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教学模式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017-08-09 01:18宁,靳帆,宋洁,付蕊,王
关键词:实验班误区微课

蔡 宁,靳 帆,宋 洁,付 蕊,王 静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 外国语学院,河北 秦皇岛 066004)



微课教学模式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蔡 宁,靳 帆,宋 洁,付 蕊,王 静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 外国语学院,河北 秦皇岛 066004)

微课作为一种新型教学资源,普遍应用于大学英语教学中,开拓了大学英语教学的新模式。但是,许多高校英语教师对于微课的应用仍流于形式,存在诸多误区,影响了大学英语的教学效果。本研究针对微课在大学英语教学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即微课内容选取的误区、微课设计开发的误区和微课应用环节的误区,以《新视野大学英语4》课程为例,设计并开展了大学英语微课教学模式实证研究。结果显示该教学模式能有效改善微课在大学英语课堂中的应用效果,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口语表达能力,为今后微课教学在大学英语教学领域的应用提供参考。

微课教学;大学英语;应用研究

微课是指为使学习者自主学习获得最佳效果,经过精心的信息化教学设计,以流媒体形式展示的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开展的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1]3。微课只改变内容的呈现和递授方式,不改变内容属性,从而提高学习效果。总而言之,微课是为学生定制的学习资源,课件是微课的核心要素(内容设计),讲解是微课的动态实现(互动诠释),视频是两者的完美结合(承载方式),微课的出现为大学英语教学提供了一种新的教学方法。笔者应用微课教学模式,在大学英语课堂进行了4个月的教学实践。

一、国内外相关研究

随着“互联网+教育”和“应用型大学”概念的提出,如何将微课与传统大学英语课堂相结合这一课题得到了我国有关学者和高校英语教师的普遍关注。在我国,微课研究正处于从规模发展向内涵发展转变的关键期,多数研究着眼于微课建设的误区、微课在大学英语课堂中的应用研究、可行性分析和大学英语教师基于微课的教学教研上,如:胡铁生指出现有微课的资源构成单一,不利于师生的学习、观摩和研究[2]72,建议提高微课(特别是专题化系列化微课程)的建设水平与开发效率[2]74;郑小军提出微课在实践中存在四大误区,即认识误区、设计与创作误区、应用与评价误区、培训与研究误区[3]61;梁佳指出不能过分依赖微课而忽视传统课堂教学,多元化的课堂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4]。郑小斌从高职院校的微课应用误区出发,体现在大学英语教师基于微课的教学教研上,但未有实证研究[5]。

国外教育研究者较为关注微课在各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改革中的嵌入式应用,发表的论文主要有The Flipped Class Revealed: What a Good One Looks Like、 Compar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an Inverted Classroom to a Traditional Classroom in an Upper-division Engineering Course。弗罗里达州立大学的Amy Piotrowski和 Shelbie Witte在Preservice English Teachers Use Technology to Flip the Classroom一文中指出教师能依据微课在应用教学实例中产生的利与弊构建适合自身的教育技术知识体系,从而更高效地提高课堂效率。

通过比较,发现国外越来越重视“微课程”在教育方面的研究,但其核心组成资源不统一。国内研究偏重于对微课教学的理论探索和该教学模式的可行性分析,多采用经典及扩展模式的理论框架,但实证研究不足,微课教学模式的具体分析不够全面,仍缺乏系统的、详尽的、大范围的实证材料支持。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问题

本研究是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基于‘互联网+’的大学英语微课应用误区与对策研究”的一部分,试图通过微课在大学英语教学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即微课内容选取的误区、微课设计开发的误区和微课应用环节的误区,提出了“课前微课+课中答疑+课下讨论”的教学模式,设计并开展了教学模式实证研究。其主要目的是基于部分教师应用微课进行教学的现状,分析微课应用于大学英语教学的误区,验证该教学模式是否能有效大学英语课堂的授课效果。

具体研究问题如下:(1)微课应用于大学英语教学的误区有哪些?(2)“课前微课+课中答疑+课下讨论”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是否能有效提升大学英语课堂的授课效果?

