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阳高原精准扶贫的领跑者

2017-08-11 07:00
中国扶贫 2017年15期
关键词:张华庆阳养羊

“这几年市委、市政府依靠产业进行精准扶贫,引进了中盛农牧有限公司这个龙头企业养鸡、养羊,带着千家万户脱贫,效果很好,庆阳2020年全部脱贫没有问题。公司老总叫张华,他可是我们庆阳精准扶贫的领跑者。”庆阳市农牧局局长张强热情地介绍道。张华何许人也? 中盛公司为什么在庆阳这么受欢迎? 张华怎么就成了“庆阳高原精准扶贫的领跑者”?

苦娃出身来扶贫

一米八的个头,黝黑的脸上透着刚毅和自信,这是一个典型的庆阳汉子。张华出生在庆阳市镇原县马渠乡赵渠村,这是一个穷得连饭都吃不饱的村子。张华从小家境贫寒,兄弟姐妹多,天天饿肚子。13岁那年,他饿得实在受不了,辍学跑到外地闯荡。从镇原徒步到宁夏,从宁夏到内蒙再到陕西,辗转数省,直到改革开放的阳光沐浴到这个穷孩子身上。他从下井给别人挖煤到自己办企业,几年下来,他富了。

2010年,张华回镇原探亲。走在儿时走过的崎岖小路上,看到乡亲们从早忙到晚仍填不饱肚子,张华眼睛酸了:外面的世界都在变化,我的家乡怎么还这么穷? 最甜还是家乡水,最亲仍为老家人。“我现在有了钱,不能让乡亲们再过穷日子了。”一次回家探亲,张华送给家乡近1亿元,用于修路建学校等。离开家乡时,他有一种说不出的满足:欣慰自己没有忘记家乡的养育之恩;欣慰自己为家乡做了一点后生该做的事。

事隔两年再次回家,他归心似箭,想早日看到家乡的新貌。可一踏上镇原的土地,他怔住了:两年前修的公路已经坑坑洼洼,半天见不到一辆车,只有几个老人在慢慢行走。学校是建了,可不少学生初中没毕业就辍学了。当年资助贫困户的钱,因治病还债都用完了。张华坐在山坡上反复在想:这样撒钱能让家乡富起来吗? 这时,县委书记、县长过来告诉他:“最近上面开会,提出像我们这种贫困地区一定要走产业扶贫之路。你如果能在家乡建一个产业,就可以带着大家一起脱贫。”

建立产业?这里虽然被誉为“高天厚土”,可除了沟底下稀疏的庄稼,就是山坡上裸露的黄土、刚能盖住地皮的小草,一无原材料,二无有知识的产业工人,山高沟深,交通不便。连续几天,张华在家乡的山沟里徘徊。突然间,他被山坡上一小块玉米地和远处一块苜蓿地吸引住了。玉米是庆阳的主要农作物,苜蓿主要用来喂牛。张华清楚地记得,小时候村里有一家“富裕户”,用玉米养了几只鸡,天天下蛋,老人隔三岔五能吃上一个炒鸡蛋,全村人都很羡慕。那时,生产队在山上种了不少耐寒的苜蓿,一年割三茬,养活生产队的主要劳动工具———牛。后来生产队没了,牛也没了,苜蓿也不种了。“玉米! 苜蓿!”张华惊喜地跳起来:谁说庆阳没有资源?这不是资源吗? 如果扩大玉米种植,用玉米养鸡;如果恢复种植苜蓿,用苜蓿养羊,不就是农牧产业吗? 张华连走带跑赶回县城,把想法告诉几个朋友。结果,大家泼了一盆冷水:“现在食品市场上鸡肉、羊肉供大于求,你在这荒山野岭上养鸡、养羊,送出山谁要? 搞不好把钱投进去连本都收不回。”张华不甘心,带上人先后去了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巴基斯坦、沙特、也门、美国,也去了福建、山东。一路走下来,张华难掩欣喜:“就整个鸡、羊肉市场看,的确供大于求;但优质品牌鸡、羊肉却供不应求。一些国际知名企业如肯德基、麦当劳、德克士都在到处寻找优质货源。他们告诉我,若能按要求和标准生产美国的白羽肉鸡和太湖的湖羊,生产多少他们要多少。”

