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职业观

2017-08-14 20:47
作文周刊·高二版 2017年26期
关键词:烂片陈道明鲜肉

【素材呈现】

2017年“两会”期间,国内影视圈的乱象,比如抗日神剧、伪历史剧丛生,年轻演员滥用替身、天价片酬、不敬业等问题,遭到了许多代表委员的批评。2017年3月10日,全国政协委员、演员陈道明接受央视记者采访时,对部分年轻演员不敬业一事提出批评,该节目播出后引发了广泛热议。

面对那些一夜爆红且片酬比自己高得多的明星,陈道明表示,拿多少钱不是重点,重点在于“你是不是认真地完成了你的本职工作”。而所谓的职业操守应该是“认真工作,全心创作,各行各业的职业精神,我觉得都是一样的”。

他还表示,如果用这样的职业精神去衡量现在活跃的明星,“我觉得好的还是占大多数,我也跟很多年轻演员接触过,他们有时候也说他们没有办法。他们也要生活啊,有时候不能不随波逐流。娱乐圈这个力量强大的旋涡,是由每一个粒子组成的。这个粒子是谁呢?就是我们。当你卷入这个旋涡的时候,你好像是被动卷进去的,但是你到了里头就成了它的动力”。

面对年轻演员身上出现的种种问题,陈道明认为:“现在的问题,不出在他们年轻上,也不出在貌美上,而是他们没有一个正确的职业观。现在动不动的,什么手破了,什么哪儿摔伤了,什么冬天在水里头、夏天穿着大皮袄,居然变成了一个演员的功劳。然而你就是干这个的,你拿的就是这份钱。那人家清洁工早上4点钟起床,你还在被窝里怎么说呢?你的职业就是这个,然而有人却把它当成了敬业。演员就应该吃苦。”

素材解读

从“现象”的角度,就事论事,可以批评“抗日神剧、伪历史剧丛生”等影视圈乱象;从“职业”的角度,可以批评一些年轻演员不正确的职业观——老拿演艺的平常事当敬业范儿,这是对职业的误解甚至是亵渎;从“心态”的角度,可以批评影视圈愈演愈烈的浮躁心理;从“市场”的角度,可以剖析,“小鲜肉”一夜爆红现象背后观众肤浅和消费市场的娱乐化倾向,甚至可以抨击“小鲜肉”后面的市场推手;从“价值取向”的角度,可以批评“鲜肉热”背后的低级流行主义;从“辩证”的角度,可以一分为二地分析不同职业的特点、意义及贡献。

解读误区

陈道明嫉妒片酬比自己高得多的明星

批评片酬高的不合理现象

【素材运用】

陈道明说得很实在,拍戏吃苦也的确是演员的日常。这些年国内有许多让我们感动的电影人,他们之所以能塑造出众多令人难忘的经典形象,都是因为融入了角色。而这个融入的过程,都离不开吃苦:他们实打实地在冰天雪地、荒原河流、水深火热之中煎熬、体验、感受,最终也得以升华。但是他们不以为苦,而是将这一切当作塑造银幕形象所必须付出的代价。

演员是文化作品的重要或者主要承载者,其职业精神和道德情操,直接影响这精神产品的质量和社会效果。德艺双馨的演员才能演绎出打动人心、拨动人情怀的好作品,而一个动辄叫苦、划破一点皮就被自己感动得一塌糊涂的演员,怎么可能塑造出具有人格魅力、在民族电影的长廊里流芳百世的经典形象?演员敬业与否是能够直观地反应在艺术创造上的,没有走心的作品,保镖再威风也没用。

一名演员可以给这个社会输出些什么,陈道明的回答或许能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思考:“演员可以为社会输出情感——人类良性的情感、对国家的情感、对亲人的情感、对民族的情感,当这些情感输出给社会,便能起到温暖人、改变人的作用。”从陈道明对“职业精神观”的阐述中,能看到一个真正艺术家的情怀,也希望细皮嫩肉的年轻演员们也能从陈道明的话中明白,演员不该把职业当敬业,而该把敬业当成职业。

(摘编自《光明日报》)

近年来,随着资本大举进入电视剧产业,一股浮躁之风越刮越大,其突出表现就是明星演员的片酬不断攀高而质量低劣的烂片大行其道。据《中国电视剧2016产业调查报告》:国内一线明星2016年出演一集电视剧的平均片酬为100万元。观众认为天价片酬是市场行为,自有其合理性;但拿了高片酬,至少要把戏演好,拿出能与天价片酬相匹配的表演。而实际上一些年轻演员把电视剧行业视为捞快钱的乐园,根本无心在琢磨剧本和塑造人物上下功夫,心浮气躁,烂片迭出,甚至沦为“表情包”。缺乏专注精神、敬业态度和不踏实努力是某些年轻演员给观众留下的普遍印象。

