娄前伟
摘 要:在新课程标准中,提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流程是构建数学知识结构框架的过程。学生需要经过有效的预习、深度的吸收以及全面的巩固,才能通过自主探究和思考内化相应的知识,并且产生自己的独特理解。所以,预习一方面是了解新知识的窗口,同时也是学生掌握自主思考能力的关键。对小学数学中自主预习的相关问题进行探究,同时提出多方面意见和思路。
关键词:小学生;数学;自主预习
在小学数学学习中,预习是学生进行独立探索的有效学习活动。预习可以说是学生开始数学探究的关键一步,是学生全面调动感官,并且进行自我感悟、自我分析、自我理解、放开手脚并且开动大脑的个性化的探究过程,是学生自主探索的关键。对于教师来说,需要引导学生进行预习,进而提升教学质量。
一、提供有效的预习条件
第一,教师需要为学生提供充足的预习时间。学生进行思考的过程,一方面是学生独立掌握知识、感悟数学、揣摩问题、体会内容的过程,也是提升学习能力的过程。学生需要有效的预习才能更好地理解相应的问题,并且有效解决难题。一般来说,教師需要把预习时间安排在数学课堂后,并且,为了加深预习的深度,提升有效性,教师需要尽可能布置非重复的、非笔头的作业,让学生有充分的预习时间。第二,教师需要构建有效平台。因为学生之间差异较大,所以相应的预习效果并不相同。教师需要提供一个实用性很强的探究平台,以此来解决预习中的问题和障碍。例如,有效地发挥网络的特点,并且建立QQ讨论群。如果没有条件,需要预留时间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进行预习,让学生在交流和讨论中明白自己的缺点,并且解决自己的难题。如果相应的问题难以通过小组来解决,那么就需要在课堂中空出时间进行探讨[1]。
二、为学生讲解自主预习的思路
在教学中,教师仅仅告诉学生预习哪些内容是不够的,还需要让学生了解预习的正确思路,并且逐渐掌握预习的要点和基本方法,通过预习指导,让学生明确预习的策略。小学数学涉及的内容也比较多,比如实践类、图形空间类、问题解决、计算类问题以及概念类内容。教师需要依据相应的知识种类,归纳相应的预习思路,并且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创新和探索。第一,对于概念类的知识。比如,轴对称图形的具体概念,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应用标记预习法,让学生画出相应的结论和概念,并且在预习中标出自己的疑问和预习心得,通过标一标和写一写来记忆。第二,对数问题解决和计算类的知识。例如,在预习乘除加减法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入解题预习法。在预习时,可以尽可能地遮住相应的例题答案,自主解题和分析问题,而后对照自己的解答和标准答案的思路,明确自己的不足和优点,通过总结得出最佳的思路和方法。第三,对于图形和空间类的知识内容。第四,对于实践性较强的知识。比如“称一称”和“克与千克”等方面的知识预习,则可以使用调查法。通过让学生在生活中调查关联性知识,并且根据真实的经验和知识进行分析和理解,能够更好地掌握基础内容[2]。
三、关注预习细节,由扶到放
经过了预习环节,学生能够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并且逐渐认识到预习的关键性作用。为了提升预习实效性,相应的预习细节指导是不可或缺的。第一,初步阅读数学内容。学生需要快速浏览相应的例题和知识点,并且初步了解第二天需要接触并且掌握的内容概要。第二,回顾旧的知识内容。根据自己的知识理解和思路,回顾以往的知识探究和掌握流程,并且思考这些结论和方法是不是可以应用在当前的学习中,这样能够促进当前学习效果的提升。第三,品味新知识的内容。学生需要仔细了解提示和例题中的关键信息和问题,通过边思考边阅读的方法,进行有效的标记,并且指出其中的关键点和难点。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首要任务就是明确自己在预习中了解到了什么,学到了什么知识,存在哪些疑惑以及问题需要解决。第四,学生需要尝试着做一些题目。在练一练和试一试中挑选一些题目,并且根据例题中的方法做题,碰到了变式题目可以跳过,这些问题可以在课堂中解决。在刚开始预习辅导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针对性的预习单,并且在课堂中单独设置预习指导的时间,等学生逐渐适应了预习的思路和对策之后开始逐渐放开手,让学生自主进行预习[3]。
四、加强对自主预习具体策略的指导
教师需要让学生掌握一定的预习策略,比如推导的策略、列举的策略以及画图的策略。对于不同的问题,教师需要让学生使用不同的自主探究方式,并且采用针对性的预习方法。在自主预习的过程中,教师要通读相应的内容,并且让学生从整体上了解相应的概念,让学生在相应的材料上画出相应的定律、法则、定理以及概念,并且使用学具进行拼一拼、剪一剪和摆一摆,为后续的教学做足准备。例如,在讲解“三角形边的关系”过程中,学生可以利用牙签、木筷子、小棒等工具制作相应的三角形,并且探索三角形边的关系,把相应的问题带到实际教学中,启发学生的思维。
教师需要把新课程改革理念当作指导,并且依据真实的情况切实提升预习的实效性,全面增强预习作业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在预习中,学生能积累预习思路,并且在认知冲突中提升能力,发展自身的思维。教师必须明确预习对激发学生兴趣,提升信心的关键性意义,并且尝试着引导学生了解预习的思路和方法,促进综合预习能力的养成。
参考文献:
[1]覃达福.教给学生有效的预习方法,提高数学教学课堂效率[J].考试周刊,2013(58).
[2]王瑞.培养数学预习能力 提高课堂效率[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1(1).
[3]曾云辉.预习激活思维,思维决定效率:课前预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33).
编辑 张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