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蒙城县小麦抽穗期苗情监测及田间管理措

2017-08-09 07:53施牛影
现代农业科技 2017年13期
关键词:主茎苗情墒情

施牛影

摘要 本文主要阐述了2017年蒙城县小麦抽穗期监测点及大田苗情状况、土壤墒情、气象要素对小麦生长的影响、存在的问题及田间管理措施,以期为指导大田生产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供广大农技人员和种植户参考。

关键词 小麦;抽穗期;苗情监测;问题;田管措施;安徽蒙城;2017年

中图分类号 S51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13-0042-01

为及时准确掌握小麦生长情况,科学指导麦田管理,扎实推进小麦绿色高产高效创建,实现粮食绿色增产[1-2],按照省站要求,蒙城县于2017年4月19—20日对小麦抽穗期苗情进行监测,现将监测结果报告如下。

1 监测点苗情

漆园土山:品种为烟农19,10月7日播种田块,主茎14.2叶,茎蘖数768.0万个/hm2,单株茎蘖2.9个。

辛集葛海:品种为烟农19,10月9日播种田块,主茎14.1叶,茎蘖数771.0万个/hm2,单株茎蘖2.6个。

漆园唐集:品种为烟农19,10月10日播种田块,主13.8叶,茎蘖数760.5万个/hm2,单株茎蘖2.7个。

坛城张集:品种为淮麦33,10月7日播种田块,主茎13.6叶,茎蘖数939.0万个/hm2,单株茎蘖3.3个。

许疃矿西:品种为淮麦28,10月16日播种田块,主茎13.5叶,茎蘖数739.5万个/hm2,单株茎蘖2.8个。

示范场:品种为济科33,10月10日播种田块,主茎13.5叶,茎蘖数786.0万个/hm2,单株茎蘖2.7个。

许疃土桥:品种为华成3366,10月12日播种田块,主茎13.6叶,茎蘖数787.5万个/hm2,单株茎蘖2.6个。

7点平均叶龄为13.7叶,茎蘖数793.07万个/hm2,单株茎蘖2.8个。总体苗情表现较好,叶龄较上期增加0.1片、茎蘖数较上期减少150万个/hm2、单株茎蘖减少0.5个,无效分蘖进一步退化和死亡,群体结构较为合理。叶龄和2016年相同,茎蘖数较2016年增加78万个/hm2,单株茎蘖较2017年增加0.3个,小麦生长发育进度与2016年相比基本持平。

2 全县苗情

全县一类苗面积8.4万hm2,占播种面积的84.0%,单株茎蘖数2.5~3.2个、群体720万~825万个/hm2;二类苗面积14 333.33 hm2,占播种面积的14.3%,单株茎蘖数2.0~2.5个、群体675万~750万个/hm2;三类苗面积1 666.67 hm2,占播种面积的1.7%,群体630万~675万个/hm2;整体苗情素质好于往年,表现为群体合理、植株健壮、叶色浓绿、根系发达,大部分田块无病虫危害,是近年来苗情较好的一年,为午季丰产奠定了基础。

3 土壤墒情

目前,蒙城县小麦已处于抽穗扬花期。这一时期如受旱,将严重影响籽粒结实率。小麦抽穗期灌溉应做到遇旱早灌,适量轻灌,保证畦不渍水。小麦抽穗期如长期阴雨造成受渍,势必会导致小麦植株根系早衰。此期,0~70 cm土层适宜土壤相对含水量按照省级小麦土壤墒情监测评价指标为60%~70%为宜。加强此期小麦水肥管理,有利于保花增粒,提高粒重。据4月18日土壤墒情监测结果:砂姜黑土地区0~10、0~20、0~40、0~60 cm土层相对含水量分别为85.79%、78.16%、76.91%、76.54%;棕壤地区0~10、0~20、0~40、0~60 cm土层相对含水量分别为68.26%、79.44%、74.62%、92.11%;潮土地区0~10、0~20、0~40、0~60 cm土层相对含水量分别为77.88%、68.48%、65.71%、63.86%。

