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建红 杜红生
除知识和水平以外,应试技能和考试心理是影响同学们顺利完成高考考试并提升卷面分数的两大重要因素。“应试技能”是方法论,进入高三复习備考后期,如何增大“应试技能”这个系数,同学们应该在后面的模拟考试中在老师的指导下不断总结、归纳。而“考试心理”,即从心理层面帮助克服不良考试心理的干扰,排除非健康的考试心理障碍,减小“心理状态”这个分母,更多的是需要同学们现在从早进行自我调整。同学们不妨正确地解读如下公式:
也有人说,高考是“六分知识水平、三分心理状态、一分运气”(80%的分值集中在30%的考点)是有一定道理的。考试心理或心理状态一般分为考前焦虑症、考中紧张感、考后情绪化三种情形,三种心理递进式影响,危害较大。高中三年要应付多次的考试,特别是进入二轮复习后高密度的周考、模拟考试更是“家常便饭”。但仍有部分同学“谈考色变”,特别是大考临近,极少数同学的“惧考”、“怯考”有增无减,并影响考试状态的发挥和成绩。有一位同学在周记中这样写道:“我平时十分认真地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各种练习总是优良,经常受到老师的表扬,可是一到重大考试,情况就不如平常,考试发挥失常,分数总是不理想……”很多同学都有过这样的体会,即“养兵千日”时(日常学习)感觉良好,可“用兵一时”之际(考试)却发挥不出自己的应有水平。这种出现在考试中的现象,有人把它叫做“克拉克现象”。这是什么意思呢?以前,澳大利亚有名长跑运动员叫克拉克,曾17次打破世界纪律,成绩令人吃惊。可是在他运动的高峰期,在两届奥运会比赛中都发挥失常。开始有人认为是技术问题,但心理学家后来发现,失败的原因是心理素质不过关,表现为没有自信、顾虑重重,放不開手脚,总怕自己发挥失常,怕输或输不起,结果是越怕越容易出错。所以,有人就把平时成绩好、水平高,但一到赛场上就发挥失常的现象称为“克拉克现象”。
过度的焦虑是考前心理状态的重要表现和主要症状。优等生怕输、中等生怕考不好是引起考前焦虑和考中紧张的重要归因之一。心理学研究表明,心理压力水平与人们的活动效果之间呈现倒“U”字型曲线关系,即压力过低或过高都不利于学习或考试,只有适当的压力才有助于更好地应对考试。也就是说,随着考试焦虑水平的增加,个体积极性、主动性以及克服困难的意志力也会随着增强,这对学习、考试效果直到促进作用。当考试焦虑水平为中等时,学习、考试效率较高,而过度的焦虑,对产生阻碍作用。因此,在高考来临之际,同学们要根据实际能力和考试的相对难度来调节考试焦虑情绪。希望同学们正视压力,掌握正确的、科学的减压方法,从以下几个方面缓解过度的考试焦虑:
1.对“压力”应该有一个比较理性的认识,怀一颗平常心。以一颗平常心迎接高考、享受高考、体味高考、感悟高考,把高考当作高三的“月考”或“调考”,当作人生必经的一个阶段,一处风景。做一个平常的人,以平静的心态对待试卷中出现的不会做的题。
2.客观、现实地评估自己,怀一颗宽慰心。为自己设立过高或过低的目标,容易造成心理的过度焦虑或松懈。特别是那些平时学习成绩不够理想,或是感觉还不错,但总是考不出好成绩的同学,一旦能够正确地认识自己,反而能够冷静下来,在很大程度上缓解心理压力,从而专注学习。
3.树立积极的心理暗示,有一颗自信心。一个人如果总是沉浸在不愉快的回忆中或满脑子都在想自己怎么学不好、记不住,情绪肯定低落、焦虑,且效率不高。当一个人坐在书桌前开始学习时,脑海中先浮现出令你最自豪、最愉快的画面,然后充满信心、精神振奋的投入学习,效果一定会很好。考试遇到难题时,要相信自己做不到,别人也做不到,不必慌张。积极的自我心理暗示有助于增强自信、排除焦虑,充分挖掘潜能,提高学习考试效果。
考前的过度焦虑会影响考前的心理状态,从而影响到身心机能的调控,进而影响考试的正常发挥。那么,怎样才能克服“克拉克现象”呢?
首先,我们要明白,考试不只是智力水平的测验,更是对心理素质的考验。在考试中,心理素质对于智力水平的发挥起着很重要的作用。这就好比开采油田,我们明明知道这里是一块石油储存十分丰富的油田,但由于技术水平的限制,就是没办法把它充分地开采出来。自己学习达到了一定水平,但是没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智力水平是不可能充分发挥出来的。所以,我们平时就要注意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而不是仅仅把精力放在提高学习水平上。
面对考试,每个人都会有压力,这是很正常的。但是面对压力,我们应该充满自信,把压力转化为前进的动力,压力越大,越能激发我们挑战自我、超越自我的勇气和力量。平时碰到不顺心、不如意的事,要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把它看作锻炼自己意志品质的机会,不让任何消极的情绪在自己身上蔓延。我们要始终以积极的心态去战胜消不但能克服“克拉克现象”,还能激发自己潜在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