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涵越
【事件】
如一股清风唤醒了大众许久未被触摸的文化脉搏,由董卿担任制作人的大型文化情感类节目《朗读者》自开播以来,口碑获赞,甚至很多人都嘉许其是综艺节目里的一股“清流”。六组嘉宾、六段故事,呈现六种完全不同的人生体验。节目首播后,各方好评不断,豆瓣评分高达9.5,许渊冲、张梓琳等嘉宾更是纷纷登上微博热搜榜。由此,全国各地掀起了一股朗读的热潮。
【时评】
《朗读者》用“慢下来”引领文化风向标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影视传播研究中心主任尹鸿在节目首播后的第一时间于微博发文点评:“满电视都是明星玩游戏,央视《朗读者》却别具一格,‘慢下来,用朗读做电视,真是稀缺而有价值的电视文化。家里人都兴致勃勃地边听边看边议论。《朗读者》证明着文化类节目未必‘冷,央视文化综艺的集结今年将有新突破。”
打动观众的精神内核是“爱和向上”
“企业家柳传志对后辈的殷殷期望,96岁学者许渊冲的自信、直率和纯真,名模张梓琳朗读刘瑜的《愿你慢慢长大》时展现出的另一面性情……爱人生,爱国家,爱人民,爱我们的亲友,爱我们的事业,《朗读者》用名人和普通人个体成长的真实情感体验,通过朗读或名篇名段,或普通人所写的精彩优美的文字等,营造了一片向上的精神世界,体现出人的智慧与真情的无比价值。”
“感动,感悟人生!”西安年近七旬的卫腊梅奶奶在朋友圈里这样感慨。豆瓣网友“Miss Pear”则说:“无意中看到这个,一下子被吸引,然后真的看得热泪盈眶。虽然是朗读,但更注重人,也因此让情感更深入内心。看许渊冲老先生那段我哭到不能自己,先生虽已96岁,心里依然住着一个少年,那般灿烂。可以感受到每一个朗读者都是那么热爱生活,读的字也因此鲜活感人。”
《朗读者》受追捧是回归不是颠覆
提起电视综艺,这几年一个“霸屏”的现象就是各种明星真人秀。起初,一些节目也曾带给观众耳目一新的感觉,然而随着一些复制、模仿的节目越来越“滥”,自然会令人审美疲劳。不过,倘若仅仅从题材和形式上的变化去理解《朗读者》和《见字如面》节目所收到的效果,恐怕还不够。在笔者看来,更深层次的缘由在于“真”,即节目中那些真实的人和真实的事。不妨回想一下那些明星真人秀的节目套路:看明星PK唱歌、PK跳水、集体旅游、下乡体验、带孩子……这些所谓的“真”是按剧本导演出来的,自然会逐渐“脱离群众”。
虽然《朗读者》这样的节目也可能会随着时间推进而出现更多的模仿者,产生新的审美疲劳,然而应该看到的积极一面是:与其说这种“清流”是对明星真人秀节目的颠覆,倒不如说是一种回归,即无论从电视节目的角度来评析,还是从文化价值的层面去追寻,最重要的是关注人类自身的精神和价值追求。
(作者子长,源自《南方日报》)
文化综艺节目勿忘推陈出新
可以说,《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等文化综艺节目的成功,不仅与这些节目的制作精良有关,更是其顺应时代发展的结果。但是,当同质化节目扎堆出现,观众的新鲜感逐渐消退,文化类综艺节目如何进一步发展,值得考量。文化综艺节目只有持续接地气、创新节目形式、制造新的看点,才能获得持续的吸引力。
文化综艺要从幼苗长成大树,必须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片深厚土壤。同时也要看到,当前传统文化传承工作的群众基础尚不够深,需要进一步唤起民众参与文化传承的自觉。《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等节目的成功,证明传统文化也能很时尚。当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大气候进一步改善,文化综艺一定会蔚为大观。
(作者汤嘉琛,源自《光明日报》2017年5月3日)
1.《朗读者》让很多人重新坐到了电视机前,把大家重新带回了朗读的时代。节目强化了典型示范,对青少年的人生选择有积极的借鉴意义,引导青少年提升欣赏水平,提升审美水平,让传统文化能够走进年轻人的心灵。节目也深挖了阅读的意义,实现了价值的引领。希望《朗读者》能够走进学校,走近学生。
——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续梅
2.《朗读者》节目的成功,彰显了央视在传播创新、文化坚守方面的不懈追求。节目以经典之美激活文化价值,唤醒文化传统,滋养文化自觉;以心灵沟通,张扬情感价值,提振群体精神,凝聚最大共识。”
——《光明日报》副总编辑陆先高
1.从第一期《朗读者》开始,《朗读者》现象核心大概就是朗读者和观众们的一起倾听。《朗读者》最吸引人们的是那种与情交融,但并不是被情淹没的理。”
——华东师大党委书记、哲学教授童世骏
2.吟诵是一种潜藏在字里行间的文化精神骨气。好的诗、好文章,它里面包含有聲律的美,你一读它就自然想大声地念。不但是文言文有抑扬起伏顿挫,白话文同样是如此。有的文章,我就说没有文气,用字造句都是“趴”在那里的,都是站不起来的。
——中国古典文学研究家叶嘉莹
文字与心灵的共鸣所带来的震撼,源于读者或听众对自己新的认识。每个字,每句话,都如同一个非常了解你的老友,将你的心灵层层拨开。当纷繁俗事尽弃时,你会发现,原来自己这么容易热泪盈眶。所以说,每一次文字与精神的相通,都是与真实的自己美好的遇见。
——学生郑夏天
《朗读者》不仅仅让人感受到浓烈真挚的人物情感,更让人感怀起朗读这种方式在日常生活中的缺乏。如今我们处在信息碎片化时代,渴望在短暂的时间内接触到大量的信息,却忽视了静静品味文字时所获得的力量。
——老师黄忠
我们生活中的朗读,在童年之后,似乎就烟消云散了。而在这个追求快节奏生活的信息爆炸时代,我们又能获得多少文字的陪伴和多少情感的体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