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田河水电站导流洞出口下游滑坡稳定性分析

2017-08-09 01:38刘勇
陕西水利 2017年4期
关键词:导流洞滑面覆盖层

刘勇

(贵州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贵州贵阳550001)

大田河水电站导流洞出口下游滑坡稳定性分析

刘勇

(贵州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贵州贵阳550001)

大田河水电站导流洞出口下游滑坡体位于大坝下游右岸坡,古滑坡体上游侧部分发生复活滑动破坏,如果滑坡滑动规模继续扩大,将造成严重危害。通过勘察复活的新滑体厚度4.1 m~12.9 m,方量约2.3万m3,为牵引式浅~中层小型土质滑坡。该滑坡尚未发生明显变形,但是如果受到汛期洪水、地表水的影响,地下水位上升,可能造成古滑坡复活,对此,还需结合工程实际情况设置桩间墙、修建挡墙,并设置排水系统,保证古滑坡稳定性。

大田河水电站;导流洞;滑坡

1 工程概况

大田河水电站导流洞出口下游滑坡体位于大坝下游右岸坡,其上游边缘距大坝约250 m,长约150 m(顺河向),最宽约130 m(垂直河向),方量约10万m3,总体形态呈“圈椅状”,为一古滑坡。2006年汛期,古滑坡体上游侧部分发生复活滑动破坏,复活破坏部分距大坝250 m,滑坡方量约2.3万m3。如果滑坡滑动规模继续扩大,将直接危及到滑坡上部民房,上坝公路的安全及坝后式电站的尾水排泄,后果严重,该边坡安全等级为三级。

2 滑坡区工程地质条件

本次勘察在滑坡区垂直于河向分三条轴线布置钻孔,测线间距25 m~30 m,共布置勘探钻孔9个。

滑坡堆积体(Q4col)结构特征:主要由残坡积层及强风化带滑塌堆积而成,滑坡堆积体主要为灰绿、黄色粉砂质粘土夹块石,块石成分以砂岩、粉砂质泥岩为主,多呈强风化状,粒径一般20 cm~50 cm,含量约占20%~40%,结构较松散,边坡下部含块石相对较多,往深部逐渐变得相对较密实[1]。

分布规律:覆盖层分布于752 m~810 m高程段的岸坡,在滑坡区周边基岩零星出露,覆盖层较薄;覆盖层最厚在发生复活的Ⅰ-Ⅰ剖面的中部地形平缓处,最厚达20.2 m;同高程横向上往下游逐渐变薄;垂直河床方向上,地形较陡的后缘基岩出露,往下至地形平缘带覆盖层逐渐变厚,至地形平缓带前缘覆盖层最厚,再往下至河岸边斜坡带覆盖层相对较薄。基岩面从上至下呈“陡—缓—陡”的“坐椅”状,与地表地形较一致。

下伏基岩为三叠系中统边阳组第一段(T2b1)灰、深灰色中厚—厚层砂岩夹泥岩、粉砂质泥岩,钻孔揭露强风化层厚一般1.3 m~7.3 m,岩芯破碎;据可研-初设工程地质勘察平硐资料,水平全风化层厚度达27.0 m。岩层产状一般290°~310°∠30~54°,由于小褶皱较发育,使其岩层产状局部变化较大,基岩面坡度角变化较大,Ⅰ-Ⅰ断面中,755 m~779 m高程为13°左右,779m~805m高程为20°左右;Ⅱ-Ⅱ断面748 m~788 m高程为25°左右,788 m~790 m高程为4°左右;790 m~825 m高程为41°左右;Ⅲ~Ⅲ断面753 m~791 m高程为35°左右,791 m~808 m高程为18°左右°。

3 滑坡变形机制分析

由本次钻探、坑槽探结合勘察区地貌形态特征,以及收集前期勘察资料等综合分析:导流洞出口下游752 m~810 m高程段岸坡为古滑坡体,该滑坡体由覆盖层组成,厚度在5.0 m~20. 2 m。本次滑坡是古滑坡堆积体的部分复活。其下基岩总体上为斜向坡,基岩边坡稳定,古滑坡滑动面位于覆盖层与基岩接触面,新滑坡是古滑坡堆积体的部分复活,滑动面后缘拉张部分切古滑坡堆积体,其中下部滑面与古滑坡滑面一致为覆盖层与基岩的接触面。

根据古滑坡后壁形态,及其在上下游侧残留的剪切面方向判断古滑坡主滑方向为N8°E左右,近垂直于河流方向。

新滑坡产生前的原始地形和滑坡产生后的现有地形对比,结合滑坡产生的拉张裂缝和剪切裂缝的发育方向,判定本次滑坡主滑方向为N9°W左右,近垂直于河流方向。

据钻孔揭露,古滑坡滑体厚度5.0 m~20.2 m,方量近10万m3,根据《水电水利工程边坡工程地质勘察技术规范》(DL/T5337—2006)滑坡分类表,该古滑坡为牵引式中~厚层小型土质滑坡。

复活的新滑体厚度4.1 m~12.9 m,方量约2.3万m3,为牵引式浅~中层小型土质滑坡。

4 滑坡的稳定性分析评价

4.1 岩土体物理力学参数的确定

4.1.1 试验

(1)岩石

本次勘察岩石的物理力学建议指标根据坝址区可研-初设勘察提供。

(2)土体

在本次勘察中,取样主要在新滑面附近,用探坑开挖揭露,挖取原状土样进行室内分析[2]。共取有6组试件。实验结果见表1。

表1 滑坡土层室内试验统计

由计算的结果可知,试验参数的变异系数较大,说明该滑坡的岩土力学参数的不均匀性,为确保该滑坡滑动面参数的准确性,应通过多种方法分析确定。

4.1.2 反分析法

由于复活的滑坡稳定性很好判断,仍处于变形状态,而且复活滑坡与古滑坡在物质成分上一致,考虑用复活新滑坡的稳定状态来反推其滑面力学参数,再用确定的力学参数计算分析判断古滑坡稳定性。