国产电视剧质量欠佳,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浮躁心态显然是一个重要因素。面对国内电视剧市场的火热,投资方生怕“过了这个村就没有这店了”,不愿意花时间打磨剧本,更不愿意拉长拍摄周期增加成本,急于变现的心态使创作过程粗制滥造;演员把表演视为青春饭,急于在最短的时间内积累财富,多接戏、滥接戏,体验生活、实地采风对他们而言犹如传说。浮躁心态的本质,就是从业者在名利的诱惑下失去了定力,失去了对人生和事业的长远目标。要求目光短浅、心态浮躁的从业者拿出高质量的作品,无异于缘木求鱼。不克服浮躁心态,电视剧行业的健康发展就无从谈起,因为观众不会永远为烂片买单。

(摘编自《人民日报》)

我们经常看到,一种流行现象产生后,便会立即呈现出席卷态势。对于很多人来说,之所以加入其中,流行便是唯一理由,根本不看是否合适。大家一拥而上,拿起剪刀糨糊,纷纷采取拿来主义。想想过去流行的清宫热、戏说热,现在流行的IP热,“小鲜肉”热,都可以被称为低级流行主義。

任何一种流行现象,其产生都有原因。但有原因,不代表有道理。我们面对的,是一个越来越分众化的市场,大众消费需求多元多样。并不否认,可能有些人喜欢“小鲜肉”,但绝不是所有人都喜欢“小鲜肉”。可在低级流行主义的影响下,整个市场只提供“小鲜肉”,根本没有其他内容,大众的多元需求便无从实现。于是便给人一种感觉,似乎整个市场就应该属于“小鲜肉”。但事实上,有很多需求都被忽视和压抑着。

永远不要忘了,市场是存在多元化需求的。春节以来,“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的成功,便从一个侧面说明了这一点。面对“小鲜肉”热背后的低级流行主义,既需要制作者反思,营造良好的产业生态,也需要大众有态度地消费。

(摘编自《北京青年报》)

运用点评

片段一主要批评一些年轻演员拿职业当敬业的不正常行为,对素材的运用,采用的是“分析言语法”,重点分析陈道明言语背后体现出来的“职业精神观”。

片段二主要批评一些年轻演员的浮躁心态,对素材的运用,采用的“由果溯因”法,重点阐述一些年轻演员急于积累财富,于是多接戏、滥接戏,拍烂片的本质原因就是浮躁。

片段三主要批评“小鲜肉”热背后的低级流行主义,对材料的运用,采用的是“由事及理法”,重点论述低级流行主义的危害。

【素材链接】

娱乐产业的活跃性使其难以监管

每个行业、每个领域,都有乱象存在。只不过多数传统行业与领域,可以通过法律、行规来进行约束,在管理上相对有章可循。但娱乐业本身的特质是活跃、多变、隐性的,常在混乱中才能发现财路。虽然从业者中虽不乏智者,但看透不点破却是常见的立场与态度。

没有真正的领导者出现,行业会一直混乱下去,直到不得不由政府部门插手管理。但政府机构对娱乐行业的监管是典型的外行管理内行,内行们经常用令人眼花缭乱的手段,让主管部门晕头转向。

影视行业的混乱无序导致佳作难出,直接的受害者就是观众。而我们也无法指望观众来改变一个行业。甚至可以说国内观众普遍审美低下,但更该反思的是一味迎合受众,却在无形中进一步拉低观众审美的影视剧制作方。在变形娱乐观的长期冲刷下,不少观众已经习惯了在垃圾中寻找美味。从这个层面来说,恰恰也是观众对小鲜肉的无原则追捧,构成了制作公司不愿意放弃小鲜肉的最强大理由。

影视行业乱象的形成,更像是一场共谋。只打小鲜肉的脸是不行的,该打的还有那些不靠脸吃饭的幕后推手们——小鲜肉已经替你们挨了那么多耳光,是时候你们也表一下态了。

(摘编自《新京报》)

猜你喜欢
烂片陈道明鲜肉
让拒绝有温度
陈道明“找抽”
那些年,我们遇到的机智神回复
神回复
神回复
进击鲜肉
编剧 宋方金:世上竟然还有比《小时代》更烂的电影?想想就毛骨悚然
鲜肉长得对还不如穿得对
小鲜肉不可不知的生存技能
陈道明的“道歉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