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科技语言讲述教育故事

2017-08-10 09:15:20文|王
教育家 2017年26期
关键词:特色科技活动

文|王 欣

用科技语言讲述教育故事

文|王 欣

蛟龙出海,我国首艘国产航空母舰成功下水;快如流星,我国研制的世界首台光量子计算机运算速度比同行快2.4万倍;一飞冲天,我国首款按照最新国际适航标准研制的干线民用飞机C919首飞成功……我们的“中国梦”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照进现实,从大国重器到便民科研,科学技术是推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是促进社会进步的决定性因素,同时也是实现大国崛起的强力引擎。香港大学比较教育专业博士李文建曾在演讲中提到:“21世纪,全世界都在呼唤‘培养创新人才’。”当今时代,从小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使其领会科学本质,树立起乐于探究、敢于实践的科研精神,是学校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使命。重庆市江北区科技实验小学校以“科技教育”为载体,秉承“忠恕”精神和“科技启智,实践求真”的办学理念,以“启智文化、团队、课程”为切入点,在全校师生中掀起了“学科学、爱科学”的科技热潮,一步一步擦亮“科技教育品牌学校”这张闪亮的名片。

润物无声,融合让科技教育无处不在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科技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1984年,学校成立了班级、校级科技活动兴趣小组,从最初单纯的“三模一电”项目发展到科技小制作、小发明的探究,再到现在的科幻画、机器人、创新思维DI设计等,学校始终坚定地走科技教育的特色发展道路,通过科技特色来带动和促进学校的全面发展。实践证明,一手抓整体教育教学质量,一手抓科技素养教育,双管齐下,互补互进,是学校教育为国家未来发展培养创新人才的必经之路。

学科建设融合科技教育在科技教育的日常渗透中,学校优化本体学科(即与科学素养培养密切相关的学科),如科学、信息技术、美术和综合实践活动等,全面开发非本体学科,如语文、数学、音乐等,以《科学课程标准(3—6年级)》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标准》为指针,以优化课堂教学为重点,站在追求学生未来发展的最大化的基点上,从观念、内容、过程、环境手段、评价五个方面切入,强化学生动手实践探究的能力,加强学生问题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首先,以国家课程为基本线索和框架,在语文、数学、英语、体育、艺术、品德与生活(社会)、科学与技术、综合实践等学科,积极进行学科融合、内容拓展、整合创新的校本化、班级化、个性化处理,面向全体学生,提升其基本素养,促进其全面成长。其次,以学生兴趣为出发点,开设多姿多彩的综合实践课程,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需要进行个性化、多样性的选择,为学生特长的挖掘和个性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其次,发展学生专长,挖掘、整合校内外优质教育资源,有重点、有选择地打造具有本土特色的专长级课程,引导学生认识自己、建构自己、超越自己。在去年5月学校举办的“命名十周年科技风采展演”上,学生们操控的五架四翼飞行器直入云霄,引来与会嘉宾和家长的欢呼与呐喊。正如尹忠文校长所说:“学校的科技特色就是让学生把生活中的想法,结合老师的指导,自己动手转化为实践。”

组织架构推进科技教育学校始终坚持“办名校、出名师、育名生”的办学宗旨,坚持不懈抓管理,持之以恒创特色。过去,学校只有一名科技辅导教师参与指导,少数几个学生参与其中。现如今,全体教师都成了科技辅导员,全校学生都在自发地开展自己喜欢的科技活动。学校形成了“校长——科技辅导员——班主任——任课教师——校外辅导员”的一条龙队伍,使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科技活动“导师”。与此同时,学校在德育活动、班主任工作和学生团队活动中融入科技意识,培养科技兴趣,创建特色班级。学校还制定了各学年、各学期的科技教育计划,做到人员到位、场地到位、时间到位、资金到位,从根本上保证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地开展科技教育活动。与此同时,学校还建立了“多渠道并进”的教育模式,把学校作为科技教育的主体,以社区和家庭构成左右两翼,充分利用“科技活动中心”这个有利的资源平台。

>>全区科创艺术节展演

异彩纷呈,活动让科技绽放无穷魅力

校园的课余活动是每个学生心中的“节日”,它不仅是检验学生日常所学的载体,也成为展现自我、互相交流的平台,为孩子们在繁重的课业之余带来了新鲜的氧气,注入了全新的活力。学校统筹运作,由各类科技性活动构筑起了一个完整的独具特色的科技教育活动体系。整个活动跨越课内与课外,涉及普及与提高,来自教育与团队,关联学习与课余。通过关心学生生活,关联学生认知水平,关注学生能力提升,最终在学生群体中形成了科技实验小学的“学生特质”。