回到庆阳,张华高兴得几夜未眠。他和手下挑灯夜战,制定规划,联系良种,招募工人。2012年5月,3600万只肉鸡的全产业链首先在镇原破土动工。到年底,张华在镇原共建成29个养鸡场。同时,种鸡场、鸡苗孵化中心、肉鸡屠宰厂、饲料厂、有机肥厂等配套设施也相继完工。仅2012年,肉鸡进栏800万羽,出栏并屠宰760万羽,一个现代化的养鸡企业在庆阳高原初具规模。

产业扶贫显成效

2013年初,一张财务报表摆到了张华的办公桌上:半年来,张华共投资5.5亿元,不仅未赢利,反而亏损2000万元。张华把财务总监叫来:“你还得给我另一组数字,我通过这半年投入,带动当地农民收入多少? 有多少贫困户脱贫了?”两天后材料报来了:肉鸡养殖流转荒山荒坡3200亩,每亩500元,农民年增收160万;种苜蓿和玉米12万亩,农民年增收1.37亿元;带动运输等各个加工环节,农民人均增收2880元;吸收贫困户150余人到鸡场当工人,人均增加收入5400元;将1万吨鸡粪免费送给种苹果农户,农民增收200万元。上述加在一起,这半年庆阳农民围绕养鸡收入1.73亿元。张华开怀大笑:“我用2000万元的亏损换来农民1.7亿多收入,太值得了!干对了,继续干,下一步向养羊发展!”

张华引进的是繁衍、生长在江苏太湖一带的湖羊。它好静、吃青储饲料、肉质嫩、无膻味、适合圈养。一只湖羊从出生到出栏大约四个半月,体重就能达到80斤。张华在西峰、镇原、环县、庆城等县陆续建起了种羊繁育场、标准化羊舍、屠宰加工生产线。经过三年建设,张华在庆阳共投资19亿元,建成养鸡、养羊场39个,饲养白羽肉鸡4550万羽,羊3.5万只。仅镇原一县,截止去年,张华通过养鸡、养羊带动当地农民增加收入约10亿元,如加上其他几个县,估计20亿元左右。张华乐滋滋地说:“这几年的汗没白流,这几年的苦没白受,乡亲们富了,就是对我最好的回报,我完全满足了”。

张华常说:“庆阳扶贫的主力是当地政府。我作为一个民营企业家,只是跟在政府后面做了点拾遗补缺的工作。”庆阳全市共有265万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为23.36万人。知道这个数字后,张华说:“我带上鸡、牵着羊,参加到政府这‘最后一公里的扶贫攻坚中来。这些“建档立卡”贫困户,咱们公司争取承担一半。各个场站必须弄清周边建档立卡贫困户的情况,一户一策,尽快保证这些人脱贫致富。”

43岁的郭菊萍有3个孩子,母亲80多岁,全家全年收入不到3000元。張华把她们夫妇招进厂,每人每月3000多元,管吃管住。她满怀感慨地表示:“真没想到,我家一年能有7万元的收入。”村民姜会荣的父亲瘫痪,母亲重病卧床,因病返贫。她到了中盛后,一年就从贫困户名单中退了出来。刘晓梅一家4口,爷爷有病,两个孩子一个患病。她一年收入不到3000元,家里的钱全用在给老人和孩子看病上,东借西借,直到亲友避之不及。到中盛当工人后,她每月稳定收入3000多元,再也无需借钱,去年还破天荒地存了3万元。80多岁的爷爷生平第一次看到这么多钱,高兴地合不拢嘴。

张华经常对公司人员说:“人家招工都讲究形象气质,我这里就看你家里穷不穷,只要穷,胖瘦瘸拐我都要。家里越穷,我们越优先。授人以鸡,不如授人以技;授人以羊,不如授人以养。”

