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中医证候规律分析

2017-08-13 19:39陈勍栋
健康前沿 2017年2期
关键词:规律

陈勍栋

摘要:目的:对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中医症候规律进行分析。方法:将在我院接受治疗的352例患者的病例资料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回顾分析,总结中医症候规律。结果:脾虚气滞症在各个年龄段均可见,60岁以上多见的是胃阴虚症,30岁以下多見的是脾虚症、胃热症,前二位症型是脾虚气滞症、脾虚胃热证。结论: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患者的中医症候分布有一定复杂性,治疗中应该注重辨别,以便于施予针对性治疗,使治疗效果提升。

关键词:慢性非萎缩性胃炎;中医症候;规律

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由胃粘膜发生慢性、炎性病变引起,在中医学中,常被纳入到“胃脘痛”、“吐酸”等范畴中[1]。对于此病的治疗,中医有较大优势,但在治疗的过程中,需辨证施治,而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辨证分型有一定复杂性。因此,本次研究对352例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分析,以对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中医症候规律进行总结,现将研究呈现如下:

1.资料及方法

1.1资料

在2016年1月到2017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患者中选择352例,将其临床病例资料作为研究的对象,男性(178例)、女性(174例),8岁-78岁,均值是(43.5±12.7)岁,病程介于0.5至15年之间,均值为(7.8±3.6)年。所选患者均在胃镜、病理学等临床检查下被明确确诊为慢性非萎缩性胃炎。

1.2方法

依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选取脾气虚、胃阴虚、胃热、气滞、血瘀、湿阻六个症型,如果有患者同时符合2个以上,则为复合症型,如脾虚气滞、脾胃阴虚症等。对352例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分析,主要从年龄方面入手,对具体病证进行确定,以此对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患者的中医症候规律进行总结。

2.结果

352例患者中,脾虚症有267例,占75.9%(267/352),气滞症有105例,占29.8%(105/352),胃热症有97例,占27.6%(97/352),虚寒证有38例,占10.8%(38/352),湿热证有31例,占8.8%(31/352),阴虚证有28例,占7.8%(28/352),血瘀症有5例,占1.4%(5/352)。

从年龄分布来看,脾虚气滞症在各个年龄段均可见,60岁以上多见的是胃阴虚症,30岁以下多见的是脾虚症、胃热症,脾虚气滞、胃热气滞在各个年龄段均可见,脾虚、热证、湿热在60岁以上不多见。总的来说,前二位症型是脾虚气滞症、脾虚胃热证,具体见表1。

3.讨论

在中医学中,辨证施治是关键,对于慢性非萎缩性胃炎,大多数脾胃专家都对其症候分型进行了研究。有研究者结合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流行病学特征,指出,此病最为基本的症候是脾胃虚弱,常见的复合症类群是脾虚气滞、肝胃不和,其次是肝胃郁热、脾胃湿热[3]。

本次研究对我院长期中医治疗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方案进行总结,在此基础上选择最为基本的六个症型对此病的中医症候规律进行总结,结果显示,脾虚气滞症在各个年龄段均可见,60岁以上多见的是胃阴虚症,30岁以下多见的是脾虚症、胃热症,前二位症型是脾虚气滞症、脾虚胃热证。可见,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发病基础是脾虚,发病机理是脾虚气滞。因此,对于此病的治疗,应该以不同患者的不同类型,选用降胃气的药物进行治疗,如大腹皮、枳壳、苏梗等,以促进临床效果的提升,使患者预后得以改善。

参考文献:

[1]陈润花,张厂,苏泽琦,等.非萎缩性胃炎到萎缩性胃炎的中医证候演变研究[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5):310-314.

[2]苏泽琦,李培彩,郭强,等.慢性胃炎中医证候演变规律研究[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11):762-766.

[3]马腾,王伟明.慢性非萎缩性胃炎内镜下黏膜改变与中医辨证分型相关性研究[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5,13(14):23-25.

猜你喜欢
规律
下楼梯找规律
寻找规律
找规律
找规律
巧解规律
找规律
按规律填字母等
找规律
数学游戏
《氮和磷》中的一般与特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