一是一年一度的主题科技节活动。学校每年举行一次大型主题科技节,以此为平台,以兴趣培养和知识普及为基本元素,吸引更多的学生加入到科技活动的行列。科技节上,“电脑绘画比赛”“网页设计评比”“科普黑板报”“车模竞速”“风筝航模制作”“创客达人秀”等系列活动,通过知识性和趣味性相结合的方式,向学生普及科技知识,启迪同学们的思维,拓宽学生的思路,给学生动手的机会,感受科学带来的乐趣。除此而外,学校还举行了各类科技训练、制作比赛、讲座等,每月都有科技兴趣活动。从活动的准备到活动的过程以及活动后的总结反思,无不引导学生从科学的角度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调动学生极大的热情参与其中。

二是少先队科技主题活动。科技教育自身的特点赋予了它的实践性。因此,以丰富多彩的少先队活动为载体,寓科技教育于少先队活动之中,是提高科技教育实效的有效途径。学校少先队大队部每年组织以“科技教育”为主题的少先队活动,如“科技与创新”主题班队会竞赛、“科技特色中队”创建、“科技天地”队角评比、“科技小报”评比等等,甚至连升旗仪式上的“国旗下演讲”,也有专门的科技教育演讲。

三是科技课外兴趣小组活动。为满足每位学生的兴趣爱好,本着“课内是重在普及,课外是侧重扩展;校内重在普及,校外侧重扩展;班级重在普及,校级侧重扩展”的原则,学校建立了航模小组、制作小组、机器人小组等课外科技兴趣小组,组织学生开展科技小制作、科技小发明、科技小实验、科技小论文“四小”活动,由科技辅导员定点辅导,让每位学生各得其需,各显其能,让越来越多有共同爱好的同学们走在了一起,培养了他们善于发现的眼睛、积极探究的精神以及热爱生活、创新发明、团结协作的能力。

四是校外综合性科技教育活动。学校结合校情、地情,认真组织丰富的校外实践活动。一方面引导学生走出校园,走进大自然,在大自然中去体验、欣赏、学习、探索、实践。通过组织这些探索自然的活动,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让学生从感情上建立起与大自然的和谐关系,培养对大自然的敬畏之心,并能够用自己的切实行动保护生态、爱护环境,本着负责任的态度去探究自然的奥秘;另一方面引导学生亲近社会,让学生通过参观、访问、实践等活动,了解身边的科学,能正确认清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立志从小做小科技,长大有大发明,并养成关注社会、服务社会的意识。

日常的积累,使很多孩子在学校以外的更大的舞台上展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创造力,并得到了越来越多来自社会各界的认可与赞扬。目前,学校有2名学生获得科技创新区长奖,8名学生获得区长奖提名奖,12名学生参加首届重庆市青少年科学素养大赛,1人获特等奖,5人获一等奖,先后有10名孩子荣获“重庆市江北区区长创新奖”。学校的机器人队多次代表重庆市参加全国比赛并获奖;科技小组——“启明星小队”被评为“全国科技特色小队”。学校也先后获得“优秀组织奖”“江北区科技特色学校” “重庆市科技特色学校”等荣誉。

>>科技进社区

>>科技探究

教学提升,师资培养引领学生发展方向

教师团队的专业成长和学校特色发展是相辅相成,更是相得益彰的。如果教师专业成长缺乏校本特色化浸润,学校特色发展的成果就不可能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基于此,学校将“教师特色化专业成长”作为专项课题来研究,积极构建“研训创”三位一体师培模式,引领教师“立科技创新之志,行科技创新之为,结科技创新之果”,通过教师“专业水平+科技教育水平”的“双提升”工程,形成科技实验小学的“教师特质”,力争让教师专业成长与学校特色同步发展,相得益彰,实现双赢。

