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秀宽+张蕾蕾
【摘 要】古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其翻译一直是翻译界争论的一个热门话题。本文将以李白的《赠汪伦》为例,从直译和意译的角度解析中国古诗的英译,进一步探索直译和意译在古诗翻译中的具体应用。
【關键词】直译;意译;古诗翻译
一、引言
随着中国影响力的不断增强,中国的传统文化开始被越来越多的国外人所喜爱、研究。古诗在中国有数千年的历史,因其独特的表达方式与抒情方式,它的翻译一直是翻译界研究的一个重点。另外直译与意译作为最常见的两种翻译方法,他们的使用也一直存在争议。古诗的翻译既要体现出作者所要表达的原意,也要尽可能的保留古诗原有的形式,因此,古诗的翻译要恰当的结合直译与意译两种翻译方法。
二、直译与意译
直译和意译是重要的翻译理论和基本的研究主题。直译是既保持原文内容,又保持原文形式的翻译方法和翻译文字,意译也称为自由翻译,只保持原文内容,不保持原文形式的翻译方法或者翻译文字。
然而直译与意译的争论在我国的翻译界一直存在。严复在《天演论》中提出“信、达、雅”的翻译原则和标准。“信”是忠实于原文的内容,“达”指译文通顺流畅,“雅”译文要有文采,文字典雅。许渊冲也曾提出“三美论”的翻译标准,即意美、音美、形美。也就是说最重意美,其次音美,最后是形美。朱光潜也曾说:“所谓‘直译是指依原文字面翻译,有一字一句就译一字一句,而且字句的次第也不变更,所谓‘意译是把原文的意思用中文表达出来,不必完全依原文的字面和次第。‘直译偏重对于原文的忠实、‘意译偏重译文语气的流畅。”直译和意译各有千秋,译者根据功能、审美和读者三要素将直译与意译的使用区别开来。直译与意译的关系不是相互独立的,二者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一篇好的译文既要有直译也要有意译,让二者相互结合,适当使用。
三、直译和意译视角下《赠汪伦》的应用
李白是唐朝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为后人誉为“诗仙”。他的著作有《静夜思》、《赠汪伦》、《蜀道难》,《早发白帝城》等名诗。本文将以《赠汪伦》的英译文本为例,剖析译文中直译与英译的使用。
(1)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译文:Li Bai on board, ready to push off, suddenly heard the tramping and singing on the bank.
从本句的译文来看,无论是原意还是形式,译者都严格遵循直译的方法翻译的。“李白乘舟”译为“Li Bai on board”,“ 将欲行”译为“ready to push off”,此句在内容和表达形式上都非常简单,因此译者选用直译的翻译方法。“忽闻岸上踏歌声”译为“suddenly heard the tramping and singing on the bank”也是没有改变原意和原有的表达形式。对于古诗这种具有传统文化的诗词,使用直译不仅可以准确表达出原文意义,而且也体现了原文的风格和表达方式,让读者能够把译文和原文对应起来。
(2)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译文:Peach Flower Pool a thousand feet deep is shallower than the love of Wang Lun who sees me off.
从译文的形式上可以看出,原文是两小句,而译文是一整句,所以译文并没有遵循原文的表达形式。原句的意思是“桃花潭水即使再深,也比不上汪伦送别我”,译文虽然没有改变意义,但是却改变了原有的句法结构,“汪伦送我情”被译为“the love of Wang Lun who sees me off”,原诗中“送”作为谓语出现,而译文中却以为“who sees me off”,被看做是定语。很明显,本句使用的是意译的翻译方法,这种翻译更符合读者的阅读习惯,译文自然流畅,更容易被读者所接受。
四、结语
古诗作为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中国学者伟大的智慧结晶,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和表达形式。在翻译古诗时,要着重考虑古诗的诗意和表达方式。但由于中外两种语言本身的差异,古诗的翻译我们不可能使用一种方法就做到既保留了原有的表达形式,有形象准确的体现出原意。因此我们要善于发挥直译和意译的优点,将二者结合起来使用,让国外读者能够真正明白我们所要表达的意思,让文学翻译在我们进一步的发展壮大。
文献综述:
[1]罗新璋.翻译论集[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
[2]冯庆华.实用翻译教程[M].上海:上海外援教育出版社.1997.44
[3]许渊冲.如何翻译诗歌——《唐宋词选》英、法译本代序[J].外国语,1982
[4]许渊冲.文学与翻译[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130
[5]翁显良.浅中见深——汉诗英译琐议之二[J].外国语.1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