(二)研究对象

本研究的研究对象是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二年级(下)的本科生,共124人。笔者将这些学生按照专业的不同编为实验班和对照班两个班级,两个班级的上课学时相同。实验前针对学生英语水平做了学前测试,即上学期英语期末试卷。经过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得出,实验班和对照班英语水平没有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三)研究工具与研究方法

对于“课前微课+课中答疑+课下讨论”教学模式在“新视野大学英语4”课程中的效用,本研究从定量和定性两方面进行测量和分析。

1.调查问卷

本研究一共启用了两组调查问卷,一组是“大学英语微课教学模式问卷调查表(教师版)”,另一组是“大学英语微课教学模式问卷调查表(学生版)”。实验前,笔者向全国24所高等院校的70位大学英语教师发放调查问卷(教师版),目的是了解高校英语教师微课建设的现状,总结微课教学存在的误区,从而设计出适合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新模式,即“课前微课+课中答疑+课下讨论”的微课教学模式。实验后,针对教学实践中的不同侧重点设计“大学英语微课教学模式问卷调查表(学生版)”,并于本学期末向学生们发放问卷,匿名作答,目的是了解学生对“课前微课+课中答疑+课下讨论”教学模式的态度和接受程度。

2.SPSS统计软件

实验中需要用SPSS社会学统计软件来进行分析前后测成绩,以实验班和对照班为两个不同组别,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得出实验结论。t检验是用t分布理论来推论差异发生的概率[6]23,从而比较两个均数是否具有显著性差异。实验后对两个样本的期末成绩进行均值比较和差异比较,以推断《新视野大学英语4》课程中微课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是否具有显著性差异。

3.教学实验

本研究采用分组教学实验法,将选课同学依据专业的不同分为对照班和实验班进行为期4个月的教学实验。其中对照班和实验班由同一位教师任课,教课进度相同,但授课模式完全不同。对照班采用传统教学法,而实验班采用“课前微课+课中答疑+课下讨论”的微课教学法。通过比较实验前的前测成绩(即上学期期末考试成绩)和实验后的后测成绩(即本学期的期末考试成绩)来检验“课前微课+课中答疑+课下讨论”教学模式是否有助于大学生英语能力的提升。

(四)研究步骤

1.教学实验

本研究从2016年3月起至2016年7月结束,历时4个月,研究流程如图1所示。

图1 “微课堂”的基本教学流程图

(1)前测与问卷调查

在教学正式开始前,笔者首先确定实验对象:对照班(财管12班)和实验班(国金34班)。其次,笔者向全国24所高等院校的70位大学英语教师发放调查问卷(教师版),目的是了解高校英语教师微课建设的现状,总结微课教学存在的误区,即微课内容选取的误区、微课设计开发的误区和微课应用环节的误区,为实验的后续环节即微课教学视频制作和课堂教学提供理论依据。

(2)微课教学视频制作与教学设计

“微课”既有别于传统单一资源类型的教学课例、教学课件、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等教学资源,又是在其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教学资源[7]62。微课的制作流程复杂,仅凭一人之力很难在短时间内完成这么庞大的工作量,因此笔者根据专业需求组织了教师团队专门负责微课的制作和录制。在微课的内容选取上遵循微课的“微”特点选择本课的重点、难点、关键点、考点、热点及扩展点等,既包含“前情回顾”,帮助同学唤醒先前知识,又引出后续知识点,并按照不同层次教学目标设计相应习题,承上启下。视频的时间控制在5~8分钟,就某一具体知识点展开阐述,教学流程完整又不拖沓。制作方法采用录屏法,多以Flash动画人物代替教师,避免教师出镜、出声过多。微课制作本着“集中学习者注意力,提升学习效果”为原则,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教学中,各章节内容主要采用教学视频或导学案两种方式传达。其中理论性较强的章节主要由导学案来进行教学内容的传达,例如《新视野大学英语4》第三单元Longing for a New Welfare System 中What is American System?这个问题需要补充大量的背景知识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教学内容。操作性较强和逻辑性比较清晰的内容则由微课教学视频来提供足够的细节分析,如第二单元Charlie Chaplin中的Reading Skill:Facts and Opinions。教学视频力争做到教学内容逻辑严谨,难点注释适时准确、语音清晰流畅,画面简洁明了。由于微视频制作程序繁琐,在课程进度的压力下,实施还是颇耗时间的。因此建议刚开始实施的时候,每个单元尝试一次微课堂即可。

