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文学改编中后现代解构的典范

2017-08-10 11:02徐仲秋周宝和
青年文学家 2016年33期
关键词:大话西游改编解构

徐仲秋 周宝和

项目基金:2015年连云港师专校级课题“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西游记》海外传播;2015年连云港市哲学社科课题“《西游记》在‘一带一路国家的传播方法探究”(编号:16LKT65);2016年江苏省高等学校大学生创新项目“西游记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传播策略研究”阶段性成果。

摘要:文学与影视的联姻自媒介产生之后便从未停止,而反对之声也一直不绝于耳。《大话西游》是对传统《西游记》的解构,这种解构包含了对传统的经典《西游记》的挑战,一方面,这种尝试给它招来了巨大的非议,另一方面,通过改编,《大话西游》和《西游记》获得了一种双赢的局面,《西游记》的经典地位变得无以复加,而《大话西游》也可以成为后现代的力作而名垂青史。

关键词:西游记;改编;解构;后现代;大话西游

作者简介:徐仲秋,江苏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讲师;周宝和,江苏师范大学连云港校区14旅游管理本科班学生。

纵观国内关于《西游记》的研究,研究的中心主要集中在“源流论”、“文本解读”、“作者版本论”等方面。近三十年以来,随着影视传播媒介的不断发展,《西游记》的影视改编作品不断涌现。

一、争议中的文学改编

文学与影视的联姻自媒介自产生便从未停止,而反对之声也一直不绝于耳。阿伦·罗布·格力叶认为,文学和影视是完全不同的。“经验证明,当人们把一部伟大的小说搬到银幕的时候,这部伟大的小说将遭到完全的破坏,文学——这是词汇和句子,电影——这是影响和声音,文字描述和影响是不同的。”文学和影视在思维深度上的不同导致了文学的“转译”存在很多困难。但是,不得不承认的是,改编是经典传承的一种现代方式。貝尔曾在《资本主义文化矛盾》中指出,“当代文化正变成一种视觉文化的时代。”经典总是处于一个动态的过程中,随着时代的发展,内涵不断丰富,现代传播媒介的不断发展是拓宽文学经典传播面临的机遇,也是消解文学意义的挑战。

二、后现代结构的典范——《大话西游》

“后现代”是一种对于现代表达方式和思维方式的一种颠覆和反叛。“传统的形而上学的一切领域,一切固有的确定性,所有的既定界限、概念、范畴、等级制度,在他看来都是应该被推翻的。”解构主义否定了结构主义,对古典的美学原则提出了挑战。事实上,解构主义产生于后现代的文化氛围,就《西游记》的影视改编创作而言,《大话西游》带有浓厚的后现代的解构色彩,是解构主义的典型代表。

《大话西游》中充满了荒诞、怪异。“真正的怪诞是富于丰富的包罗万象的内在内容以极鲜明的外部形式,也加以大胆的合理化,而达到高度夸张的境地……怪诞不能是不可理解的,带问号的。怪诞应该显得极为清楚明确。”周星驰拼凑了大量的元素,利用孙悟空的知名度,套用了好莱坞科幻电影的拍摄手法,中英文夹杂,白话文言混用,下里巴人和阳春白雪并行……孙悟空有了感情生活,唐僧的老爸是妖精,取经也没有丝毫的“政治觉悟”,这里一切的一切,都与原著相差甚远。陈柏生也承认,“而一个这么反叛的人,我会觉得当他被放出来的时候,第一样要做的事情就是一定要干掉唐僧,杀了他。但是,我又不可以写一个这样反面的人物。我又试图去想象孙悟空这个角色,如果放一些感情世界在他身上,将会变成一个怎样的故事?结果,我从这个方面开始,去塑造一个孙悟空。”

另一方面,《大话西游》在改变中加入了大量的现代元素,也在电影叙述中隐隐流露出一股悲观色彩。在文本叙述中,孙悟空本是石头缝里的一只猴子,无拘无束,自由自在,自然之风是他的灵气,仙石遇风而化,大自然赋予他精神灵魂的自由个性,但是他一直受到命运的羁绊。《大话西游》以一种极富喜剧意味的形式展现了人无力对抗命运的悲剧故事。这种改编实际上是把原著中某些悲观因素放大,体现了一种宿命的观点。

对原著的戏说、大话、解构、戏仿成为当今文艺创作中不可阻挡的思潮,这种改编看似后现代,无意义,但是却蕴含了丰富的现代人的心理特色。文本影视化的改变是历史的必然,努力减少影视对文本文字意义的消解作用,发扬影视直面化呈现的优点,在根据原著内容改编的基础上存在一定自由阐释的空间,正如谭献在《复堂词录序》中所说的:“作者之用心未必然,而读者之用心何必不然。”这对于影视文学的百花齐放也未必不是好事。

猜你喜欢
大话西游改编解构
大话西游
还原
解构“剧本杀”
于强 保持真实,从生活中解构设计之美
大话西游之品玩骐麟4K悟空播放机心得
彭涛形而上的现世解构
大话西游之沙尘暴
《烈日灼心》:文字到影像的改编策略
中韩两国对真实事件的电影改编理念
由《万物理论》看英国传记文学的改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