以“两节”活动为平台,引发教师科技创新思考科技特色教育的发展需要教师拥有与时俱进的创客式教育思想、较强的创新思维意识和敏锐的科技创新思考力。为此,学校采取了多种方式为教师搭建起多元化的学习交流平台。首先,科技读书节创设团队共学平台。在每学年春季开学之初的读书节启动仪式上,校领导亲自向每个老师、每个班级发放科技教育类的专业图书,引导大家多读书、读好书;教导处统一拟出本学年各年级组教师的共读书单,并通过定期读书会或通过群里的科技创新读书沙龙、科技创新头脑风暴等活动引领年级组教师交流读书心得体会。其次,科技创新节搭建团队共创平台。学校德育处在每学年秋季开展的创新节活动上,以师生同看一个科技创新类影视节目,同玩一个科学小游戏,同读一本科普读物,同游一处科普基地,同写一篇科普小论文,同做一件科技创新作品“科技教育七个一活动”为核心,倡导师生团队共创。

以课堂创新为阵地,提升教师改革研究实践科技特色教育要求教师在课堂上以创客型导师的角色将“动手操作、实践体验、勇于创新”理念融入各学科教学过程,开展基于创造的学习活动。2016年9月,由教导处牵头,成立了“创客式教育课堂教学策略研究小组”,着力构建起具有校本特色的“问题自探型课堂”。这种课堂教学形式主张将原来由教师主导设计的知识、技能、情意感悟等学习目标转化为以孩子为主体的问题自主探究目标,变“老师的导问”为“学生的自问”,变“在老师牵引下的被动探究”为“在问题引领下的主动自探”,让孩子们在导师们的引领下自主追问、自主探究、自主释疑,从而实现师生的共同成长。

以“三格”机制为规范,理清教师成长之路为了实现每个教师的有效成长,学校根据教师的不同学历、资历和教育能力,实行分层次培养。一是新教师“入格”培养。对于新入职的教师,学校首先帮助他们树立“学生为本”的思想,搭建起与学生平等交流的桥梁;然后强化月常规检查的指导与督导,通过填写“回执单”进行针对性引导;最后学科组实施“青蓝工程”,使新教师在骨干教师带动下,能交一份合格教学设计、上一堂研讨展示课、写一份教学反思、组织一次较大规模的班队活动、写一份全面工作总结,引领新教师快速“入格”。二是青年教师“升格”培养。学校通过教研组活动、优质课竞赛、邀请名师示范、外出培训学习、外派教师交流等方式促进这些教师有效成长。三是骨干教师“风格”培养。对于学校的区、市级骨干教师,学校实施“常规绿灯、学习优先、课题先导”等优惠政策,鼓励他们“干好今天、准备明天、想着后天”,培养其逐步形成个性化的教学风格,并初步构建自己独特的教育思想体系。

>>科技体验

实践出真知。通过学校和教师的不懈努力,以科技特色教育引领教师特色化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在2015年和2016年两届“创新杯”全国青年教师教学艺术大赛中,先后有2人获特等奖、3人获一等奖、2人获二等奖;在2016年江北区课堂教学竞赛活动中,有3人获一等奖、2人获二等奖;在2015、2016年科技创新大赛中,师生共计有57人次获得区级一、二、三等奖,有55人次获得市级一、二、三等奖,有8人次获国家级一、二、三等奖。其中,周俊荣老师辅导的学生有上百人次在科技创新大赛中获得区级以上等级奖,他本人荣获2016年江北区第二届“科技创新区长奖园丁奖”;2016年10月,李红梅老师参加全国NOC比赛获市一等奖,并作为重庆市唯一代表参加全国决赛获二等奖。

重庆市江北区科技实验小学校,从一所普普通通的厂办子弟学校发展到现如今的科技特色品牌学校,整整走过了77个年头。来自社会各界的赞誉之声纷至沓来:“全国航空航天模型活动重点单位”“重庆市江北区足球特色学校”“重庆师范大学科学教育实践基地”“重庆市教师教育学会副会长单位”“重庆市教育学会科学教育专委会理事单位”“重庆市梦想课堂自然笔记大赛领头羊学校”……在尹忠文校长的带领下,一幅底蕴深厚、设施完备、环境优美、特色鲜明的现代化学校图景正在慢慢展开。承历史扬特色,重实践探本真。在学校制定的《科技特色及学校发展“十三五”规划》的指引下,重庆市江北区科技实验小学校定会在新的教育征程上与全体师生一道,续写科技教育的崭新篇章,助力创新型人才扬帆远航!

猜你喜欢
特色科技活动
“六小”活动
少先队活动(2022年5期)2022-06-06 03:45:04
“活动随手拍”
特色种植促增收
今日农业(2021年17期)2021-11-26 23:38:44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中老年保健(2021年2期)2021-08-22 07:31:10
中医的特色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海峡姐妹(2018年3期)2018-05-09 08:20:40
科技助我来看云
完美的特色党建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