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书英
[摘 要] 近些年,随着信息术手段的不断丰富和网络资源的大量涌现,越来越多的教师在现代文学教学中运用视频、图片、音乐、动画等教学资源,使现代文学教学更加丰富与直观。但是,单一视频或动画的运用很难将内容体现的全面系统,而微课的出现则弥补了这一缺失,使现代文学课程的教学更加有的放矢。分析了微课在现代文学课程中运用的理论基础,通过实践探索了微课在现代文学课程中应用的具体教学方法及应用效果。
[关 键 词] 微课;现代文学;讨论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35-0212-01
一、微课在现代文学课程中应用的理论基础
微课(Micro Learning Resource),是指运用信息技术按照认知规律,呈现碎片化学习内容、过程及扩展素材的结构化数字资源。
微课的核心组成内容是课堂教学视频(课例片段),同时还包含与该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设计、素材课件、教学反思、练习测试、学生反馈及教师点评等辅助性教学资源,它们以一定的组织关系和呈现方式共同“创建”了一个半结构化、主题式的资源单元应用“小环境”。
现代文学的表现形式与表现手法十分丰富,不仅包括现代小说、现代诗歌、散文、报告文学,同时还包括话剧、杂文等体裁。其在表现上最贴近世界文学,最具有现代气息。而传统的现代文学教学通常是教师的一支粉笔、一张口,很难将文学所表述的意境表现得更加淋漓尽致。近些年,随着信息术手段的不断丰富以及网络资源的大量涌现,越来越多的教师在现代文学教学中运用视频、图片、音乐、动画等教学资源,使现代文学教学更加丰富与直观。但是,单一视频或动画的运用很难将内容体现的全面系统,而微课的出现则弥补了这一缺失,使现代文学课程的教学更加有的放矢。
二、微课在现代文学课程中的应用实践
(一)教学准备
1.微课选取或开发
微课是教学的重要载体。因此,教师决定运用微课进行教学之初要选取和开发微课。当前,与教材配套的微课已经陆续开发了很多高品质的视频,但是在选取中一定要选择适合学生特点的微课,不能统一化。同时,教师还可以自行设计与开发微课,或者用视频处理软件,对已有微课进行再开发,这样就可以得到最适合学情的微课。
微课的时长通常不要过长,但是现代文学由于其表现形式丰富,内容通俗易懂、有生动吸引,所以在时长上可以略长,但建议不超过25分钟。现代文学课程的微课在表现形式上大致分为知识讲解型和艺术展现型两大类,而采用艺术展现型的文学微课更能体现“文学”的特质。在设计或选取微课时,一定要考虑文学微课必须满足的三大特性,即教学性、科学性(学术性)和艺术性(欣赏性)。
2.配套教学资源的准备
运用微课进行教学不仅需要准备微课本身,还需准备与微课相匹配的与教学方法相适应的教学资源。如讨论教学法,需要准备讨论题目等;引导文教学法则需要准备引导文;任务驱动教学法需要准备任务书;案例教学法需要准备案例。
(二)课堂教学
微课在现代文学课程中的应用要依托于具体的教学方法。在实践中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更加适合微课教学。例如,引导文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讨论教学法等。在现代文学课程中,运用讨论教学法在实践中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讨论式教学法强调在教师的精心准备和指导下,为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通过预先的设计与组织,启发学生就特定问题发表自己的見解,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这样的教学方法无疑是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这一教学思想。通过讨论来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广泛用于理论和操作教学。
基于微课运用讨论教学法的现代文学课程具体应用如下:
1.设计问题
对于每一文学作品,都会有体现其核心内容的关键问题。教师在文学作品学习前将讨论的若干主题先下发给各小组。
2.提供资料
教师为学生提供与本文学作品相关的微课作为主要学习资源,同时还可提供文字材料、学习网站等供学生获取资料。
3.启发思路
教师启发学生进行小组内讨论,学生教师提出的讨论问题进行针对性讨论,小组内达成共识。教师作为“导演”,对学生的思维加以引导和启发,学生则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有意识的思维探索活动。学生的学习始终处于“问题—思考—探索—解答”的积极状态。
4.得出结论
教师组织各小组进行讨论结果的汇报。对于有分歧的问题,师生进行全班性讨论,最终得出共同结论。学生看问题的方法不同,会从各个角度、各个侧面来揭示文学作品的内涵,如果就这些不同观点和看法展开讨论,就会形成强烈的外部刺激,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从而产生自主性、探索性和协同性的学习。
三、应用效果
微课在现代文学课程中的应用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团队合作意识,提高了学习效率,从而全面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李平.微时代:满足碎片化学习需要的微课设计与创作:以“李平现代文学欣赏”系列微课为例[J].天津电大学报,2014(2):13-19.
[2]陶应宏.文学经典教学的微课设计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