(3)课堂教学

黎加厚认为:“微课不应仅仅作为配合教师上课的教学资源存在,而应该与传统课堂相结合[8]。”微课只有与教学的四大主轴(环节或流程)——教学、评价、诊断、补救紧密结合,才能创新教学模式。微课的教学环节应包括“课前、课中、课后”三个主要教学环节,以及“评价、诊断”两个辅助教学环节,才能算是比较完整的信息技术创新教学应用[1]24。因此,进入课堂教学阶段后,笔者将学生按照专业编为对照班(财管12班)和实验班(国金34班)两个班级。对照班和实验班由同一位教师任教,授课模式不同,但课程进度相同。对照班以传统ppt辅助课堂讲授模式,每节课100分钟,其中教师讲授80分钟左右,剩余时间组织学生讨论或完成课堂练习并当堂核对答案。实验班课程采用微课教学模式进行设计和执行,将“课前微课+课中答疑+课下讨论”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相结合,具体步骤如下:第一,课前初探,自主微学习。课前使用微课作为先导不仅降低了复杂概念学习的难度,而且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关注度和兴趣;第二,课中答疑,合作式学习。课中答疑激发了学生思考、探讨问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了全班学生课堂活动的参与率,促进了课堂互动教学模式的形成;第三,课下讨论,交互式学习。课下讨论不仅能够帮助理解力相对较差的学生重温课堂知识点,拓展学生学习的深度和广度,最终实现线上与线下学习评价相结合。

为了更清楚地呈现本课程的设计理念,笔者从教学实验中抽取一堂课“Facts and Opinions”作为教学例证,课堂具体操作如下:学生课前自主学习微课视频,并完成十道识别题;课中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以微课中的微作业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探讨问题并发表自己观点,让学生列举文章中出现的有关Fact and Opinion的例句,总结Fact and Opinion的差异;课后反复观看本课微课视频,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列举生活中的Fact and Opinion,进一步巩固所学有关Fact and Opinion的知识。

(4)后测与问卷调查

课堂教学结束后,在学期末对实验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力图从定量的视角分析“课前微课+课中答疑+课下讨论”教学模式的效果。期末对实验班和对照班采用统一试题闭卷测试,卷面从考察记忆、理解和综合运用三个维度进行设计[6]25,以此来验证微课教学模式相对于传统教学模式而言教学效果的差异。

(5)总结反思

根据微课的微型学习和碎片化学习理念,将课前微课与传统课堂相结合,设计出更符合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新模式,即“课前微课+课中答疑+课下讨论”教学模式,其目的在于提高课堂效率、有效促进教学目标的掌握,更为广大学习者创造了动态学习的条件,补充了课堂教学的缺陷。

2. 问卷调查

考虑到双组实验法在归因方面的不足,本研究还通过问卷调查结果进行论证,以求提升结论的可行性。由于本研究的问卷调查涉及到教师和学生两个群体,下面分别详细说明两个问卷的设置和发放。“大学英语微课教学模式问卷调查表(教师版)”的问卷调查主要了解高校英语教师微课建设的现状,调查问卷从高校英语教师对微课的认知状况(包括教师对微课的概念及内容的选取)、高校英语教师微课设计开发与制作情况、高校英语教师微课应用环节三个维度共18道题进行调查。由于本次问卷的调查对象涉及全国各地24所高等院校的70位大学英语教师,地域分散,其中黑龙江省5所、辽宁省1所、河北省11所、山东省1所、山西省1所、甘肃省1所、江苏省3所、湖南省1所。问卷调查通过问卷星(http://www.sojump.com)网络平台免费发放,匿名作答。教师版调查问卷共发放问卷70份,收回68份,有效率97.14%。“大学英语微课教学模式问卷调查表(学生版)”的问卷调查主要了解实验班学生对于微课教学的评价,从课前微课使用情况、课中学习活动情况、学习效果评价和课后微课使用四个维度共27道题进行调查,问卷调查通过微信公众平台免费下发,匿名作答。实验班共发放问卷61份,收回58份,有效率95%。

