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改初期,我曾经有许多困惑,不知道如何激发学生兴趣,让他们爱上数学课堂。经过多年的教学尝试,我找到了一些方法,激活了课堂,学生们都很喜欢上我的数学课呢。
问题引发思考。恰当的诱发性的问题有两个特点:1.处于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学生对问题可望又可及,能激发学习欲望。2.有一定的情趣,能引起学生的兴趣。
教师在课堂上要经常创设问题情境,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促使他们主动探求知识。
设计游戏,启发学生思维
游戏是学生最乐意参加的活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需要,设计适合学生的游戏,启发学生思维,让他们在喜悦中理解和掌握概念、规律,分析数量关系,掌握解题思路。把单调、重复、类同的数学知识游戏化是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好方法。
例如,在教学“十几减9”这一知识时,我充分利用教材上的插图,将插图展示的游艺园活动作为游戏背景,设计“套气球”游戏,将乏味的运算与学生熟悉的生活、喜欢的活动联系起来。学生在游戏中学习数学,注意力和观察力明显提高,积极性和主动性也被调动起来了。
“要认识一个客体,就必须动之于手”,低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是形象思维占优势,形象思维在很大程度上得依靠动作思维。教师在教学时要多指导学生动手操作,充分调动眼、耳、手、口等器官,感知数学问题,理解数学概念。
1.画一画
教完“认识物体和图形”后,我让学生用学过的平面图形画一些图案,学生积极性非常高,画出了房子、机器人、火箭、花儿等图案。在画的过程中,他们加深了对所学图形的认识,又培养了想象力和创造力。
2.摆一摆
学生学习“数的组成和分解、加与减”时,我让学生用学具在桌上摆一摆数字,加强感性认识,促进知识内化。
3.搭一搭
在教授“立体图形”这一知识时,为了让学生体验立体图形的特点和区别,我给他们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随意搭一些图形,加深对4种图形的理解。
4.分一分
学生学习了分类的作用后,可以来一次“小鬼当家”:整理自己的书房、衣柜、鞋柜等,提高生活技能和审美情趣。
实践证明,教师重视实际操作,以学生自主活动为主,让学生亲自体验探究,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他们动手的能力,实现用动促思、以思促言,学以致用。
组建学习小组,是分组合作学习的前提。教师可以在学生自愿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知识、学习能力、兴趣爱好和心理素质等,组建若干异质学习小组。
小组成员以4~6人为宜。每个人都要有明确的分工,担任具体的角色,如小组讨论的组织者、记录员、汇报员。一段时间后,角色互换,小组成员都能体验不同的角色,增强合作意识,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
学生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是合作学习有效进行的关键。教师首先要培养学生积极思考、踊跃发言的习惯,让学生真正参与合作学习,主动探究新知识,并把探究过程用语言表达出来,在组内进行交流。其次,教师要教导学生在讨论时认真倾听,这也是人际交往必备的素质。只顾表达自己的意见,不倾听他人的评价,是学生们的通病。没有良好的倾听习惯,不仅影响讨论结果,还无法使讨论深入。教师要引导学生尊重他人,打好合作学习的基础。
著名思想家卢梭曾说过:“儿童是有他特有的看法、热情和感情的;如果想用我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去取代,那简直是愚蠢的事。”有的教师教了几十年书,上过几千节课,似乎觉得自己形成了定型化的教学模式,但要问自己的教学特色有哪些,却说不出来。新课程要求教师树立特色意识,形成个性化教学,也就是说,教师要在深入钻研教材的基础上敢于突破教材,创造性地开展教学工作。
1.活用教材
在教材处理上,教师要让课本上的知识“活”起来,即针对教材、学生心理特点对知识进行科学的艺术处理,从而形成可以操作的教学思路。
如在教学“比较数的大小”一课时,我往两个大容器里装入许多小玻璃球,然后要求两个学生在2~3分钟内进行捡玻璃球比赛,最后让他们说说自己捡了多少个,比一比谁捡的多。
我采用比赛的形式呈现学习内容,不仅让学生知道了“是什么”,更重要的是,他们通过观察、思考、比较、分析,了解了“为什么”,发现了事物之间的联系。
另外,教师可以从学生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想象世界这三个方面选取素材,活用教材。例如,数数全班学生人数,计算爸爸比自己大几岁,为妈妈折生日千纸鹤等。
2.开放空间
也许有的教師会担心:一个问题,你说你的,我讲我的,这能学到知识吗?当然可以,学生在这种无拘无束的环境中,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难题,能最大程度开发自身潜能,发展个性,学到更多知识。
如教学“乘加乘减”时,展示主题图后,我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算出一共有多少条金鱼的。有的学生说把4个鱼缸里的金鱼相加:4+4+4+3,便得出了结果15;有的学生说,列算式:4×3+3=15;还有的学生把4个鱼缸里的金鱼都看成是4条,这样第4个鱼缸多了一条金鱼,所以减去一条,4×4-1=15;甚至有学生说把第4个鱼缸里的3条金鱼平均分到前面3个鱼缸里,列算式5×3=15,得出结果。
看,这是学生们个性的展示!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多一些引导、点拨,少一些讲解,让学生拥有更大的创造空间。
总之,教师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使课堂充满活力,才能让学生自主快乐地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