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材施教,“颠覆”教材文本

2017-08-10 11:12徐丹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2017年8期
关键词:颠覆编排前置

徐丹

[摘要]教学方式不同,会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应根据教学需求,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取舍和调整,使教材内容切合学生的生活实际。

[关键词]因材施教;颠覆文本;前置;板块;编排

[中图分类号]G623.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068(2017)24006301

小学英语文本主要分为三类:故事、记叙、对话。同时,各章节之间有不同的人设联系。因此,教师通常按章节顺序进行教学,一般先整体把握故事梗概与背景,然后深入学习词汇和语法。为了更加切合单元主题,笔者曾在执教时大胆地将教材文本进行颠覆。

一、“颠覆”文本顺序

【案例1】

(1)教师先让学生熟悉主题“Country”,然后出示第二部分的内容,学生根据插图简要了解澳大利亚。

(2)学生自主体验Australia的interesting,并介绍澳大利亚的特产物种Koala 和Kangaroo。

(3)引导学生练习“Ill...”句式,提问“Why do they want to find out about Australia?”

(4)播放旅游广告片,领略Australia的美景。

(5)用英语简要介绍 Australia。

让学生体验 Australia的民俗风情,是本案例的教学重点。文本第一部分写人物、动机及方式,直到第二部分才进入正题 Australia。因此,设计教学内容时,笔者“颠覆”文本顺序,把文本第二部分放在第一部分的前面。进行重大调整之后,文本开门见山就突出两大主题元素——“风情” 和“乡村”。同时,教师应利用学生对Koala和 Kangaroo的好奇心,激发学生进行阅读和探究的兴趣,进而增强他们学习文本的欲望。

纵观当前的英语课堂,文本解读已经进入刻板模式,即整体——细节——整体。但是,在这个教学案例中,笔者“颠覆”文本顺序,先让学生整体感受Australia的民俗风情,然后让学生在文本表述中获取人物、动机、方式等关键信息,最后通过课外网络资源回归主题。整节课教师将细节与整体互换位置,将刻板模式创新为“细节——整体——细节——整体”。

二、“颠覆”板块顺序

【案例2】

译林新版《英语》五年级下册Unit 5 ——“Helping our parents”(輕松一刻和语法时间)

【第一次教学】

(1)回忆课文内容,并进行复述。

(2)进行语法教学,结合“轻松一刻”的游戏活动,让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进行即兴对话。

【第二次教学】

(1)教师根据“语法时间”内容引导学生学习现在分词的形式。

(2)出示“周六上午”的时间安排,圈出现在分词,并大声朗读相关句子。

(3)教师引导学生认识-ing 与-be动词的语法搭配关系,并总结出“be动词”和“-ing”成为现在分词的规范形式。

(4)出示“周六下午”图片,让学生用“现在分词”进行复述。

第一次教学过程非常刻板,通过复述导出语法。第二次教学,实现了复述文本和语法总结的循环融合,语法规则来源于文本,又应用于文本的拓展对话。首先复习动词的现在分词形式,然后让“ing”与“be 动词”结合,学生主动探索进行时的固定搭配形式——“be动词”和“动词-ing”。就以运用现在进行时而言,第一次教学较为仓促;第二次教学则有梯度。纵观前后两次教学,第二次教学的成功之处在于将复习现在分词环节前置,并且各个环节紧扣游戏活动,突出了学生的学。

三、“颠覆”教材顺序

【案例3】

教学序数词时,将月份、日期、星期等知识点前置,并用三个经典句型来串联。

(1)先教学“Its in(月份)”句式,然后教学月份的单词。

(2)先教学“Its the(序数词)of September”,然后教学序数词,如First, Second, Third……

(3)先教学“Its(天气)”句式,然后教学气象单词,如rainy、windy、snowy。

(4)教学星期单词。综合三种句型,引导学生进行完整表述:Its(星期几).Its the(序数词)of(月份) Its(天气)。

在这个教学案例中,可以看出:date, weather, month等知识点分散在漫长的学习周期中。因此,教师应不断创新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之,教师应在教学前通读教材,对全套教材进行宏观把握,并结合学生学情和教学内容,合理、大胆地“颠覆”教材,让学生对文本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不断提高教学效率。

(特约编辑木清)

猜你喜欢
颠覆编排前置
被诊断为前置胎盘,我该怎么办
前置性学习单:让学习真实发生
国企党委前置研究的“四个界面”
被诊断为前置胎盘,我该怎么办
初中两种版本教材中电学实验的编排比较与分析
提高报纸编辑版面编排策略的探析
电视节目编排的技术性和艺术性
电视辩论数次“颠覆”美国大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