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翠芝 卜凡 文瑛
[摘 要] 现代师徒制是企业或社会培养的重要形式之一,针对现代师徒制目前在国内外研究现状、特点以及我国现在高职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对高职ERP专业现代师徒制在工学交替进行新的探索和尝试,通过实践不断提高和优化,以培养出适应现代企业信息化方面需要的高端技能型人才。
[关 键 词] 现代师徒制;ERP专业;工学交替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35-0229-01
一、现代师徒制的内涵
师徒制的实践应用在我国由来已久,具体由老师带领学生进行学习、工作、生活,是让学生更好、更快地融入工作中的一种方式。我国传统的师徒制通常分为两种概念:(1)师傅与徒弟,徒弟在师傅门下学习手艺,师傅将手艺传授给徒弟,与此同时徒弟免费为师傅工作。(2)师父与徒弟的关系,除了学习以外,还要对徒弟的生活进行照顾。随着现代企业的规模化、批量化大生产取代传统的手工小作坊,传统的学徒制在培养人才的数量、质量和规范性都存在很大的不足。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个问题,逐渐产生了现代师徒制,其在培养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地点、评价标准等方面较传统的培养模式有明显的革新。
二、高职ERP专业工学交替的重要性
(一)高职ERP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及要求
ERP的全称为企业资源计划管理,是为了适应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满足社会对企业信息化专门人才的需求而设置。本专业职业素质要求共计四项,其中一项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适应能力,能不断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职业技能要求共计五项,其中要求学生熟悉企业的经营管理流程、业务处理流程、岗位职责、岗位规范,能适应中小企业管理工作岗位要求,能够进行企业信息化需求调研,能够进行企业信息化需求分析、ERP软件产品维护和使用。
(二)工学交替的重要性
工学交替,以提高学生就业竞争能力为目的,以市场需求为运作平台,使学生将理论学习与实践经验相结合,从而加深对自己所学专业的认识,使学生看到自己在学校中学习的理论与工作之间的联系,为学生提供通过参加实际工作来考察自己能力的机会。学生亲临现场接受职业指导、经受职业训练,了解到与自己今后职业有关的各种信息,拓宽了知识面,开阔了眼界。
三、现代师徒制在工学交替中的实现
(一)制订个性化的培养计划
校内专业老师通过行业协会推荐,加上亲自调研比较,最终确定了接受工学交替的合作单位。在工学交替实施前,安排合作单位领导或者主管前来与学生见面,一般遵循双自愿的原则,学生进入不同的企业去工学交替,企业会根据学生在校学习情况和人品性格,安排到不同的岗位,同时给予双方一周的适应期,不同的岗位会有不同的师傅带领指导,并由具体帮带师傅制订相应四周的学习培养计划。
(二)双方互补监督管理
企业老师负责学生八小时的学习工作,根据制订的学习培养计划,要求学生达到对应的知识和技能目标,同时按照企业对新入职员工管理要求,规范学生的上班时间,要求学生遵守企业规章制度。老师负责学生八小时以外的学习生活,部分老师为了深入了解行业、企业,企业一起探讨ERP专业的培训方案,企业领导及专家根据企业的需求和行业的要求,不断完善人才培养的模式和可行的教学方法。
四、现代师徒制在工学交替中的成效
(一)缩短企业新人培养的周期
据近十年的统计数据显示,软件公司培养一个ERP维护专员的时间为6~12个月,通过工学交替留下来的学生,培养周期为3~6个月,明显提高了企业新人的培养效率,变相节约了企业的用工成本。现代师徒制将职业教育与就业市场紧密结合在一起,使学生的工作前景清晰化、明朗化。培养出应用型、技能型、创造型人才,适应社会企业的需要。
(二)促进校企深度合作
现代师徒制承接了企业和学校的桥梁作用,以前的校企合作幾乎采用企业到学校招聘新人的模式,现在企业从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的制订、实施和效果评价,到教学方式和师资力量等,企业都全程参与,并根据自身岗位人才需求出发,对人才的要求及时有效地表达出来。而学校也能按需培养人才,及时调整教学模式。培养出来的学徒更适应产业现状,培养方向也紧跟劳动力市场的变化趋势。
(三)丰富学校的教育资源
由于整个职业教育资金资源不足,学校不可能提供足够的ERP项目让学生去实际体验,加上ERP软件更新频繁,学校没有那么多的资金去更新软件。在现代师徒制体系下,ERP专业学生、学校、ERP软件供应企业三者通过合同明确责、权、利的关系,将劳动雇佣关系和教育关系联系在一起。
(四)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通过现代师徒制学习的学生,很多能在师傅的带领下从事一些简单辅助性质的事物,把在学校的学习经历快速地应用于工作中,当学以致用被认可,学生会更加积极努力地学习、接受新的知识,部分学生在半年时间内甚至可以独自承接简单的ERP项目,大大提高了学生未来的就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顿卉.现代师徒制在财会专业顶岗实习中的运用[J].中国职工教育,2014(3X):35.
[2]肖海明,黎震,陈虎.高职矿山机电专业现代师徒制探索与实践[J].江西煤炭科技,2012(2):88-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