三、数据分析

(一)考试成绩分析

为了确保对照班和实验班英语水平相当,本研究就两班学生上学期的英语成绩进行了英语水平前测分析,结果显示对照班平均成绩70.64分,实验班平均成绩70.58。即在实验开始前,学生的两个班平均分相差0.06分,两个班成绩水平基本一致。对大学英语前测成绩独立样本进行t检验,见表1。

表1 大学英语前测成绩独立样本t检验

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在本研究开始前,对照班和实验班大学英语水平前测成绩独立样本t检验中,Sig=0.066,大于0.05,方差齐性,同时P=0.304,大于0.05,两组样本没有显著性差异。因此,对照班和实验班的水平基本相似,具有可比性。

经过一个学期的对比教学,现就对照班和实验班后测成绩进行逐一分析,以大学英语期末考试成绩作为后测成绩进行分析。该门课程期末平均分(均值)为71.70,标准误为0.762,标准差为8.483,方差为71.796,偏度系数为-0.929,该试卷命题基本合理。对大学英语后测成绩独立样本进行t检验,见表2。

表2 大学英语后测成绩独立样本t检验

对照班和实验班后测成绩差异性检验结果表明,在教学结束后,对照班的平均成绩70.13,实验班的平均成绩73.22,实验班成绩高于对照班成绩。最后,大学英语后测成绩独立样本t检验(如表2所示)结果表明,Sig=0.490,大于0.05,方差齐性,同时 P=0.042,小于0.05,实验班总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班成绩。

因此,在大学英语课程中,构建的大学英语微课教学模式的实际应用效果从整体上看比传统课堂教学效果具有明显优势。

(二)问卷调查分析

1.教师问卷调查分析

依据“大学英语微课教学模式问卷调查表(教师版)”调查报告数据,笔者发现高校教师对于微课的概念认知清晰明了:虽然微课是一种多元化的授课模式,但是它的落脚点是一节课,是课就需要课程设计,在微课的内容选取、设计制作和应用环节仍存在着一定的误区。

(1)微课的内容选取存在误区

笔者就微课的内容选取设计了高校教师微课使用情况调查报告,结果显示,选择教学重难点和某个教学环节或进程作为参考内容的比例分别达48.53%和39.71%。这说明高校教师在选择内容时知识点偏向零散化的特征较明显。但仍然有2.94%的老师选取课堂实录的截取作为微课视频的主要内容,他们更倾向于对自己的优质课视频进行后期加工,认为微课就是课堂教学的视频片段,混淆了微课和视频课件的概念。课例片段或课堂实录,顾名思义是一节完整课程的部分组成元素。如果以课堂实录作为视频进行观看,首先,割裂了课堂知识的完整性,这有悖于微课的完整性这一特点;其次,录制效果也不尽人意,如画外音的介入、视频画面的不稳定等;再次,课堂实录中教师的入镜会分散观看者的注意力。因此,将微课等同于“课例片段”“微型视频”“微型讲座”亦或是“浓缩课”[2]72本身就是一个误区。