但张华也有他的担忧:中盛发展再大,能直接进厂当工人的也不到一万人,即使发展到1000万只羊的规模,也只有7000人能进厂务工。只有扩大养殖和技术传播,让几十万的农民在中盛这个产业链上就业,才能获得自身发展。于是,他采取“公司+合作社+贫困户”的肉鸡养殖模式和“公司+贫困户”散养鸡养殖模式,公司从现有的46万平方米肉鸡养殖鸡舍中腾出25万平方米,分散成立100个养殖专业合作社,实行鸡苗统一供应、饲料统一配送、鸡舍统一修建、防疫统一标准、肉鸡统一回收。张华把3.5万只种羊中的1.3万只分散到贫困户手中,让他们参与养殖。带动2500余户贫困户年纯收入2—3万元。贫困户只要确保羊长到80斤左右,公司就统一收回,算下来,一只羊养四个半月就可以有1100元的净收益。为了不让贫困户亏损,2014年他给贫苦户定的规矩是“1次定价5年保底”。2年后,鸡苗从2.75元跌到0.5元左右,毛鸡从4.5元跌到3元左右,但张华一直按照当初约定的价格收购。张华说:“贫困户都是弱势群体,他们承担不了风险。我们要把风险留给自己,利益让给农民。”

背靠大树矢志坚

很多人不理解张华为何在庆阳养鸡养羊:“张华太傻,放着在内地回报高的企业不做,跑到荒山荒坡去搞投入大、回报慢、风险高的农牧业,陷进去就很难拔出来。”“扶贫是政府的事,你一个民营企业家掺和进去干啥?有钱捐一点就行了,何必把所有积蓄都投进山里。”听到这些,张华一笑了之:“人各有志,追求不同。我从小受尽了苦,尝到了饿肚子的味道。现在手中挣了些钱,为什么不做些积德行善的事? 钱之所以叫人民币,就因为它来于人民、用于人民。不管别人怎么说,我会沿着这条路子走下去。”

张华把他在庆阳养鸡养羊的动力归结为后面有两棵大树。

第一棵树,就是当地党委和政府。关于这一点,张华有太多的感触:“为了这块土地,庆阳市委、市政府到各村支部、村委会都付出了辛勤劳动和汗水。正是他们的感召和吸引,我才返回庆阳,希望为政府分担一点责任,为当地农民做一点力所能及的事。企业做到今天,每一步都渗透着政府的关心和支持。有什么困难,只要我说一声,市里和各部门都会立即行动,全力以赴。”

张华说,给力的不仅仅是支持,更是手把手的帮助。张华刚建鸡场,市里就派出农牧专家进场指导,指定防疫人员定期防疫,市农科院驻场解决养殖中的技术问题。正是在市委、市政府的指导下,中盛逐渐形成了“种植养殖横向一体化、生产加工销售纵向一体化”的产业发展途径,实现了从种养基地到产品加工、到仓储智能管理到市场营销体系打造,再到品牌建设、行业集聚等一二三产业融合的一体化企业經营模式。目前,中盛生产的肉鸡已通过了ISO9000和HACCP体系认证、农业部无公害产品认证、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绿色食品认证,取得了清真食品认证证书和清真食品经营许可证,取得了进出口食品生产企业备案证书。

第二棵大树,就是庆阳的父老乡亲。每每说到这里,张华的自豪溢于言表:“我们庆阳人太好了,淳朴、勤劳、善良、诚实,可以说人类的美德在庆阳人身上都有了,唯一的不足就是穷。”张华回家乡养鸡、养羊,源于他对这片生他养他的高原的热爱,源于让父老乡亲尽快脱贫致富的感情驱动。现在,张华的名字在庆阳高原家喻户晓,许多贫困户把他称作心中的“佛”。县乡干部说,张华走到哪里,后面总会跟着一些人,不是向张华要钱,而是想当面说几句感谢的话。

每每思及于此,张华莫不感慨万千,顿觉自己所做之事意义非凡,并坚定得表示要带动庆阳老百姓在脱贫攻坚鏖战中再书更辉煌的战绩。

(供稿单位:中国行政管理学会)

猜你喜欢
张华庆阳养羊
冬天的风在说什么
冬季养羊 做好这四点
夏季养羊八注意
Our Best Friend
早春养羊需防六大病
燕昱 庆阳北石窟 油画作品
白衣天使
庆阳香包:一针一线皆故事
甘肃庆阳西峰区:吃上“产业饭”摘掉“贫困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