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篮球学校后备人才培养现状研究

2017-08-10 09:54李文冰张培峰
运动 2017年9期
关键词:后备人才培养机制

李文冰,张培峰

(成都文理学院体育学院,四川 成都 610400)

理论与方法探索

我国篮球学校后备人才培养现状研究

李文冰,张培峰

(成都文理学院体育学院,四川 成都 610400)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从篮球学校后备人才的培养体系出发,对培养体系的可行性进行研究,以期给篮球学校后备人才的培养体系提供可靠的理论支撑。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篮球学校后备人才在文化课态度的调查中发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欲望呈现出中间状态居多;我国篮球学校后备人才培养中在可行性的管理机制上缺乏相对完善的政策引导、激励机制滞后、教学目标未能同步发展。本文提出了特色课程、分科教学、改变教学模式、实施监督制度等篮球学校适应当今社会发展需求的渠道建议,以促进篮球学校的发展问题。关键词:篮球学校;后备人才;培养机制

竞技水平的高低和竞技后备人才的储备与国家经济地位的高低有着很大的关系。我国的篮球运动近些年来成绩起伏不定,这是因为篮球运动员正处于一个新老球员交替的阶段,导致了我们国家篮球后备人才的不足,同时也看出了我国篮球学校后备人才培养体系理论不完善的问题。篮球运动正在逐步地走向商业化和职业化,这就使得我国后备人才培养模式会发生相应的改变。篮球学校是储备篮球后备人才的重要方面,这之间的培养体系和内部机制存在着大量的问题,而且还没有形成尚一个成熟的结合模式。本文从篮球学校后备人才的培养体系出发,对培养体系的可行性进行研究,以期给篮球学校后备人才的培养体系提供可靠的理论支撑。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我国篮球学校后备人才培养现状。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搜集与篮球学校、篮球后备人才及篮球学校后备人才研究的相关文章、著作,为本研究提供可靠的理论支撑,以便参考前人研究,提出新的期望。

1.2.2 问卷调查法 对目前国内知名度较高的烟台篮球学校,成都篮球学校、王非篮球学校、焦作篮球学校、阜新篮球学校、孙军篮球学校、广西篮球学校进行了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530份,回收494份,回收率为93.20%。

1.2.3 数理统计法 对回收的问卷进行逻辑分析,并对所得到的问题答案进行统计,统计分析出篮球学校后背人才的相关问题答案,用事实数据来支撑本文所研究的重点理论。

2 结果与分析

2.1 我国篮球学校基本现状调查

2.1.1 我国篮球学校基本现状及调查情况

经过多年的研究积累,篮球学校定义有广泛认同:根据学校创立的基本要求,由社会或政府出面创办,在学习基本的相关文化知识的同时培养篮球后备人才为主要目的,拥有颁发学历学位资格的国家承认的正规学校。通过对篮球学校的433名学生的调查统计,学生全部集中在13~18岁。学生的训练年限大多集中在2~3年。《篮球大纲》的内容是他们主要的参考标准。篮球学校在学制上有不同的分类,我们根据学生篮球的运动水平或者是学生的文化知识学习水平将学制分成3种类型:初、高中设制,初级、中级、高级班,高等教育。(表1)

2.1.2 我国篮球学校文化课程开展现状

通过调查得知,不同的生源、学生教练员人数、地区等相对应的篮球学校在其对学生的培养内容上有很大的不同。学校基本能够保证6~8h的日常学习时间,但这些时间中的大部分都是学生统一学习的时间,自己学习的时间相对较少。通过对篮球学校学生对学习文化课的积极性进行调查发现,处于中间态度的学生人数占57.04%,占据大多数。

表1 我国篮球学校人员及学业等级设置调查表

2.1.3 我国篮球学校训练课基本现状调查 通过调查得知,3h以上的训练时间在每周5天上课时间的篮球学校中球队所占的比例为57.14%,是大部分;占42.86%的球队一般训练2~3h,与《篮球大纲》上所要求18~21h还有一定的差距(表2)。但是通过对学生训练积极性的调查发现学生对训练大多呈现出积极的态度:很感兴趣的占50.12%,比较感兴趣的占36.26%,其他感觉一般和不感兴趣的占小部分。

表2 篮球学校的学生每天的训练时间调查表

2.2 我国篮球学校培养的主要问题

2.2.1 动力管理机制转变缺乏政策引导

在向市场化深入改革的过程中,这一阶段的培养模式已打破了传统的高度统一模式,培养主体的意见得到了很大程度的加强。篮球学校正在逐步转变为“教育需求”、“社会需求”等等,呈现出多种多样的培养形式。大部分学生对进入篮球学校参加篮球训练的动机表现为升学加分或者是进入高校进行今后的学习。(表3)

表3 篮球学校青少年参加篮球训练的动力情况调查n=433

进入学校进行学习中,学生们对训练和学习不能很好的进行有效的调节,因而产生了力不从心的感觉,导致了对今后道路的迷茫,影响了学习和训练的热情。

2.2.2 激励整合机制滞后导致人才流失

在当今这个大的教育背景环境下,篮球学校培养后备人才的目的很难改变,重点还是在学生篮球运动技能的培养训练和取得良好的比赛成绩上面,这个年龄段学生的全面发展忽视了,前景规划相对较差。调查中发现学生家长对学生毕业后出路的问题表现出很大的担忧(表4)。