由于是汛期产生的滑坡,因此计算工况可考虑为暴雨,反分析的安全系数取0.98,计算相应的岩土力学参数,滑体容重取18.4 KN/m3。采用Ⅰ-Ⅰ’剖面进行计算,验算公式如下:

式中:Ei-1为第i-1滑块的剩余下滑力;Wi为第i滑块的重量;Φi为第i滑块的滑面内摩擦角;αi为第i滑块的滑面倾角;Li为第i滑块的滑面长度;Ci为第i滑块的滑面粘聚力;Cv为地震系数;Ψ为下滑力传递系数;Ψ=cos(αi-1-αi)-Sin(αi-1-αi)tanΦiK为滑坡稳定系数。

水对滑体的内摩擦角φ(°),凝聚力c值都有一定的影响,根据勘察结果,滑坡体的物质组成成分主要为粉砂质粘土夹砂岩、粉砂岩及粉砂质泥岩块石、碎石,水对C值的影响较大,因此可取内摩擦角φ(°)为试验值,反算出的C值为该工程的岩土力学参数。

岩土力学参数:φ(度)=12.9,c=41.8(kPa)

C值略小于试验值49.4(kPa),考虑试验成果的差异性及取样的代表性,上述岩土力学参数的取值合理。

4.2 剩余下滑力的计算

4.2.1 抗滑稳定安全系数的选取

根据《水电水利工程边坡工程地质勘察技术规程》(DL/T5337—2006)该边坡为三级边坡;规范规定边坡在特殊组合荷载情况下最小抗滑稳定安全系数为1.1~1.05,本工程在特殊组合荷载情况下取抗滑稳定安全系数为1.15。

4.2.2 剩余下滑力计算

根据反算、试验及工程类比对古滑坡采用C=41.8(kPa)φ=12.9进行不同安全系数时剩余下滑力的计算。

对复活的新滑坡采用C=41.8(kPa)φ=12.9进行剩余下滑力的计算,见表2:

表2 新滑坡剩余下滑力

选取安全系数1.15计算,复活新滑坡体Ⅰ-Ⅰ'断面剩余下滑力为742.353 kN。综上所述,Ⅰ-Ⅰ',Ⅱ-Ⅱ'应采取合理的支护措施对边坡进行治理,Ⅲ-Ⅲ'断面尽管整体安全系数较大,但其局部特别是表层土体的稳定性也很差,也应考虑适当措施治理。

5 处理方案

虽然勘察期该滑坡没有发现明显的变形,但如果得不到及时治理,汛期洪水急剧增大,冲蚀坡脚,地表水的汇集下渗,使滑坡体内地下水位上升,降低岩土体物理力学参数,导致古滑坡复活的可能性极大,将造成较大的损失[3]。其主要影响有三:首先是对古滑区居民的生命财产构成威胁;其次为淤塞河道,坝后电站不能正常运行;再次是上坝公路受到破坏。

为避免古滑坡再次复活造成灾难,建议及时采取如下处理措施:

(1)由于边坡下滑力较大,且清方减载受现场条件限制(a、古滑坡体上有居民居住及公路通过;b、前缘为河流),建议在古滑坡前缘(需治理范围内)设置抗滑桩,桩间设置桩间墙。

(2)建议在古滑坡体上游侧坡脚修建挡墙,使河流流向转向左岸。避免汛期排洪直接冲刷坡脚。

(3)在古滑坡周边修建截水沟,古滑坡体内设置合理的排水系统。

6 结语

综上所述,本次滑坡为古滑坡的部分复活,局部稳定性比较差,处于变形状态,为保障工程安全以及周边村民安全,可以设置抗滑桩、桩间墙、修建挡墙以及截水沟,加强边坡防护,同时还需要进行变形观测,提高边坡稳定性。

[1]魏宝龙,徐卫亚,王如宾.降雨条件下某滑坡堆积体稳定性研究[J].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37(2):20-25.

[2]李卉.浅谈室内岩土试验应注意的问题与分析[J].林业科技情报,2016,48(3):36-37.

[3]段生杰,朱金荣,刘志文.古滑坡前缘坡体稳定性评价[J].土工基础,2009,23(6):1-4.

TV221.1

B

1673-9000(2017)04-0082-02

2017-02-15

刘勇(1976-),男,仡佬族,本科,贵州湄潭人,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岩土工程勘察方面工作。

猜你喜欢
导流洞滑面覆盖层
乌斯通沟水库导流洞偏压洞段埋藏式锚筋桩的应用
深水浅覆盖层倾斜岩面河床围堰设计及应用
水下机器人在长河坝电站导流洞闸门堵漏中的应用
声子晶体覆盖层吸声机理研究
基于滑面正应力修正的锚固边坡稳定性分析方法
含软弱土层边坡稳定性分析的全局滑面自动搜索技术
基于矢量和法的三维边坡滑面搜索研究
无限元法在深覆盖层土石坝动力分析中的应用
白鹤滩水电站导流洞金属结构安装技术总结
浅薄覆盖层倾斜岩面大直径钢护筒施工方案比选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