(2)微课的设计开发存在误区

胡铁生明确指出“微课”视频的时间较短,一般为 5~8 分钟左右(最长不宜超过 10 分钟),因而更符合视觉驻留规律和学生的认知特点[7]63。微课的课程设计应该以“短小精憾”为核心,实现课堂效率最大化为原则展开设计。然而调查发现,教龄在十年以上的教师更趋向于制作10~15分钟的微课,其实这已经违背了微课的“微”特点。科学研究表明,学生的注意力指数y随时间x(分钟)的变化规律为:

y=f(x)=2x+68 0≤x<8。

如果学生的注意力指数不低于80,称为“理想听课状态”。

∵ 学生的注意力指数y随时间x(分钟)的变化规律为:

y=f(x)=2x+68 0≤x<8。

∴ 当0≤x<8时,由y=2x+68≥80,解得 6≤x<8。

由上题题解可知,学生注意力的理想听课状态为6~8分钟最佳。因此,选择10~15分钟的微课制作成视频本身就是一个误区,不能使微课效果达到预期目标。

(3)微课的应用环节存在误区

微课可以应用于课前的知识回顾与预习、课中知识点归纳与提炼,也可以在课程的尾声采用交互式的微课程实现巩固学习知识之目的[9]。经笔者调查,54.14%的一线教师认为应该在课前使用微课,16.18%的人认为应在课堂上使用微课,另有29.14%的教师认为应在课下使用微课。郑小军指出微课应用方式单一,忽视微课在课前学习、课后学习、翻转课堂、说课评课、教师网络研修、教师培训等方面更重要的作用[3]65。究竟微课的哪一种应用方式更有利于课堂效果的提升呢?如果课上运用微课教学,不仅与传统的多媒体课件差异不大,还会造成授课时间的缩水,影响授课进度;倘若课后运用微课教学,教师、学生与知识之间的链条关系不紧密,不符合以学生为中心的新型教学模式;如果课前运用微课教学,既能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独立思考的意识,又能促进师生、生生之间的讨论。综上所述,课前的微课、课中的授课内容和课后的微课讨论三者之间应是螺旋式上升的过程,环环相扣,在最短的时间内使网络资源的利用达到最大化。因此,课中微课、课后微课的应用都是对微课教学模式的一种误用。

2.学生问卷调查分析

在课前微课使用情况统计方面,问卷“大学英语微课教学模式问卷调查表(学生版)”主要关注视频观看的便捷及效果。60%的学生认为微课视频下载操作简单,观看流畅。但是,仍然有近30%的学生认为视频学习存在一定困难。经过调查可知,学生的经济状况差距较大,为数不少的学生来自农村,仍需要助学贷款才能够完成学业,因此,并非所有学生都能够拥有可以下载和观看视频的设备。另外,由于实验班的学生都是二年级学生,因此紧张的课程也可能是学生不愿意在课前花时间的原因之一。但是,对于视频的内容、是否节约时间等问题还是持肯定态度。

对于课中学习情况,大部分同学对于微课教学中的教学环节非常感兴趣,尤其对于生生之间和师生之间的讨论交流及其产生的效果颇为认同。调查结果显示,74.14%的学生会利用互联网搜索资源,这说明微课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但仍有25.86%的学生不会利用互联网查找其他教学资源。因为班内近30%的学生没有自己的电脑,他们不得不去网吧或者学校电子阅览室花线上网,因此不能花费更多的时间查阅相关资料。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认为课堂练习和讨论的时间略显紧张,究其原因可归纳为:练习和课堂活动的数量及难度偏大; 学生没有在课前进行有效的学习,致使课上有效时间严重缩水。

从学习效果评价方面来看,大多数学生还是比较认同这种关注学习过程的评价方式。超过80%的学生表示微课教学大大提高了学习的主动性,全班学生都赞成将平时成绩纳入期末总评当中,这说明学生期望得到任课教师对他们努力和进步的认可。

从课后微课使用情况来看,近60%的学生表示倾向于参加有微课的大学英语课堂的学习,学习的质量有所保证,对理解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际的能力的提高有一定的帮助。同时,学生也期待着这一教学方式在其他科目中的应用[10]。

四、结论

(一)研究结果

本研究在设计制作和使用微课教学视频的过程中规避了微课在大学英语教学应用中存在的三个问题,即微课内容选取的误区、微课设计开发的误区和微课应用环节的误区,并提出适合大学英语课堂应用的教学模式,即“课前微课+课中答疑+课下讨论”模式。通过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新视野大学英语4》课程的教学实践,笔者发现在《新视野大学英语4》课程中采用“课前微课+课中答疑+课下讨论”教学模式是可行的。该模式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条理性,调动思维的独创性,而且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口语表达能力。最重要的是让学生能够随时随地介入最优质的课程,通过教学反馈提升自主学习的能力,这样学生的学习过程才变得完整。

