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与中哈关系

2017-08-09 19:34刘阳
丝绸之路 2017年13期
关键词:中哈哈萨克斯坦一带一路

刘阳

2017年6月7日,习近平主席再次来到热情的草原之国——哈萨克斯坦共和国进行国事访问,并开启2017年阿斯塔纳世博会中国馆的揭幕仪式。这是习主席四年内第三次访问哈萨克斯坦,第十六次会见哈萨克斯坦共和国总统纳扎尔巴耶夫。

今年恰逢中哈建交25周年,在这1/4个世纪里,中哈关系历经国际风云变幻而毫不动摇,实现了从睦邻友好关系到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再到打造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的迅猛发展。

从驼铃声声到车轮滚滚

2100多年前,在汉武帝时代,中国与西域三十六国尚无外交关系。为联合远在阿姆河流域的大月氏和伊犁河谷的乌孙等西域大国共同防御匈奴,张骞肩负使命,两次千里迢迢出使中亚,途中与沿线国家友好交流,由此打开了中国同中亚各国友好交往的大门,开辟出一条横贯东西、连接欧亚的丝绸之路。从此,漫长的丝绸之路上驼铃叮当,商队、使者、僧侣络绎不绝。

唐代“安史之乱”以后的数百年间,由于中国连年战乱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兴起,陆上丝绸之路逐渐衰落,渐趋沉寂。到了清乾隆年间,清廷与中亚哈萨克、布哈拉汗国(今塔吉克斯坦及乌兹别克斯坦)的贸易重新兴起,其中尤以与哈萨克各部的绢马贸易最为兴盛。仅乾隆三十四年(1769),清朝与哈萨克贸易的丝绸就达1.2万匹,棉布10万匹以上,买马、羊数万匹(只)。

2013年9月7日,位于伊希姆河两岸的哈萨克斯坦首都——阿斯塔纳市的纳扎尔巴耶夫大学,成为世界瞩目的焦点。造访这个曾经为沟通东西方文明做出过重要贡献的内陆国家时,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首次提出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倡议:为了使欧亚各国经济联系更加紧密、相互合作更加深入、发展空间更加广阔,我们可以用创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以点带面,从线到片,逐步形成区域大合作。

历史的重启键被按下,欧亚大陆上的交流通道激活了世界几大文明的共同进步。

“五通”建设,奏起交响乐

欧亚大陆上的多数国家发展缓慢,尚处于工业化、城镇化的进程当中,面临着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升级等一系列重大任务。“一带一路”——促进全球经济复苏的中国方案,正好跟这些国家的愿望相契合,因此共识的程度在不断提高。三年多来,有70多个国家和国际、地区组织表达了支持和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积极意愿,其中34个国家和国际组织与中国签署了共建“一带一路”政府间合作协议。2014~2016年,中国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总额突破3万亿美元,中国对沿线国家投资额累计超过500亿美元。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简称“亚投行”)正式运营,80个成员国积极参与其中,丝路基金顺利组建,互联互通稳步推进;截至目前,中方设立的各类双边和多边的产能合作基金已超过1000亿美元,金融支撑机制日益显现出对重点项目建设强有力的支持作用。

中国政府的“一带一路”倡议,以共商、共建、共享为基本原则,以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为重点方向,致力于与沿线国家打造命运共同体和利益共同体。由此可知,“一带一路”不是中国的独奏曲,而是中国与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共同演奏的大型交响乐。

中国针对亚欧大陆国家加速工业化进程、提高自主发展能力的现实需求,发挥自身技术、装备和融资优势,积极开展国际产能合作,为提升沿线国家发展水平、应对世界经济下行压力注入了强劲动力。中国已在20多个国家建设56个境外经贸合作区,主要采取境外投资、工程承包、技术合作、装备出口等方式,通过投资建厂、建设生产线、建设基础设施、建设产業链、建设产业集聚区,形成生产—销售—运营—退出—维护的模式,累计投资185亿美元,开展机制化的产能合作。一大批合作项目在各国开花结果,上缴东道国税费超过11亿美元,为当地创造就业岗位超过18万个。

当“一带一路”遇上“光明之路”

2014年11月,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在年度国情咨文中提出了“光明之路——通往未来之路”的新经济计划,旨在强力推动经济增长,使收入来源多样化,并降低哈萨克斯坦对能源出口收入的依赖程度。“光明之路”的核心,强调了对运输和物流基础设施项目的大规模投资,提升贸易能力和改善基础设施条件,目的在于发展哈萨克斯坦的国内运输网络,并使其成为连接中国、欧洲与中东各大市场的主要运输通道和交通枢纽。

2016年9月,中哈签署《“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与“光明之路”新经济政策对接合作规划》。

2017年5月,纳扎尔巴耶夫总统在出席“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时表示:“两国交通运输合作非常重要,经哈萨克斯坦境内、中国至欧洲、俄罗斯、中亚的货运量正在逐年增加。阿克套港利用率也提高了几倍,这种景象以前从未有过。”

