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雅雯
摘要:荒诞和浪漫究竞在现实当中能占有多大的分量,在面对现实的时候,人性的把握究竟是要依靠着怎样的力量来进行支撑,或只是随着人性自身而进行生活的进程,而并无其他的因素进行干涉,小说《狗叫了一天》以一种让人炫目的手法来探讨这一问题。
关键词:荒诞;现实;浪漫
《狗叫了一天》于2016年发表在《收获》第1期上,作者是徐则臣。文章通过讲述一群小人物的某些小事造成了一些重大后果的故事。文章的通过傻子小川给天空打补丁的行为开篇,讲述了小川的父母张大川和李小红夫妻。讲述了与我一同租房子的行健和米萝。以及张大川家的一条看家护院的狗。他们都是在北京城郊租住的下层市民,夫妻以卖水果为生,我们三个人以贴小广告为生,在空闲的日子里,狗叫声扰了人的生活,而为了作弄这只狗,人的恶作剧又给人的生活造成了不可逆的后果。补天的小川因为狗的生理反应而丢了性命,而张大川和李小红夫妻,却好似去掉了一个沉重的包袱,一个大麻烦。看似普遍且毫无新意的狗叫声,却因为作者合理的逻辑链条的构建,而促成了一篇精巧的故事。
作品分成了浪漫、现实和荒诞三个环节。浪漫的环节,补天的小川,混沌蒙昧,被称作傻子却不说假话,已经八岁了却仍旧心智未开,补天的浪漫,并非只专属于造人的女娲,而在小川这里同样也是适用的,小川并不懂得他给父母和邻居所带来的种种麻烦,不懂得因为自己需要被额外的照顾而使得父母亲不能够再生一个健全的孩子,也并不懂得经常照看他的哥哥的朋友们也许并不怎么愿意照料他。但这些并不妨碍小川补天的浪漫,他知道针线缝补不了天空,于是他左手铁钉右手锤子在哪里补天的情景,好似一个伟岸的英雄。研究《周公解梦》的行健和看《天方夜谭》的我,在这些与现实生活无关的书当中,将生活的琐事过成了寓言一般的情景,有了浪漫的场景在其中。
在现实的方面,无论是卖水果的小川的父母张大川和李小红还是贴小广告的我们三个都是生活在城市边缘地带的边缘人物,租住着房子,为着生活而奔波,也因为这份现实,昼伏夜出的我们在现实生活当中难以忍受小川家的狗不停的狂叫,这使得常常大清早才爬上床的我们活得很是上火,于是人与狗之间的矛盾,在狗叫了一整天的时候终于被点燃。
荒诞的部分这是被拉开了帷幕,人与狗的矛盾使得小川被嫌弃,被他的父母亲带走,于是行健和米萝终于有了开始整治这条狗的机会,整治的过程是荒诞的,狗被自己尾巴上肉汤的味道所吸引,于是开始自己围着自己打转,自己咬自己的尾巴;最为荒诞的便是因为狗尾巴不停地被狗自己大幅度的曲折而无法保持自身的平衡,终于在狗冲出院子的一刹那,张大川的车翻了,小川被压在车内,没有了气息。最终狗不停地向门上撞,也将自己撞死了。
这时的荒诞已经战胜了浪漫,甚至战胜了现实。狗叫了一天这样的一个简单的事实,竟成了一桩血案的导火索。荒诞的是,一只狗与人之间的矛盾以及人整治狗的过程被如此详细地表达了出来,表达的最终结果是浪漫被战胜,并被有效战胜,这种战胜的背后在这种表达当中,是否有着作者的审美或审丑的趣味在其中呢?当“我”作为作者的代言人的时候,在观看着同屋租房人对那条狗所进行的整治时,态度是制止的;我在观看《天方夜谭》和照顾补天的混沌儿小川的时候,对小川的浪漫举动是赞许,觉得小川的样子像是一个英雄。在屋顶上看《天方夜谭》的时候,他并不掩饰对小川的喜爱,认为小川补天的浪漫思想是任何认为的幻想都无法实现的,这些都是“我”的浪漫情怀的表现。但在同租人决定惩治狗的时候,也与之而撒谎将小川送还给了张大川夫妻。
随之而来的是我看着狗被行健、米萝所惩治,看着人的行为愈渐荒诞,看着狗被折磨的出离现实而随之往非理性的道路上越行越远时,我认为有些过分了,但这种有些过分等同于浪漫的正义,等同于理想当中的正义的字句,一如《天方夜谭》中有关于幻想的字句,是与现实分割开来的,现实的小川的浪漫并不为他的父母和周边的现实所赞许,而仅仅只是任由他存在。终于,这种浪漫在狗扑出院外的那一刹那被打破。
荒诞在此刻断送了浪漫,也给了现实以重新奏响的机会。小川的父母终于可以脱离这种现实(“我”所认为得浪漫),而给自己重新选择的可能性。
行健和米萝终于可以每日都睡懒觉,睡到日上三竿才起床,因为那条代表现实的狗被荒诞所打败,而现实终将败于各种荒诞,在这条狗被整治之后,貼小广告的人群们的人生也只是多了能睡几天安稳觉的日子罢了。
而“我”呢?我只是听到现实重新选择的机会:张大川和李小红之间的对话,他们终于可以重新再要一个孩子了。而我在旧书摊上看到了狗忽然发狂的原因,这一原因与其是对荒诞的总结,不如说是对浪漫趋于现实的一种默许。
荒诞在“我”这里最终不被默许,就像文中的所表明的浪漫的想象最终是要向现实低头的。在“我”的眼中,狗的发狂一定需要找到现实的理由进行支撑,因为在上文当中作者已经表明,“我”以为,任何人的想象力都抵不过小川那颗头脑当中的浪漫,而作为正常的人,浪漫是可以预料的,但最终是要向现实回归的。那么无论怎样浪漫或荒诞的想象力都必须在现实的根基之上建立,于是,作者或者“我”给了狗的发狂一个现实的理由。
最终,张大川夫妇回了老家,但“我”并不知道他们的老家在哪里。
文中的“我”努力为浪漫寻找着现实的注脚,但最终,被荒诞所打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