的审美魅力。

猜你喜欢
翠翠边城意境
灰狼和山羊
塞翁失马
翠翠
熏风四月到天涯
春色满园
翠翠的心事
皈依真·善·美
初遇二老傩送
初遇二老傩送
一朵花的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