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之别样解读

2017-08-14 18:42
作文周刊·高一版 2017年26期
关键词:斯文儒家论语

一、历挫折而不馁的孔子

孔子一生不得志。但孔子不畏惧,不逃避,以一种达观的态度对待人生。在乐天知命、通达自得上,孔子并不比老庄差。“孔颜乐处”是对这种处世态度的概括。

孔子周游列国时曾被匡人围困,当时形势非常紧急。孔子说:“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宋司马桓魋欲害孔子,孔子说:“天生德于予,桓魋其如予何?”

二、幽默达观的“大成至圣”

“孔子适郑,与弟子相失,孔子独立郭东门。郑人或谓子贡曰:‘东门有人,其颡似尧,其项类皋陶,其肩类子产,然自要以下不及禹三寸。累累若丧家之狗。子贡以实告孔子。孔子欣然笑曰:‘形状,末也。而谓似丧家之狗,然哉!然哉!”

这就是孔子,一个浑身上下充满幽默细胞的老头儿,全然不是千百年来端坐在画像中,端坐在中国人意识深处的“大成至圣先师”的形象。在孔子眼里,要想真正不朽,不在于权力,而在于文化与教育。所以后来儒家称誉孔子为“素王”。没有土地、没有人民,只要文化存在,他的王位就永远存在。

三、山的沉稳,水的灵动

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多年来许多人都认为,儒家学派的一大特点是保守。其实,“信而好古”的孔子是用自己對道德的理解,结合自己对时代的期望,对经典作了新的阐释的。他既将“如山”的仁作为最高的道德标准,也发出了那句令千古智者为之共鸣的“逝者如斯”的感叹;他不但极其诗意地阐释了“变”,而且身体力行,收授弟子,用实际行动改造灵魂。如果他畏惧“变化”,不相信事物有更新的可能,他就不会成为一位灵魂工程师,不会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职业教师。他作为中国哲人的独特之处在于:他的“变化”如同万物生长,是一种无声而自然的过程,他心目中理想的发展,不是斩断传统的脉络,而是以传统为根基,如山中树木,生长不息。

四、请给予孔子同情和理解

现在我们一谈到孔子与《论语》,便有不少人脱口而出:“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这半句话出自《论语·阳货》,后半句是“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很多人,特别是女人都非常反感这句话,并由此反感孔子。也有人替孔子打圆场,说这里的“女子”不是指女人。

我认为,退一步讲,即使孔子在这里是指的女人,那也只能解释为在男性中心主义的社会,对女人的歧视,是一种通病,是时代的印痕或局限。在西方,耶稣骂夏娃,亚里士多德骂女人,尼采骂女人,非常严厉,其程度大大超过了中国的男性思想家。就是休谟、黑格尔,对女性的歧视也很厉害。当然,无论东西方人士,对女性的歧视、蔑视、轻视,都是错误的。儒学、儒家中有对女性不尊重的表现,是需要批评的,但我们要放在时代的背景上加以理解与检讨。我们要学会容忍、理解、欣赏、研究外来文化,同时也要学会容忍、理解、欣赏、研究自己的固有文化。百多年来对于儒学的批判,有许多是非理性的、感情用事的、浅层次或直线性的。我们需要以理解的心态和理性批判的方法来面对这些复杂的问题。

猜你喜欢
斯文儒家论语
斯文细胞
局长姓“我”以后
知命
郭店楚墓主及其儒家化老子学
茶道
斯文哥不“斯文”
《论语·学而第一》
《论语·为政第二》
点点读《论语》
半部《论语》治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