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瑞瑞
[摘要]选取2004—2014年服务业增加值,统计分析河南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趋势、特征和结构,发现河南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迅速,但发展不平衡。鉴于此,提出针对性对策。
[关键词]
生产性服务业;趋势;特征;结构
[中图分类号]F7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037(2016)12-24-2
生产性服务业是世界经济中增幅最快、提供工作机会最多的行业,在GVC及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益重要。作为知识技术要素高度密集的行业,生产性服务业既是现代经济发展的重要特征,也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方向。河南省作为我国中部地区重要的省份之一,承接全球和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特征、结构和趋势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生产性服务业(Producer services),是由Greenfield最早提出的,指为生产活动、商务活动而非直接向个体消费者提供的服务,作为中间性投入用于商品和服务进一步生产。Browning and Singelman在对服务业范畴进行功能性分类时,认为生产性服务业是包括法律、金融、保险、商务、经纪、广告、会计、市场调查和管理咨询等服务行业在内的知识与技术密集型和为客户提供专门性服务的行业。我国在《服务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中将生产性服务业分为金融服务业、交通运输业、现代物流业、高技术服务业、设计咨询、科技服务业、商务服务业、电子商务、工程咨询服务业、人力资源服务业、节能环保服务业、新型业态和新兴产业。
由于《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02)与《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1994)相比,关于服务业细分行业的分类发生了较大的调整,所以本文研究的时间段是从2004年起至2014年。借鉴席强敏、李国平采用的分类标准,选取以下6类服务业作为生产性服务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金融业,房地产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数据来源于历年《河南统计年鉴》。
1
生产性服务业总体发展趋势
选取河南省2004—2014年的数据,根据第三产业GDP指数(上年为100),以2004年为基期,计算出每年度河南省服务业分行业14个部门的产业增加实际值。由于年鉴中2013年服务业分类只有5个部门而非14个部门,数据缺失。因此,采用插值法计算出2013年各部门的产业增加值。选取其中的6类服务业计算出生产性服务业总值,计算结果如图1所示。
其中,由于以2004年为基期,河南省生产性服务业总值名义值等于实际值,为1219.168亿元,到2014年,尽管名义值达到6 017.620亿元,考虑到物价变动因素,用10年的GDP指数计算出来的2014年实际值只有2 013.529亿元。
从图1可以看出,除了2008、2011年度河南省生产性服务业总值出现负增长之外,其他年度河南省生产性服务业增速平均能达到10%左右,特别是2010年年度增速达到11年的峰值20.84%,快于实际GDP增速。
2生产性服务业分部门发展特征
图2显示河南省生产性服务业6部门发展的趨势特征。由图2可知,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在生产性服务业总体中占比最高,其发展趋势特征与生产性服务业总体相似,2008、2009、2011年度出现负增长,且2011年度以后增速变缓;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发展趋势比较平缓,11年间平均增速4%,增加值在120亿一190亿元范围内浮动;金融业是河南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增速较快的行业部门,11年间平均增速11.64%,特别是2011年以后增速加快,2014年达到26.78%;房地产业发展平稳增长,2010年增速达到创纪录的32.65%;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是河南省生产性服务业平均增速最快的部门,11年间平均增速达到15.17%;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是河南省生产性服务业中占比最小的行业部门,但是增速较快,11年间平均增速达到10.30%。
3生产性服务业结构特征
以最近2014年的数据为例,河南省生产性服务业结构特征如图3所示。由图3可以看出,河南省生产性服务业中占比最高的是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业,达到26%;其次是金融业和房地产业,达到24%;再次是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占比10%;最低的是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以及科学院就、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分别是9%和7%。
4政策建议
河南省从2004年至2014年,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比较迅速,但是不同行业部门发展速度不平衡。加快河南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提出如下政策建议。
4.1重视经济开放程度和FDI对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影响
作为中部省份,河南省应重视经济开放程度和FDI对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影响。首先,应不断加强对国际性生产性服务业转移的承接能力,可以循序渐进地承接国际性生产性服务业转移,通过提升产业层次和水平,实现GVC攀升和产业升级。
4.2发展对外贸易,促进制造业升级,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对外贸易的发展,提高外贸依存度,并加强了对生产性服务业的依赖性,原因是贸易活动的顺利进行需要生产性服务业提供的物流和金融服务。制造业升级会使企业只保留核心竞争力部门,而将非核心业务部门外包,为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了契机。
4.3加快城市化进程,促进生产性服业合理布局
城市化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生产性服务业的集聚程度和外向度,大城市拥有丰富的资本要素、技术要素、信息和人力资源,生产性服务业在都市集聚使得生产和交易成本最小化,创造巨大的规模经济效应。生产性服务业在都市空间布局上,可以适当考虑行业特性及集聚特点,在主要交通节点上布局相关行业,与中心城区形成协调的功能分工,促使生产性服务业良性发展。
4.4引导生产性服务业合理投资,优化服务业结构
加快和完善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为生产性服务业国际化提供平台支持;同时,引进国外先进的知识和技术,促进牛产性服务业内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