(二)研究局限及未来研究方向

由于教学时间短,教学任务重,微课视频的制作不够精良,知识储备不够丰富。希望以后能建立专属微课的资源平台,组建不同学科的微课制作团队,创作出更多更好的微课视频供师生资源共享。微课教学模式对于高校英语教师既是机遇,又是挑战。首先,它对教师的教学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次,微课制作步骤繁琐,后期处理要求教师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和娴熟的多媒体操作技术;最后,微课的制作既要体现专业性,又不失艺术性和趣味性。如何更合理有效地设计课堂活动,让学生充分体会微课教学模式带给他们的乐趣,也是今后研究英语教学的新课题。

[1]方其桂.微课制作实例教程[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5.

[2]胡铁生.微课、慕课的建设误区与发展建议[J]. 上海教育,2014(4):71-75.

[3]郑小军. 微课发展误区再审视[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6(2):61-66.

[4]梁佳,卢雯君. 浅谈微课在应用技术大学的应用[J].商,2016(4):218.

[5]郑小斌. 高职院校微课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5(3):88-90.

[6]仇慧.基于翻转课堂模式下的大学英语教学的研究[D].大庆:东北石油大学教育技术学院,2014.

[7]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11(10):61-65.

[8]黎加厚.微课程教学法与翻转课堂的中国本土化行动[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4(7) :7-9.

[9]郑佳.新媒体时代微课助力课改:“煨”出教学新滋味[N].中国教育报,2014-8-8.

[10]汪晓东,张晨婧仔.翻转课堂在大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以教育技术学专业英语课程为例[J].现代教育技术,2013(8):11-16.

(责任编辑:吴 芳)

本刊加入《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的声明

为了适应我国信息化建设的需要,继续扩大学术交流的渠道,《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于2004年1月加入中华人民共和国科技部《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其作者著作权使用费与本刊稿酬一次性给付,免费提供作者文章引用统计分析资料。如作者不同意文章编入该光盘版和数据库,请在来稿时声明,本刊将做适当处理。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编辑部

An Applied Research on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Based on Micro-lecture Teaching Model

Cai Ning, Jin Fan, Song Jie, Fu Rui, Wang Jing

(College of Foreign Language, Hebei Normal University of Science &Technology, Qinhuangdao Hebei 066004, China)

Micro-lecture, a new teaching material, is applied in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which exploits the new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model. However, most applications are mere formality, which exists many mistakes and influences the teaching effect. According to the problems in the application of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this thesis proposes a new teaching model, that is “micro-lecture before class+questions in class+discussion after class”, that is the problems of content selection, design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link, takingNewHorizonCollegeEnglish(Book 4) as an example to design and develop the demonstration study of micro teaching model in college English. The result shows this model can improve the application of micro-lecture in college English class and enhance students’ abilities of practice and oral expression, aiming at providing some reference to the study of micro-lecture model in teaching and learning of college English.

micro-lecture teaching model; college English; applied research

2016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基于‘互联网+’的大学英语微课应用误区与对策研究”(20160404113);2016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当代文学语篇的认知诗学研究”(HB16YY024)。

2017-04-26;

2017-05-22

蔡 宁(1984-),女,河北省枣强县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英语教学、英美文学研究。

10.3969/j.issn.1672-7991.2017.02.016

G623.31

A

1672-7991(2017)02-0088-06

猜你喜欢
实验班误区微课
山西农大乡村振兴“双创”实验班开班
行知实验班
实验班以情促教教学策略谈
微课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冬季洗澡的误区
三角恒等变换中的误区警示
2018年理财,要警惕这些误区
卓越司法人才培养实验班的小样本考察(2014-2017)——以安徽师范大学法学院13级实验班为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