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褐斑病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
苹果褐斑病主要危害叶片,也可侵染果实。叶片发病因苹果树品种和发病期的不同而表现为3种类型病斑:
1.同心轮纹型。叶片正面病斑圆形,暗褐色,直径1~1.5厘米,叶片变黄后病斑周围保持有绿色晕圈,后期病斑中出现黑色小点排列呈同心轮纹状。
2.针芒型。病斑较小,无一定形状,周围似星芒状向外扩展,病斑常遍布全叶,后期病叶变黄后病斑周围仍保持绿色。
3.混合型。兼有圆形和针芒型的特点,病斑大,近圆形或不规则形,暗褐色,边缘有针芒状黑色菌索后期叶片变黄,周围仍保持绿色,病斑上散生许多小黑粒点。果实发病时,在果面形成边缘清晰的褐色、凹陷的椭圆形病斑,病斑上散生黑色小粒点。发病部位果肉变褐,坏死组织呈海绵状干腐。
褐斑病病菌以菌丝、菌丝束、分生孢子盘或子囊盘在落叶上越冬,4~5月遇到适宜降雨即可产生分生孢子或子囊孢子,从叶片的气孔、伤口或直接侵入,发病后病斑产生的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可多次再侵染,5月底至6月初可见病斑,7月达发病盛期。潮湿是越冬病菌产生孢子的必要条件,多雨是此病流行的主要条件,春季降雨早且多,夏季阴雨连绵,此病发生重。温度主要影响病害的潜育期,在较高的温度下,潜育期短,病害扩展迅速。地势低洼、树冠郁密通风透光不良、树势衰弱的果园发病较重。
防治苹果褐斑病要主动出击,立足于“早”,着重于“防”。
1.加强田间管理。多施生物有机肥,增施磷、钾肥。尽早疏花疏果,增强树势,提高抗病力。合理灌水,幼果期及果实膨大期要依土壤墒情合理灌水,夏季雨水多时,要做好果园排水,降低果园湿度。合理修剪,平衡树势,保持园内通风透光。分期分批地认真清扫落叶,集中深耕。
2.合理用药。病害应在尚未发病或发病初期尚未蔓延流行之前进行防治。不同果区应根据当地气候条件等具体情况决定用药次数及时间。一般花后至幼果期(5月中上旬)喷施2次保护性杀菌剂可有效控制整个生长季节苹果褐斑病的发生(每间隔15天左右喷药1次)。如春雨早且降雨量大,喷药时间应提前。同时,结合春夏季的雨季长短和降雨次数,在6月下旬至8月上旬期间喷施2次内吸性杀菌剂可有效控制当年病害的危害(每间隔15天左右喷药1次)。
保护性杀菌剂可选用1∶2.5~3∶200倍波尔多液,或5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或70%丙森锌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等。内吸治疗性杀菌剂可选用25%戊唑醇可湿性粉剂2000~2500倍液,或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颗粒剂1500~25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
【国家苹果化肥农药减施增效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项目(编号:2016YFD0201100)】
(冯浩 高小宁 黄丽丽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物保护学院 陕西省杨凌区邰城路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