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鹏飞 陈 静/文
如何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安鹏飞 陈 静/文
文化是民族之根,民族之魂。从古至今,文化的兴盛总是支撑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伟大的中华民族之所以能经历五千年人类文明史的风风雨雨经久不衰,在于我们形成了并拥有了博大精深的传统优秀文化,从而使我们骨子里注入了中国人特有的民族精神和强大的凝聚力。
5000年历史的积淀形成了中国文化,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因为中国文化而璀璨。它不仅是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而且是将各具特色的民族紧紧团结起来以促进和维系国家统一的精神纽带。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延绵悠长;兼容并蓄,和而不同。从农民战争最高峰的金田起义、“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到资产阶级变革社会制度初步尝试的维新变法,再到推翻几千年封建统治的民主革命,其间既有轰轰烈烈狂风暴雨式的革命,也有春风细雨般的变革,虽然采取的方式不同,但是目的只有一个:守护并捍卫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正是由于拥有着博大精深的优秀文化,才能使中华民族在历经重重磨难后仍然以挺拔的身姿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才会让中华文明在历经五千年的风风雨雨后仍具有旺盛生命力。这洞若观火地体现了中华五千年文明的魅力。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和灵魂。中华民族是一个包容的民族,中华文化是一个多元的文化。立足于长期的社会发展和生活实践,中华民族从历史发展过程的不断交融和碰撞中汲取营养,逐渐形成了以天下一统为核心的国家观、人伦和谐为主题的社会观、兼容并蓄为旋律的文化观、勤俭耐劳为基础的生活观等为主要特征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承载着对中华民族源于内心深处的精神追求。它不仅是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坚毅的心灵支柱和源源不断的动力,而且是世界文明高速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心灵的归宿。中华民族是一个崇尚精神生活的民族。中国人历来都在为精神世界的丰裕而勤勤恳恳的努力。尽管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可是在千千万万独特的个性中无不蕴含着中华文化的共性。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影响着中国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它不仅是中国人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而且潜移默化地成为了中国人日常生活的行为准则。中华传统文化中所提倡的仁、义、礼、智、信等从古代起就为人们精神世界的丰富而积淀了充足的养料,这也是中华传统文化最扎实的根基。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在岁月的洗涤中逐渐地积淀在了在每个中国人的内心深处,深刻影响着世世代代的炎黄子孙。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本原和脉络,是我们共有的心灵归宿,是中华民族生存、成长、腾飞的重要支撑。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根本动力。中华民族在千锤百炼中铸造了雄浑的民族精神,也创造了举世闻名的中华文明。然而遗憾的是曾经的“雄狮”却以屈辱的姿态进入了近代史。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仅肩负着中华民族历史传统传承的重任,更是当代中国人源于内心深处最诚挚的呼唤。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承载着几代仁人志士的希望和追求。不管经历多少苦难,不管遭遇多少挫折,中国人民实现民族复兴的初心从未有过丝毫的动摇。在孙中山先生“振兴中华”口号的号召下,顽强拼搏的中国人民便踏上了为实现这一目标而浴血奋战的征途。这一路是何等的艰辛,而面对这一光荣而艰巨任务时的决心、勇气、行动力一直在传承着。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团结并带领着全国人民不屈不挠、顽强奋斗。经过无数次的探索和艰难的挺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我们正在一步步接近实现梦想的目标。在推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进程中,优秀传统文化重要的作用极其突出,它不仅是根本动力,而且发挥着指南针的作用。正是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指引下,中华民族才能在纷繁的世界海洋中开足马力,奋勇前行。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促进世界民族大一统的尊崇信仰。纵观历史,中国曾为世界大融合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就像恢复古代奥林匹克竞技在内的欧洲“文艺复兴”,中国的传统文化就发挥了重大作用。不仅如此,兼容并包是中华文化的重要品格。中国传统文化具有开放性与兼容性,对外来文化可以很好地汲取、借鉴和消化,因此能有效推进中西文化的交融。它是促进世界和平发展的“润滑剂”和“助力器”。大一统是中华民族血脉中的价值精髓。崇尚统一是中华民族数千年历史发展进程中恒古不变的优秀传统。中华民族的志士仁人始终以统一和强大作为最高的追求目标。中华民族的多元性的统一造就了中华文化的多样性的统一,正所谓“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也正是这样的胸怀,逐渐增强、扩大了中国传统文化对世界的影响力、感染力,为实现世界民族大一统点燃了希望,为推动全球各国的互惠互利友好发展描绘了壮美蓝图。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中国的传统文化自然也不是一天就能形成的。它是在历史这条奔流不息的长河中积淀而成的。我们不能只承认中华文化的精华,而忽视其糟粕。对待传统文化应采取扬弃的态度,不应全盘否定或一味肯定。时代在变迁,人们对文化的理解和追求也在不停的改变。传统文化只有适应新时代的需要,才能经久不衰。因此,对待传统文化不能盲目继承。任何民族文化要延续发展,都离不开勇于借鉴和善于吸收优秀的外来文化,这需要对世界上其它文化保持一个开放和兼容的态度,而不是闭关自守、夜郎自大。百年耻辱的历史告诉我们,落后就要挨打。于国家是这样,于民族文化也是同样的道理。中华民族复兴必须以弘扬中华文化为奠基,而中华文化之所以能够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创造力、感召力和凝聚力,是因为它兼收并蓄、博采众长。弘扬中华文化,需要我们积极开展与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和碰撞,合理借鉴吸收适合中华文化发展的内容,为中华文化注入新鲜的血液,保持中华文化的生命力,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中华文化是属于过去的,同时属于现在,更要属于未来;它不仅属于中国,也属于全世界。
(一)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需要全面认识中华五千年的文化
文化是一座包罗万象的宝库,在对这个宝库进行探索时,我们需要正确的态度,只有正确认识、恰当评价中华文化,才有利于中华文化的创新。中国人的血液里包含着,“仁、义、礼、智、信”的价值观念,也包含着“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精神追求。中华文化需要适应当代社会,也离不开与现代文明相协调,既要将民族性贯彻到底,又要融入时代性的气息。在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过程中,我们必须更加全面客观地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须传承中华传统美德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自古代起我国便形成了以“仁爱”思想为核心的一系列传统美德规范,我们倡导“君子坦荡荡”的人格品质,我们坚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处事原则,我们弘扬“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民族气节,我们传颂“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这些都是中华传统道德规范的生动写照。传承中华传统美德是我们义不容辞的光荣使命,也是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必由之路。
(三)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须重视和加强对国人的历史教育
中华文明五千年源远流长,一脉相承。我们的祖先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创造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颗璀璨的明珠,中华民族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中华民族精神荟萃于中国历史发展的各个时期,它蕴含于中国历史发展的基本史实。读史使人明志,对历史文化和传统认知越深,就越能产生强烈的历史责任感和民族情感。只有系统接受历史教育,增强人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才能将中华民族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牢牢扎根于心底,才能自觉自信地把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己任。
自古强大的民族都是重视文化的民族。我们中国被称为文明古国,经千年颠沛而魂魄不散,历万种灾厄而总能重生,就是我们有浓厚的文化支撑。文化是人类灵魂的净土,是立国之本,是强国之基。我们作为新时代文化的传承者,要始终谨记,传承文化最单纯最基本的目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作者单位:中共浙江省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