古老的丝绸之路让两个友好邻邦的关系更加紧密。

跨越时空,中哈携手谱新篇

1997年,中石油成功中标阿克纠宾油田开发项目,掀开了中哈能源合作的新篇章。如今的中哈天然气管道,已经成功地改写了哈国约一半人口“只烧煤无气用”的历史。近年来,在两国元首的引领下,中国与哈萨克斯坦成为国际产能合作的先行者,目前已形成总投资达270亿美元的重点合作项目清单。20亿美元的中哈产能合作基金的成立,将以股权投资的方式支持这些项目的落地;丝路基金设立了一期150亿美元的中哈产能合作专项贷款。

中哈产能合作的开展,丰富了“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和哈萨克斯坦“光明之路”新经济政策对接合作的内涵,开创了国际产能合作新模式,发挥了重要的示范效应。据统计,在哈萨克斯坦投资兴业的中资企业已有3000多家,在铁路、核电等优势装备和钢铁、有色、建材等优势产能等方面有所突破。阿克托盖2500万吨/年铜选矿厂、巴甫洛达尔州25万吨/年电解铝厂、里海100万吨/年沥青厂、梅纳拉尔3000吨/日水泥厂等34个项目已竣工投产;首都阿斯塔纳首条全部采用中国标准的全自动无人驾驶的城市轻轨、阿拉木图钢化玻璃厂及10万吨大口径螺旋焊钢管厂、北哈州农产品加工企业、阿特劳炼油厂石油深加工项目、库斯塔奈江淮汽车组装企业等43个项目正在实施;中哈合资的阿克套沥青厂圆了哈国依靠自身力量保证国家道路建设的心愿。

2017年6月7日,习近平主席在《哈萨克斯坦真理报》发表题为《为中哈关系插上梦想的翅膀》的署名文章,其中提到:

中国是哈萨克斯坦最主要的贸易和投资伙伴之一,累计对哈萨克斯坦投资超过428亿美元,贷款超过500亿美元。2017年1~4月,双边贸易额增长45.6%。哈萨克斯坦对华出口不断扩大,面粉、植物油、大豆、肉类、蜂蜜已经走上中国普通百姓餐桌。双方共确定51个产能合作项目,对支持哈萨克斯坦工业化进程和扩大就业具有重要意义。中哈原油管道累计对华输油1亿吨,中哈天然气管道累计对华输气1830亿立方米,双方正积极探讨核电、风电、光伏等新能源合作。每周有50多个航班往来于两国之间。2016年,中国过境哈萨克斯坦的中欧货运班列超过1200列,中哈铁路运输量达820多万吨,集装箱运量大幅增长2倍多。今年2月,哈萨克斯坦小麦首次实现过境中国向东南亚出口。

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霍尔果斯—东大门经济特区、霍尔果斯铁路口岸已正式开始运营。新欧亚大陆桥、中国—中亚—西亚经济走廊、双西公路(西欧—中国西部公路总长8400公里,哈国境内2756公里段已大部分竣工)、无水港等标志性项目进展顺利,极大地提升了互联互通水平和贸易通关便利化。在中哈(连云港)物流合作基地一期启动仪式上,哈国学者兴奋地讲到:“通过‘一带一路合作,使锁在欧亚大陆腹地的哈萨克斯坦拥抱了海洋,渝新欧、义新欧、郑新欧等通往或途经中亚的班列使太平洋和大西洋联动起来,为构建欧亚大通道奠定了坚实基础。”

纳扎尔巴耶夫总统表示:哈萨克斯坦非常支持中方关于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倡议,大力推进哈萨克斯坦能源国改革和转型,加速食品、建材、农副业、机械产业、化工业和冶金产业的发展,将阿斯塔纳打造成为工业中心、技术交流中心和中亚金融中心。两国合作已从起初的能源合作拓展到基础设施、交通运输、工业制造、金融、建筑、农业等领域,积极适应新的形势,让发展的成果惠及两国人民。东哈州和阿拉木图州正在积极建设符合中国国家质检总局相关标准的农产品检测和认证中心,为哈萨克斯坦的农户们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中哈两国将继续促进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发挥各自比较优势,对接哈国“百步计划”,释放货物过境红利,扩大基础设施建设、交通设施、农业农产品、通信技术、建筑业、生物医药、机械制造、绿色科技、清真产品等领域合作规模,发展跨境电子商务等新型贸易方式,密切媒体、青年、教育等人文交流,推进双边合作再上新台阶。

中国国家反恐安全专员、前驻哈萨克斯坦大使、外交部副部长程国平认为,中哈关系正处于历史上的最好时期,当前“一带一路”建设,中亚是重点区域,哈萨克斯坦是重点国别,能源、产能和农业是重点领域,我们将培育具有示范性和标志性的中哈合作项目。

