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朱载堉“拟古舞谱”的认知与分析

2017-08-13 13:13赵瑞雪
参花(下) 2017年3期
关键词:历史意义

摘要:朱载堉在绘制舞谱上具有突出贡献,其众多的舞乐谱在舞蹈教育领域也有着深远的影响,尤其对于舞蹈教材编创方面的启发远胜于后人。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本文意在通过对朱载堉三种有代表性的舞乐谱(《六代小舞谱》《小舞乡乐谱》《灵星小舞谱》)进行分析评述,并在此基础上,研究朱载堉拟古舞谱的重要历史意义,为自己在教材编创方面做一个基础性铺垫。

关键词:朱载堉 舞谱 舞学理论 历史意义 艺术文献

一、引言

笔者在电子图书馆阅读了朱载堉的《乐舞全谱》这本书,并在中国知网上查阅了关于朱载堉舞学理论的相关文章,发现朱载堉关于拟古舞谱的记录非常地系统全面,而且笔者本身也对舞谱的研究有很大的兴趣,因此,本文以朱载堉所记录的舞谱为研究对象,从笔者所理解的角度进行认知和分析。

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到,朱载堉有关舞蹈的论述,重点汇集在《律吕精义外篇》第九卷《论舞学不可废》上、下篇中。另外,在他对拟古舞谱编制的序跋中也可以看到。在朱载堉看来,古代的舞蹈既能够对情操进行陶冶(以之治己),还可以起到娱乐的作用(以之事人),没有歌舞,就没有规则(格神明,移风俗)。总而言之,不能废弃乐舞。乐舞,尤其是过去的古乐舞,需要将之发扬光大。在笔者看来,这便是朱载堉对拟古舞谱进行编制的原因和目的。

二、舞谱的概念以及中西方舞谱的对比

想要了解朱载堉的舞谱,首先必须明确“什么是舞谱”,原始社会时期的舞蹈本没有什么章法。更谈不上有没有“谱”。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舞蹈艺术慢慢有了符合人们审美的比较固定的表演形式和内容,这时人们想延续这种舞蹈艺术形式,开始模仿,进而传承。由于受到记忆的限制,人们又从起初的口传心授,渐渐地发展到以某种记录的方式来保存舞蹈形体动作和姿态,以便于记忆,便于推广和传播,于是就产生了舞谱。

在我国记载的舞谱中,出现最早并且直到现在依然流传的舞谱是《敦煌舞谱残编》。基于这一点,任二北、叶玉华、罗庸等都深入研究了这一舞谱残编。借助对有关资料的查阅发现,英国不列颠博物院对这个“残编”进行了收藏。刘半农在《敦煌掇琐》中对其进行了收录。在残编中可以看到关于跳舞的动律的13个术语:令、送、舞、挼(rou揉)、据、摇、(丘下可)、约、拽、头、掯(ken)、与、请。这一舞谱,是在晚唐五代时期编写的,距今已经有1000余年的历史,和15世纪在西方国家出现的符号舞谱相比较而言,提前了几百年。除此之外,我国古典舞和宗教活动关系密切。舞蹈,原来是一种表演方式,多被巫觋运用。从我国成立道教后,道士们仍然具有巫师的特点。道士们在举行某些仪式的时候,如斋醮(jiao),常常会有不少舞蹈内容出现。

在西方舞谱中,“拉班舞谱”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它的创作者是享有“现代舞理论之父”盛誉的鲁道夫拉班。这一舞谱,立足于人体解剖学、力学、数学层面,借助诸多符号,对人体动作的形态、节奏、运行路线、所用力量进行了系统的记录和分析,因而在和人体运动相关的领域中得到了大范围的运用,如医疗、体育、舞蹈等。现在,已经得到了人们的一致认可,认为它是一种分析记录系统,具有其逻辑性、形象性和科学性。目前,这一舞谱在世界上得到了广泛运用,在世界文化交流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美国,将拉班舞谱学作为学分制课程进行设置的高校已经不少于百所。这反映出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拉班舞谱在开发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形象思维方面意义重大。

三、对朱载堉“拟古舞谱”的认知

明朝时期的史学家和乐律家觉得“无古不成今,今之乐犹古之乐”。基于这种思想,他一方面对乐舞的相关资料进行探究,另外也对明朝时期盛行的传统乐舞进行探究,从而借助古今相融的形式,对拟古舞谱进行了编制。同时,将明朝时期盛行的“音节”(曲调)和古代的“词章”(歌词)联系起来,为这些舞谱进行了音乐的配制。

