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 红,冯秀花,周志勇,王连群,林正辉,祁成年
(1.塔里木大学动物科学学院,新疆阿拉尔 843300;2.塔里木畜牧科技兵团重点实验室,新疆阿拉尔 843300;3.新疆兵团第十四师一牧场畜牧兽医工作站,和田 848306)
研究简报
昆仑山区牧场肉羊杂交组合效果分析
雷 红1,2,冯秀花3,周志勇3,王连群1,2,林正辉3,祁成年1,2
(1.塔里木大学动物科学学院,新疆阿拉尔 843300;2.塔里木畜牧科技兵团重点实验室,新疆阿拉尔 843300;3.新疆兵团第十四师一牧场畜牧兽医工作站,和田 848306)
昆仑山区牧场利用引进的阿莱羊、黑头萨福克羊和白萨福克羊与本地新疆细毛羊进行杂交试验。结果表明:F1羊表现出了良好的杂交效果,各杂交组合F1羊的初生体尺指标均极显著高于本地新疆细毛羊(P<0.01);2种萨福克羊杂交组合的初生重和3月龄重均极显著高于本地新疆细毛羊(P<0.01)。说明在新疆昆仑山区引入国外优良的肉羊品种改良当地新疆细毛羊,杂交优势明显,杂交效果好。
昆仑山区;肉羊;杂交组合
新疆昆仑山区牧场因自然条件所限,整体属于落后地区,大多养殖本地的地方品种或细毛羊,以养羊业为主的畜牧业还处于传统粗放水平,羊品种低劣单一、羊只单产性能低下、饲草料利用率低、产肉性能较低。近几年因羊毛价格偏低,昆仑山区引入国外肉用绵羊品种进行经济杂交以提高经济效益。本试验通过分析不同杂交组合模式F1生长发育及初生体尺情况,探讨不同杂交组合肉羊的性状指标,为充分利用杂交优势,推动肉羊产业化发展提供科学依据,也为今后昆仑山区牧场肉用羊的推广利用提供参考。
1.1 试验点的生态环境
昆仑山亚门草原属温暖带极端干旱荒漠山区气候,海拔2500~3100m,年降水量120mm,年蒸发量2300mm,无霜期180 d左右,极端最高气温40.1℃,极端最低气温-24.6℃,平均气温12.2℃,年积温2 792℃,昼夜温差较大(10~15℃)。
1.2 试验时间和地点
本试验于2015年10月—2016年8月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地区的昆仑山亚门草场(属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四师一牧场)完成。
1.3 试验动物及杂交组合设计
试验母羊均来自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四师一牧场的山区牧场,为新疆细毛羊,采用人工授精的方法进行配种。共设计4个杂交组合(1个对照组Ⅰ和3个试验组Ⅱ、Ⅲ、Ⅳ)。Ⅰ组(新疆细毛羊):新疆细毛羊()×新疆细毛羊(♀);Ⅱ组(阿新羊):阿莱羊()×新疆细毛羊(♀);Ⅲ组(黑新羊):黑头萨福克羊()×新疆细毛羊(♀);Ⅳ组(白新羊):白萨福克羊()×新疆细毛羊(♀)。每组试验羊100只。
1.4 方法及测定项目
试验母羊全部来自同一个羊群,年龄2~4岁,在发情季节每天早晚各试情1次,采用间隔12 h的2次授精配种法,根据发情母羊数量4个杂交组合每天配种相同数量。羔羊出生后,在首次哺乳前称初生重、测量体高和体长。羔羊满3月龄的晚上称体重。对试验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1.5 饲养管理
所有试验羊在同一群内采用放牧加补饲的饲养方式,对照组和试验组羊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饲养管理。
2.1 不同杂交组合不同阶段的体重比较
从表1可以看出,3种不同杂交组合的F1羊都表现出了较好的杂交效果,其中Ⅲ组和Ⅳ组的F1在初生重、3月龄体重方面与对照组间差异均极显著(P<0.01),Ⅱ组与对照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Ⅲ组和Ⅳ组的F1羊初生重与对照组相比分别提高了50.00%和41.90%,3月龄体重分别比对照组提高了21.27%和14.92%。Ⅲ组和Ⅳ组的F1羊初生重、3月龄体重差异均极显著(P<0.01)。3种杂交组合中黑头萨福克羊()×新疆细毛羊(♀)的F1羊初生重、3月龄体重最高,白萨福克羊()×新疆细毛羊(♀)的F1羊次之,阿莱羊()×新疆细毛羊(♀)的F1羊最低。
表1 不同杂交组合不同阶段的体重kg
2.2 不同杂交组合初生体尺比较
从表2可以看出,3种不同杂交组合的F1羊在初生体尺方面都表现出了较好的杂交效果,各杂交组合与对照组相比均差异极显著(P<0.01),其中在体高方面,各杂交组合F1羊分别比对照组增高1.68、10.6和12.5 cm,以白萨福克羊()×新疆细毛羊(♀)的F1羊体高最高,黑头萨福克羊()×新疆细毛羊(♀)的F1羊次之,阿莱羊()×新疆细毛羊(♀)的F1羊最低;在体长方面,Ⅲ组和Ⅳ组的F1羊间差异不显著(P>0.05),Ⅱ组的F1羊初生体长与对照组相比有所下降(P<0.01)。
表2 不同杂交组合初生体尺cm
不同杂交组合羔羊在生长发育方面表现出不同的特点,这已得到国内学者的试验证明。吴荷群等[1]在五家渠市利用萨福克羊与本地新疆细毛羊进行杂交,其F1羊初生时的体重、体高和体长分别为5.04 kg、38.2 cm和30.8 cm,分别比本地新疆细毛羊提高了31.9%、3.24%和8.07%。张亚军等[2]利用无角陶赛特羊与本地藏羊杂交,其F1羊初生时的体重、体高、体长分别为3.83 kg、31.76 cm和32.07 cm,与本地藏羊的2.92 kg、30.93 cm和27.54 cm相比,分别提高了31.2%、2.68%和16.45%。不同杂交组合对F1羊生产性能的影响除了亲本外,还与地理环境条件有关[3]。在本试验特定的生态环境条件下,不同杂交组合的体重均有提高,初生体尺方面也有很大幅度的提高。
以黑萨福克羊为父本与本地新疆细毛羊杂交,其F1羊具有生长发育快、饲料报酬高、肉品质好等特点,且各项指标均优于其他杂交组合,杂交优势非常明显。表明在新疆昆仑山牧场引入国外优良的肉用品种——黑萨福克羊改良当地绵羊可取得较好的效果,是本地发展肉羊的最有效杂交组合。
[1] 吴荷群,陈文武,刘彩虹,等.萨福克羊与新疆阿勒泰羊、细毛羊杂交F1生产性能测定[J].中国草食动物科学,2013,33(3):72-74.
[2] 张亚军,周佰成.肉羊杂交组合杂交效果分析[J].家畜生态学报,2011(4):15-17.
[3] 王公金,聂晓伟,花卫华,等.肉用杜泊绵羊与湖羊和小尾寒羊杂交对比试验[J].江苏农业学报,2007,23(4):317-321.
S826.2
A
2095-3887(2017)04-0067-02
10.3969/j.issn.2095-3887.2017.04.019
2017-05-21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少数民族聚居团场科技特派员科技帮扶行动(2013AA002)
雷红(1966-),女,高级实验师,主要从事实验教学与中草药研究。
祁成年(1965-),男,教授,主要从事动物遗传育种和动物生产技术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