文化交流与情感交融

2000多年前,古丝绸之路上炊烟袅袅、羌笛悠扬,“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精美的中国瓷器、丝绸、茶叶由驼队带至哈萨克斯坦,备受当地人民青睐。如今,在哈萨克斯坦国家博物馆珍藏的那幅《古丝绸之路地图》,描绘了西安、兰州等中国古城与阿拉木图、塔拉兹、奇姆肯特等哈萨克古城的相互联通,不断唤醒人们鲜活的历史记忆。

相传,1941年苏联“卫国战争”爆发时,中国著名音乐家冼星海辗转来到阿拉木图。在举目无亲、贫病交加之际,哈萨克音乐家拜卡达莫夫接纳了他,为他提供了一个温暖的家。在阿拉木图,冼星海创作了《民族解放》《神圣之战》《满江红》等著名音乐作品,并根据哈萨克民族英雄阿曼盖尔德的事迹创作出交响诗《阿曼盖尔德》,激励人们为抗击法西斯而战,受到当地人民广泛欢迎。此次习主席访问期间,在“一带一路”框架下,中哈两国在人文领域双边合作的首个重点项目——故事影片《音乐家》的开机仪式在阿斯塔納顺利启动。

巴尔喀什湖养育的草原民族崇尚英雄主义和智慧,涌现出了潘菲洛夫、包尔江、克伊克等勇士,“民族精神之父”阿拜、阿里·法拉比等思想家。2014年3月19日,哈萨克斯坦诗人、思想家、启蒙者阿拜·库南巴耶夫雕像安放落成揭幕仪式在北京金台艺术馆举行,时任哈萨克斯坦外交部长伊德里索夫出席仪式并致谢。此次活动推动了中哈文化交流和人文交往,进一步巩固了中哈传统友谊。

2014年6月22日,中、哈、吉三国为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路网”成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不仅是对历史上贸易往来的回放,也表达了对建设和平共处美好世界的向往。此次世博会期间,中国“秦始皇兵马俑文物展览会”走进哈萨克斯坦,旨在向参观者介绍中国第一个规模宏大且保存完好的秦兵俑阵,以及中国2000多年前的辉煌历史。

2016年8月31日,由中石油主赞助建设的阿斯塔纳国立舞蹈学院竣工并投入使用,芭蕾舞剧院也将随后落成,赢得了当地政府和社区民众的高度赞誉。当地人认为,舞蹈学院的建设和芭蕾舞剧院的落成是阿斯塔纳教育和文化领域的大事,它为哈萨克斯坦首都增添了一座文化殿堂和城市重要景观,也为哈萨克斯坦的年轻人培养兴趣爱好提供了便利。

汉语教育在哈萨克斯坦也持续升温。哈萨克斯坦参议院国际事务、国防和安全委员会主席、前副总理纳扎尔巴耶娃讲到:“在不远的将来,我们都要懂中文。”在两国各级领导人的支持下,哈萨克斯坦现已有五所孔子学院、七所孔子课堂,累积培养学员人数逾9000人次。哈萨克斯坦(议会上院)参议院议长托卡耶夫、国家安全委员会主席马西莫夫和驻华大使努雷舍夫均曾留学中国,能说一口流利的中文。如今,不仅是哈萨克斯坦国内的年轻人学习汉语的热情高涨,而且每年来华学习、进修中医药专业的留学生人数也逐年增加。此次“同仁堂中医健康中心”落户阿斯塔纳,推动了古老的中医药文化在哈萨克斯坦的传承与发扬。

哈萨克斯坦在华留学生达1.4万人。一位被人们亲切地称为“蓝天哥”的留学生鲁斯兰的故事,在中国广为流传。因为RH阴性血型在中国属于十分稀有的血型,被称为“熊猫血”,这种血型的病人在中国很难找到匹配血源,而鲁斯兰正是这种血型。自2009年起,他就在海南每年参加两次无偿献血,为一些中国病人解除病痛做出了贡献。从海南大学到北京科技大学,八年的留学生涯中,他从未间断过献血。以血相赠,这是对中国人怎样的一种感情!当中国朋友称赞鲁斯兰时,他说:“我的妈妈在我来中国留学前嘱咐我,一定要做一个经常帮助别人的人,我自己也觉得应该帮助别人,献血是我应该做的。”鲁斯兰在中国收获了爱情,结婚成家,并有了可爱的女儿。明年即将研究生毕业的他正在海航集团实习,他要将在中国学到的知识应用到“一带一路”建设中去。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诚哉斯言!

猜你喜欢
中哈哈萨克斯坦一带一路
聚合物改性沥青在哈萨克斯坦的应用研究
1月份哈萨克斯坦煤炭产量同比增长6.3%
哈萨克斯坦油粕产量预计达到62.5到68.5万吨
中哈地下管道施工技术及标准对比
哈萨克斯坦压力容器法规标准简介
弘扬睦邻精神 共建繁荣之路
——写在中哈建交25 周年之际
Китай и Казахстан проработают возможность для торгово-экономического сотрудничеств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