表4 篮球学校学生对毕业后道路选择的担忧程度调查表

2.3 篮球学校改革调整的建议

2.3.1 增设特色课程满足培养目标多元化 多元化的培养体系是现今学校中培养人才的基本模式,同样的篮球学校培养后备人才的模式也朝着这个方向发展。当运动员的竞技水平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心智因素成为影响运动员及球队成绩的主要因素,相对较高的知识文化水平能够使球员更加容易对技战术进行理解和应用。现在的篮球学校中对文化课程的设置还集中在语、数、外上。以阜新篮球学校来说,建校办学初期在初中部开设英语、语文、数学基本课程外,还开设了书法这门课程,书法这门课程是阜新篮球学校的新课程。2007—2009年,篮球学校依次开始了对裁判员和教练员的培养,同时也有了相应专业的本科生源。从阜新发展路程来看,篮球学校改变了以往只是培养篮球技能的先关人才,现如今是从其他方面对篮球学校的学生进行了培养,使他们在毕业后有更加广扩的道路可走。

2.3.2 实施“分科”教学适应社会需求多样化 培养机制需要更加适合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上,篮球学校对学生文化课的学习应进行分科教学。分课教学的原因有两个,其一是通过调查我们了解到现在篮球学校学生出路主要时体育事业或与篮球事业相关,或进入高校继续深造,或进入职业队进行高级别的比赛。其二是现有篮球学校中,不是所有的学生将来都会从事与篮球有的行业,需要给更多的学生安排更适合的学业需求,能通过其他知识的培养,让学生走不同的道路。

2.3.3 转变教学模式使教学更具有针对性 课程改革主要是对学校课堂中教学模式的改革。篮球学校的学生在应对每天大强度的训练后,身心疲惫,对文化课的学习可能会没有太多的精力进行,而枯燥的课堂教学方式更加使他们产生厌烦的心理,更难接受新知识的灌输,所以我们应该改变只是在教室中进行灌输式文化课学习模式,要走出教室进行变换地理位置的教学模式,在校园中教学时应该学生互动交流,用实例将知识传授给学生。

2.3.4 调整课程方式促进训练与学习关系有机融合 通过调查发现,篮球学校为了提高学生的篮球运动技能而进行早训,早训过后马上进入文化课程的学习,使得学生一早便进入了疲惫状态,更加难以进行文化课的学习,有的学生在训练结束后因为太累而出现旷课的现象。所以,建议在上课的时间顺序上进行调整。篮球学校的学生在毕业后进入高校学习是一个必然的趋势,因此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可以在篮球学校的学习中把学生文化课的得分和训练的成绩转化为学分,对升学有很大的帮助。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 论

3.1.1 我国篮球学校后备人才在文化课态度的调查中发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欲望呈现出中间状态居多。每个年龄阶段每周平均训练不足大纲要求,但训练表现出极大的热情。教练理论水平参差不齐。学校乃至整个社会对学习文化课知识与篮球技能的训练的矛盾还需有积极的解决对策。

3.1.2 我国篮球学校后备人才培养中在动力管理机制上缺乏政策引导、激励整合机制滞后、教学目标机制上未能同步发展,是目前亟待解决的只要问题。

3.1.3 特色课程、分科教学、监实施督制度教学模式是篮球学校适应当今社会发展需求的建议,以促进篮球学校的发展。

3.2 建 议

3.2.1 主要针对篮球学校后备人才培养内容的建议。尽量处理好篮球学校文化课学习与篮球运动技能训练矛盾的问题,让更多的学生得到全方面发展,使他们在毕业后有更多的道路可选。

3.2.2 对篮球学校的管理体系进行更多深入的研究,使其更加健全和完善,提出更多保证学生生源的相关政策,增加资金投入,保障更多优秀教练员的加入。篮球学校应注重培养集教育、竞技以及社会性于一身的后备人才。

3.2.3 让家长、社会、学校三者相互协调,共同监督篮球学校的培养机制,使其更加严谨合理。

[ 1 ] 焦胜利.我国篮球学校现状及发展影响因素的研究[ D ].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06.

[ 2 ] 刘玉林.我国篮球教练员现状剖析[ J ].中国体育科技,1998,34(3).

[ 3 ] 唐建倦.多维统一:新时期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目标[ J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1(6).

[ 4 ] 信兰成.篮球改革与发展的思路和措施[ J ].体育文史,2000(2).

[ 5 ] 申甫.河南省焦作市篮球学校的可持续发展研究[ D ].武汉:武汉科技大学,2011.

G841

:A

:1674-151X(2017)05-042-03

10.3969/j.issn.1674-151x.2017.09.020

投稿日期:2017-03-11

李文冰,硕士。研究方向:体育教学与训练。

猜你喜欢
后备人才培养机制
中国篮球竞技后备人才现状调查与培养对策
中国排球后备人才培养现状分析
大学生篮球联赛后备人才培养与参赛队伍建设研究
任职教育教师队伍长效培养机制建立思考
应用型商科专业人才培养机制方案的优化与创新
云南省投掷项目后备人才的培养研究
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大学生创新精神培养机制研究
探索具有吉利特色的产教融合之路
校企协同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机制
体育运动学校举重后备人才发展现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