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的生长

2017-08-13 10:56洪迎吉
新课程·中旬 2017年7期
关键词:车票洞口算式

洪迎吉

一、内容的确定及其分析

斯苗儿老师曾经说过:“学习”原本是学生的一种精神享受。享受数学,这是何等的美妙和快乐。因此,笔者选取了“数图形的学问”这一课进行剖析。

二、教学设计与思考

本节课中,教材引导学生把故事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按一定规律数图形,再从图形上升到算式符号,做到不重复、不遗漏;在维度上也从以往的点上升到线,从一维过渡到二维。

【前测了解学生】

为了更准确地制订教学目标,把握重难点,我对学校四年级的两个班进行了前测。

1.上图有( )条线段,画出或写出你的想法。

2.火车从衢州到杭州的站点有:衢州 金华 义乌 诸暨 杭州

火车站单程需要准备( )种不同的车票(如表)。

通过三维解读教材和前测了解学生,我们制订了教学目标,确定了重难点:(1)重点:有规律地数,做到不重复、不遗漏(数学思维)。(2)难点:在一定顺序数的基础上,发现数图形的规律。

【三段式教学】

片段一:

读—说—画,多层次理解(构建思维模型)

1.读题(理解规则)

出示鼹鼠钻洞规则:任选一个洞口进去,向前走,再任选一个洞口出来。

2.说题(学生说想法)

生读规则,说规则。

小结:向前走,可以从不同的洞口进,从不同的洞口出。

3.画题(学生画想法)

出示:一共有多少条不同的路线?

学生在作业纸上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画画、数数。

片段二:

写—问—比,多维度领悟(拓展思维广度)

1.交流反馈

先投影出示作品1。

问题:都是先从哪个洞口进去?再从哪个洞口进去?最后从哪个洞口进去?

得出:有序。(板书)

投影出示作品2。

问题:这位学生的作品和前面一位有什么不同?

生:他用字母A、B、C、D表示四个洞口。

追问:为什么从A点出发有3条?从B点出发只有2条呢?

投影出示作品3。

问题1:说一说他的作品是什么意思?

生:他用四个字母A、B、C、D分别表示四个洞口。

问题2:除了用四个字母表示四个洞口的名称,他还用了什么表示四个洞口?

板书:点 线段

2.思维衍生

问:除了按点数、按线段数外还可以怎么数?课件演示。

3.思维碰撞

对比两种不同的有序数法。

小结:数法不同,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序)有什么不同的地方?为什么要有序地数?(不重复!不遗漏!)

片段三:

有序—无序—有序,变式中沟通 (促进思维生长)

像这样有序思考的方法可以用来解决什么问题?

1.生自由联想

2.全班交流

(课件演示)从浦江到杭州,单程票需要准备多少种不同的车票?

问题:什么是单程票?要准备多少种不同的车票?

总结:像这样的车票问题也可以用我们今天的方法解决。

3.建模

问题1:如果把这个模型进行衍生,变成长方形、三角形,你会数吗?

问题2:长方形几个?三角形几个?你们是怎么数的?

问题3:如果把三角形进行变化,你还会数吗?

问题4:这些三角形什么地方是不变的?

问题5:如果去掉底边,是什么?有几个?

小结:像刚才的问题都可以用我们今天学的方法解决。

4.增加点的问题

师:如果增加一点、五个点,会有几种数法?

师:如果再增加一个洞口,6个洞口呢?会增加几条路线?算式怎么写?7个洞口呢?算式怎么写?8个呢?

板书:点数1加点数2加点数3 ,一直加。

三、通过此次磨课活动,我们对如何构建数学模型有了初步认识

(一)双管齐下把握“真”难点

通过“三维解读教材”和“前测了解学生”双管齐下,把握“真”难点:(1)算法(能有序地数图形,做到不重复、不遗漏);(2)抽象(把生活中的现实问题抽象成数图形中的数学问题,综合运用数图形的知识解决问题)。

(二)三段设计,突破“真”难点

1.第一段:通过读题(理解规则)—说题(学生说的想法)—画题(学生画想法),初步构建思维模型。

2.第二段:写—问—比,多维度领悟。写出算式,追问:为什么A点出发的有3条,而B点出发的却只有2条呢?对比两种不同的有序数法,分散难点,逐层击破,拓宽思维广度。

3.第三段:有序—无序—有序,变式中沟通。通过课件演示,串联鼹鼠钻洞、车票问题以及数长方形、三角形、角之间的关系;并通过增加点的数量,得出数此类图形的公式,促进思维的生长。

(三)三种妙法,成就“实”课堂

1.分散难点,逐层击破——扎实。从简单的情境图入手,通过学生自身对题目的解析和画图,得出可以按点数;再提示学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思考此题,如线段数,得出不同的新方法。

2.创设情境,联系实际——充实。在练习和构建数学模型时,我特意设置了从衢州到杭州如何设计不同的单程票这一环节。使孩子们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为现实生活服务,使课程内容更加充实。

3.巧用媒体,直观演示——务实。第一次,利用课件出示情境图,激发学生兴趣;第二次,通过课件演示数过程进一步理解可以怎么数,构建初步思維模型;第三次,通过课件演示,串联鼹鼠钻洞、车票问题以及数长方形、三角形、角之间的关系。

4.补充材料,联系沟通——丰实。从补充的车票问题、数长方形、数三角形、数角的个数的材料,把数学知识串联起来,沟通了知识之间的内在本质联系,使这节课更加丰实。

编辑 李琴芳

猜你喜欢
车票洞口算式
找车票
怎么写算式
好玩的算式谜
共有多少种车票
一道加法算式
一道减法算式
高寒地区隧道洞口段排水系统改进措施与建议
大灰狼找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