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德育理论和实际证明,在中职学生成长的过程中,德育环境对于他们的茁壮成长十分重要。而这一环境中班级环境又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良好的环境,是对学生无声的教育。
【关键词】德育;创新;班级管理
一、用新理念、新方法,推进德育工作
(一)树立“幸福教育”的理念。班级德育工作紧紧围绕这一办学理念,把培养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张扬个性、享受生命、享受幸福作为德育教育的最终目标,致力于为师生创造一个最佳的班级环境与条件,让每一个人在智慧和人格同步发展的过程中,获得理解幸福的思维、创造幸福的能力和提高生命质量的素质,并从中体验到学习和生活的幸福。
(二)树立“全员育人”的德育观。德育不是光靠专职教师上课或班主任管一管就能解决问题,而是必须依靠班级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齐抓共管,才能形成合力,抓出实效。为此,我在班级管理中倡导“人人都是教育者”,通过各种形式、多种渠道强化“学校无小事,事事关教育;教师无小节,节节关育人,学生无小位,人人都是主人翁” 的全员德育的意识,明确谁跟学生接触,谁就是德育工作者,哪里有学生,哪里就是德育场所。
(三)树立“学生也是教育者”的学生观。给学生一个岗位,让学生成为学校的管理者;给学生一个平台,发挥他们的兴趣、优点和特长,让学生成为学生的教育者。其中,我在班级中创设文明岗,美化班级环境、倡导文明行为、杜绝乱扔乱丢现象;在班级成立文明督导队,督导班上学生的文明行为,文明督导队由班长领队负责,小组成员在班级学生中产生。发挥班级学生自主管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开展班级自主管理活动,把班级交给学生,由学生制定班级自主管理方案,在日常生活中自己管理好自己。
(四)树立“文化润德”的教育理念。未来学校的竞争,就是文化的竞争。学校文化是学校发展的底蕴所在,换成班级管理,也是一样的,班级实际上就是一个小学校,班级文化建设就是用环境熏陶和精神心灵滋养的方式,营造一个有利学生身心的发展氛围,来充实学生的心灵,点燃学生的激情,营造一个好的班级环境。
二、德育创新,重点在于加强班干部队伍的建设和管理
班干部是班级德育管理的核心力量,班干部的工作作风、管理水平直接影響到班级学生各个方面的素质,笔者在班主任工作中,非常重视班干部的管理与建设,具体表现在:
(一)定期召开班干部会。每半月一次定期召开全体班干部的工作例会,及时总结半个月以来班干部工作中的成绩,指出前一个阶段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布置下一阶段的任务和工作要求;指导班干部在处理班级事务方面的一些工作方法和管理艺术。
(二)及时检查班会课。班会课是班主任对学生进行教育管理的主阵地,充分而有效地利用班会课能起到事半功倍的的作用。为此,班主任每月配合学校专项活动,择时召开班级的动员教育短会,指导班会课与活动的教育方向;并对班会课巡视、抽查,督促班干部协助班主任认真有效地上好班会课、搞好专项活动。
(三)严格班级考核制度,细化班班干部工作考核内容,通过详细的数据来反映工作的扎实度,反映工作中存在的不足,提出合理化建议。
三、立足本班实际,抓实、抓细常规管理
在常规的班级管理过程中,经过逐步的健全和完善,学生德育管理制度已基本成一个完整的体系。长期以来,主要抓落实,一方面,由学生处会带领学生会干部对各班进行每日例行检查的同时,另一方面学校还加强对各个方面实施不定期、不定时的专项整治,并将结果通过公示栏及时公布,以便相关班级及时整改,强化常规管理,在这样的“高压态势”下,班级管理必须立足本班实际,抓实、抓细常规管理,必须笔者在从事班主任工作中,具体做法是:
(一)强化了班级常规管理。以学校的“五星级文明班级评比和文明宿舍评比”为突破口,以“爱护公物”“文明礼仪”等专项检查为辅助,强化班级常规管理,全面加强了对全体学生的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不断完善班级常规管理的章程,使之更合理更科学。班主任在总结以往工作的基础上,修改部分内容, 使所有的着都落在本班的实际上。同时坚持常规检查和专项抽查相结合。“五星级文明班级评比和文明宿舍评比”是班级常规检查的突破口,由班主任负责指导督促,班干部每天负责检查当天公布结果,一旦发现存在的问题将及时通知班主任整改。经过了这样一个检查机制的运作,笔者所带的班的班级容貌得到美化和净化,也让学校的教育教学环境整体上呈现出和谐、优美、有序的特点。
(二)重视安全工作,为学生树立一道安全屏障。其一是通过校会、班会和广播、板报宣传、给家长的一封信等形式向家长进行各类安全教育;其二是与每一位学生和家长签订《安全协议书》;其三是开展全校“防震、紧急避险疏散演练”活动。并使之常态化,即每天的大课间都实行安全疏散演练;其四是实行安全责任制:班主任的安全教育、班级安全值班生的每日安全情况登记。
(三)开展行为规范各项检查。由班干部督促正确佩戴校牌,树立爱校美德活动。每天由班文明值日岗检查班上学生进校佩戴校牌情况,让学生通过正确佩戴校牌形成“我是中职学生,我骄傲”的爱校理念,让每个通校学生在放学后都带书包回家,每天上学时,检查学生是否带书包来上学,杜绝通校学生放学后不带任何书籍回家,从而在家不学习,学习不认真的恶习,让学生养成一种正确的学习习惯。
新课程改革的目的上为了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和谐地发展。班级可以说是试验田。我们只有在这块试验田中不断创新,勇于耕耘,才会有所收获。创新意味着对陈规的突破,对未知领域的探索。在德育中还有许多未开垦的“处女地”,还有许多未解答的“歌德巴赫猜想”等着我们去探索,去开拓。
作者简介:廖小珍(1986-),女,广东河源,紫金县职业技术学校,本科,中学二级,研究方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参考文献:
[1]吴杰莹.中职德育课有效教学的实践探索[J].职业教育研究,2011,05:47-49.
[2]杨善铭,苏使如.论中职班主任“管育并重”德育模式的构建[J].当代教育论坛(管理研究),2011,10:44-46.
[3]杨英,朱艳会.我国中职德育模式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J].职业教育(中旬刊),2013,04:3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