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整理的景观格局与生态效应研究综述

2017-08-11 17:25郑军花
魅力中国 2016年50期
关键词:景观格局土地整理生态环境

郑军花

摘 要:土地整理是一项对生态环境进行改造的活动,在改造的过程中,土地的结构和类型将被改变,从而使土地的景观格局得到改变,因此被改造区域的环境要素和生态结构必然会受到影响。加强对土地整理活动的重视和规划,有利于降低改造活动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促进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本文针对土地整理对生态环境及景观格局的影响进行分析和综述,希望对促进土地整理活动的合理有效开展具有参考价值。

关键词:土地整理 景观格局 生态效应 生态环境

伴随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土地整理以及其他综合整理项目在城市化建设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土地整理是通过各项科学手段和措施,对林、水、山、路等各项因素进行综合治理,其目的在于提高耕地的质量和面积,进而实现农业生产条件以及生态系统的改善。在土地整理活动中,必须加强其对景观格局以及生态效应影响的重视。

一、土地整理对景观格局的影响

不同面积和形态的斑块及廊道等景观因素在空间中的排列组合构成了景观格局。景观生态学所研究的重点内容便是景观格局和其动态变化,定量分析景观格局是研究景观格局与生态环境之间关系的基础,也是景观动态与功能的研究重点。

1.景观格局受土地整理的影响

土地整理是对土地资源及土地使用形式进行重新组织和优化的系统工程。土地整理活动中包括对地块的面积和形状进行调整,还包括排灌河道等的重新规划。实际上,引起景观格局和结构变化的原因在于土地整理活动使得改造区域中的斑块和廊道等景观因素的结构和特征受到改变。

2.斑块受土地整理的影响

周围有道路、水渠等廊道或者边界明显、内质均匀的地块叫做斑块。土地整理活动会对斑块的规模、形状、数目、密集程度和边界的特征等造成改变和影响。土地整理往往会减少小型斑块的数量,而大面积斑块的数量会增多,斑块边界的结构复杂程度以及斑块的密度会降低,斑块的形态会在土地整理之后变得更加整齐。但是,非合理性的土地整理反而会增加斑块的数目和密度等,从而造成景观形态更加杂乱。

3.廊道受土地整理的影响

道路、河道、绿化带以及防护林等在土地整理区域中相互交错形成的廊道网格被称作土地整理中的廊道。土地整理中的道路以及水利工程的改造等将会对整理区域廊道的数目、面积、类型以及密度等造成影响,进而影响整个区域的景观格局。对土地整理中的道路、河道以及防护林进行合理规划有利于提高廊道的数量和密度,使廊道的类型得到丰富,并具有美化环境,改善景观结构的作用。然而,这种大面积的土地整理活动以及基础设施的建设很容易对植被造成损害,同时河流填埋等活动将会使廊道的面积减少,造成廊道空间分布结构的变化。

4.景观多样性受土地整理的影响

土地整理活动不但会对整理区域的廊道及斑块等景观因素造成影响,还会对区域的景观丰富性造成影响。整理区景观丰富性受土地整理的影响主要体现为:(1)斑块的丰富性。土地整理活动使得廊道和斑块的面积、形态等因素的丰富性及复杂程度得到改变,比如面积较小的斑块在土地整理活动之后数量降低,而大面积斑块所占比例提高,同时土地整理过后河道、防护林等因素的边界复杂程度降低。(2)景观类型的丰富性。农田、树林及草地等各异的景观种类各自在区域中所占的面积比例将会在土地整理活动之后产生较大变化。

二、土地整理对生态效应的影响

从生态学的方面来讲,土地整理活动是重新构建生态系统的过程,在重建的过程中,该区域中生态环境原本的状态必将被打破;在实际的改造过程中,土地整理中的道路及水力工程、土地平整工作、防护林工程、生态环境建设工程等将在短期内对整理区域的水资源、生物资源、植被及土壤等环境要素造成众多影响,而这些影响可能是有利的也可能是有害的。

1.土壤环境受土地整理的影响

土地整理将会影响整理区域中土壤的纵向结构及物理化学性质,进而对土壤侵蚀、土地养分循环等生态系统的活动过程产生影响。土地平整活动往往会将土地压实,从而使得土壤的厚度降低,土壤的质量随之降低。针对这一情况,可以采取在土地表面覆盖表土的手段来提高上层土壤的厚度,起到良好的改善土壤肥沃程度的作用;加强水利设施的建设,对于改善土壤盐碱化具有重要作用,但如果對排灌渠道等水利设施等运用不合理的话,就难以有效防止土壤沼泽化、盐碱化等问题;道路工程也常常是影响土壤质量的重要因素,道路工程的建设阶段是对土壤影响最严重的时期。

2.植被受土地整理的影响

土地整理中的工程建设以及植被改造等手段影响了整理区域的植被质量以及面积。大范围的土地平整、水利及道路工程等将会对整理区植被造成直接破坏,单一农作物种植将会使整理区植被的面积以及植被类型降低,科学合理的植被改造活动将会使整理区植被的面积和质量得到有效改善。

3.生物多样性受土地整理的影响

土地整理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往往将会影响生物资源及其丰富性,大面积的土地平整项目和单一农作物种植等将会造成整理区域的生物多样性降低;道路、水利工程的建设等容易打破动植物生存的环境,防护林的建设有利于改善整理区域的生态环境,对于生物多样性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

4.生态环境受土地整理的影响

从整体景观角度来看,整理后该区域的景观更加有条理、结构趋于简单化,因此景观的多样性也随之下降;从景观类型角度来看,土地整理使得农田、道路、河道等景观类型的特性得到改变,河塘等景观的生态效果降低。运用GIS以及景观指数等手段对土地整理后区域的景观生态效应进行评测,结果显示土地整理后的区域中斑块的数量及密度降低、大面积的斑块所占比例增加,各个斑块间的面积相差不再明显。这说明土地整理活动使得景观的破碎化得到改善,但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景观多样性。

结语

在土地整理工作中,有关人员要充分明确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的要点因素,并有效预估各个因素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的程度和特性,合理借鉴国内外土地整理活动对景观格局与生态效应影响的研究中先进的成果和经验,科学规划景观格局,同时充分评测工程活动对生态环境造成的不良影响,进而有效降低土地整理的负面影响。

参考文献

[1]王军,李正,白中科,等.土地整理对生态环境影响的研究进展与展望[J].农业工程学报,2011,27(增刊1):340-345.

[2]罗明,张惠远.土地整理及其生态环境影响综述[J].资源科学,2002,24(2):60-63.

[3]谷晓坤,百明.土地整理景观生态评价方法及应用—以江汉平原土地整理项目为例[J].中国土地科学,2008,22(12):58-62.

猜你喜欢
景观格局土地整理生态环境
资源型城市转型中景规格局的优化
浅谈土地开发整理
基于制度变迁视角的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研究
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评价体系研究
对媒体融合生态环境中出版教育的思考
我国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发展的研究
如何强化我国生态环境监察工作
大都市边缘区土地利用规划对景观格局的影响
近十年我国城市景观生态学研究新进展
鸭绿江口滨海湿地保护区景观变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