朱载堉对拟古舞谱进行了编制,其中包括《小舞乡乐谱》《二佾缀兆图》《灵星祠雅乐天下太平字舞缀兆之图》《灵星小舞谱》《六代小舞谱》和《人舞谱》。在《乐律全书》中,对这些舞谱保存得非常完整。

人们对周代《六小舞》熟知,而《人舞》是其一种,表演的是人徒手舞蹈。在朱载堉看来,舞蹈的基础是舞,对舞蹈进行学习,需要先学习人舞。在《人舞》中,他进行了舞蹈动作的设计,并且对其动作进行了和封建礼教相符的介绍。朱载堉将《六代舞》和《六小舞》联系起来,进行了六种舞谱的编制,分别为执干(盾)、执旄(牛尾装饰的舞具)、执羽、执龠、徒手舞袖、执帗(五彩缯)的《大武》《大濩》《大夏》《大韶》《咸池》和《云门》,叫做《六代小舞谱》。《灵星小舞谱》是重新设计了汉朝时期对农神后稷祭祀的农乐舞。对参加舞蹈的人数进行了规定——十六名男童。在演出《灵星小舞》结束后,表演《灵星祠雅乐天下太平字舞缀兆之图》,从而对神明保佑的酬谢。十六个人舞蹈的时候,手里没有拿着任何道具,隊形呈列为四个字——“天下太平”。《二佾缀兆图》通过对两列跳舞的人的鞋型相异的画法,反映出舞蹈人员左右脚的行动路线和方位,《小舞乡乐谱》这个舞乐谱没有文字,只有图画。三四百年前,朱载堉对这些拟古乐舞谱进行编制,让人可以清晰地看到舞蹈动作的改变、脚步的位置和队形的情况。

四、朱载堉的“拟古舞谱”对现当代舞蹈编创的影响

在舞谱中,朱载堉注重图片和文字的结合,注意由浅显到深入,每个环节间密切联系,循序渐进。由一个人到几个人的舞蹈,由徒手到手里拿着各种道具,由歌舞到歌乐舞,由具体的舞姿说明到简单的几句话的介绍,从浅显到深入,从简单到复杂。在编制舞谱的时候,对数理逻辑进行了适宜的运用。现在,社会上出现了不少剧目、群舞、舞剧等,在编制方面都比较科学。在队形方面,富于变化,简单却不失整齐,灵活而又具有立体性,并且对事物间的复杂多样给予了高度重视。

针对我国舞蹈历史中出现的一些现象,朱载堉将其与众不同的见解提出,如,对“雅乐”的排斥等。在朱载堉看来,雅乐舞没有流传至今,原因在于其缺乏灵活性,只是具有礼仪形式,而沒有蓬勃的生命活力。

在朱载堉看来,“舞蹈来自于生活,人们生活在相异的社会环境中,便会出现相异的艺术风格和舞蹈形式。”因而,在现当代的舞蹈艺术中,其作品都和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一个出色的舞蹈作品离不开编导对生活的深入,对生活形态的发掘,从而进行创造性的编制。脱离生活的舞蹈作品是不能轻易被观众所接受的。

朱载堉对乐舞的教化和美育作用极其重视。在《论舞学不可废》中强调,舞蹈可以使人们生机勃勃,从而对“人化”起到促进作用。在现当代社会,笔者认为最能体现这一点的就是广场舞的兴起,大多数人们都注意到舞蹈对自身健康的重要作用。

五、结语

朱载堉先生在很多学科方面都有巨大的贡献。在现代人眼中,这些古代舞谱,不一定实用、科学。然而,它们是古代舞蹈家们进行的探究,在规范舞蹈、传播舞蹈、训练舞蹈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有着不可忽视的历史价值。

(作者简介:赵瑞雪,女,硕士,延安大学,助教,研究方向:舞蹈表演艺术教学研究)(责任编辑 王芳)

猜你喜欢
历史意义
唐德宗财税改革为何困难重重
浅析红军长征中七次重大会师的历史意义
略论丝绸之路的文化交流及历史意义
《水浒传》中招安的历史意义及结局的必然性
毛泽东学生时代的农民观及其历史意义
试论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
“延安整风”的背景及历史意义
毛泽东“三八作风”思想的历史意义和当代价值
红色娘子军的成立、名称由来以及历史意义
试论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党风建设思想的历史特点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