监测结果表明:砂姜黑土0~60 cm土层土壤墒情过多到适宜;棕壤地区0~60 cm土层土壤墒情过多到稍多;潮土0~60 cm土層土壤墒情稍多到适宜。

4 气象要素对小麦生长的影响

4月上旬平均气温14.0 ℃,较常年同期偏高0.4 ℃,旬极端最高气温24.0 ℃,出现在3日,极端最低气温1.4 ℃,出现在1日;本旬降水量50.7 mm,较常年同期偏多35.6 mm;旬日照时数33.1 h,较常年同期偏少28.2 h。4月中旬平均气温17.8 ℃,较常年同期异常偏高2.2 ℃,旬极端最高气温28.5 ℃,出现在15日,极端最低气温3.7 ℃,出现在11日;本旬降水量3.4 mm,较常年同期偏少13.5 mm;旬日照时数89.5 h,较常年同期偏多25.0 h。总之,4月上旬以来,蒙城县气温偏高,降水偏多,日照正常,有利于小麦的生长发育,小麦发育进度与2016年基本持平,与常年相比提前1~3 d。

5 存在的问题

一是个别田块杂草防除不理想,尤其是野燕麦等禾本科杂草。二是部分田块蚜虫发生偏重。三是个别田块群体偏大,个体瘦弱,受潜在倒伏、早衰等不利因素影响。

6 田间管理措施

6.1 防治病虫害

小麦赤霉病是一种典型的气候型病害,在小麦扬花期遇连阴雨天气或潮湿有雾天气,极易暴发成灾,应在小麦齐穗至扬花初期提前施药预防。推荐使用内吸性强、持效期长、兼治后期叶部病害的农药。可选用氰烯菌酯·戊唑醇(有效成分600~900 g/hm2)、戊唑·咪鲜胺(有效成分150~225 g/hm2)、咪锰·多菌灵(有效成分600~750 g/hm2)、苯甲·多抗(有效成分45 g/hm2),兑水450~600 kg/hm2,对准穗部喷雾防治。应在第1次用药后5~7 d再次施药,防止二次侵染和蔓延。锈病是小麦灌浆期的主要病害,当病叶率达5%时,用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2 kg/hm2或20%粉锈宁乳油900 mL/hm2,兑水450 kg/hm2均匀喷雾,7~10 d喷1次,连喷2次。

防治穗蚜用25%吡虫啉150~225 g/hm2,或24%抗蚜·吡虫啉300 g/hm2,或50%吡蚜酮150 g/hm2兑水450 kg/hm2均匀喷雾,一般喷药7 d后检查效果,若发现还有较多蚜虫,需再喷药1次。防治吸浆虫用4.5%高效氯氰菊酯750 mL/hm2,或1.1%阿维·高氯900 mL/hm2,或40%氧化乐果750 mL/hm2兑水450 kg/hm2喷雾防治,也可兼治麦叶蜂。

6.2 叶面喷肥

在小麦齐穗至灌浆期喷施叶面肥,能够有效延长叶片功能期,提高千粒重,增加产量。用98%磷酸二氢钾1.5 kg/hm2或氨基酸水溶肥料750~900 mL/hm2,兑水450 kg/hm2进行叶片喷洒;对叶片发黄的田块,另加入尿素7.5 kg/hm2喷洒。每隔7 d喷洒1次,连喷2~3次,喷施最好在晴天10:00前或16:00以后进行,以免烧伤叶片,不利于吸收[3]。

6.3 一喷三防

小麦“一喷三防”就是为节省人力和成本,在小麦齐穗至灌浆初期将杀菌剂、杀虫剂、叶面肥按一定比例混合喷施,保证合理用量,用水量应不少于450 kg/hm2,喷药时间应掌握在晴天的10:00前或16:00后,以免混合后的药液浓度高,烧伤叶片,不利于吸收,从而达到防病虫、防干热风、防早衰、增粒重的效果,确保午季小麦增产丰收[4]。

7 参考文献

[1] 张安勤.优质小麦田间管理技术[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6(16):79.

[2] 朱浩爽.试论小麦苗期田间管理技术[J].中国农业信息,2016(6):87-88.

[3] 刘敏.小麦田间管理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5(20):35.

[4] 陈永明.小麦田间管理技术要点[J].四川农业科技,2012(12):14.

猜你喜欢
主茎苗情墒情
烟草主茎生长动态模拟与异速生长关系分析
土壤墒情监测的意义及技术规范
土壤墒情监测的意义与技术规范
早熟高产绿豆新品种冀绿13号
影响北方春玉米苗情的因素分析及相关措施
初中语文教学“墒情”浅析
基施沼肥对小麦冬前苗情及产量影响试验
2016年广西蔗区甘蔗生产情况调研报告
设施葡萄种植模式及种植架形式
不同墒情和播深对小麦出苗及冬前苗情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