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式美与个体赏别

2017-08-09 19:14李冰
海外文摘·艺术 2017年1期
关键词:吴冠中物象万物

李冰

(铁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辽宁铁岭 112000)

文化 CULTURE

形式美与个体赏别

李冰

(铁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辽宁铁岭 112000)

何为形式美,形式美的法则如何体现,透过体现状态,总结出个体在创造美的形式、美的过程中对美的形式规律的经验总结和赏别概括。其大致可分为几个方面即:对称与均衡、协调与突破协调、调和与烦闷、节奏韵律与规律重复等。研究并探索形式美与个别赏别的有机融合,并能够培养人们对形式美的接受程度,向导人们更准确地去创造具有美的事物,掌握形式美的感受,能够使人们更自觉地运用形式美的韵律去表现美的内容,达到个体赏别与形式美的渐进影响力。

形式美;个别赏析;物象;体味

1 何为形式美

在开篇的时候就提到,何为形式美?这不仅是句问号,更是像播种一样,需要个别赏析体会后,方可总结出来的一种感觉。形式美是一种具有相对抒发性的“抒写情怀”。它与美的形式之间有质的区别。之所以叫它“抒写情怀”是因为在每一位认真对待绘画人的心中,都有一个放肆的孩子情怀,这种情怀是与个体赏别后分不开的,个体在对待物象的体会是完全不同的,这一点受多方面的影响,有来自家庭、来自个体成长、社会感受度等等方面,但是当在绘画过程中,这种赏别的释放程度就依着个体对于形式美的天然感官了。美,在自然界里是有其规律性的,而规律性的本质体现多是自由的感性形式,也就是显示个体本身对于形式的感性体会。那么,在形式美与美的形式之间就存在多方面的差别;首先,它们所造的内容就有不同,美的形式在于非人类给于的自然界内容以及类人类物象,是具有规律性的、天然性的、以及存在感的、并且美的形式是天然的教科书,提供给个体赏别的有利形式美的根源。而形式美则是基于个体在足够拥有美的形式论调基础上,抒发个体、总结经验、体会输出。形式美所体现的是个体赏别后所呈现的部分内容,它与美的形式所要表现的物象是具有相成的关系的,而非单独呈现出形式所呈现的形式,是有其规律可循的。

其次,形式美和美的形式存在效果不同。美的形式是内容包含万物的体表物象,是美的感性外观形态,而非个体赏别体会所给予的。而形式美多是个体赏别后对于其物象的个中体会,具有独立的审美特性。构成形式美的主要内容并没有什么规律,从多重的角度出发,即形式美的法则主要有整体中透着不规则、对称中透着不平衡、主基调中透着副调、平稳中又透着不和谐、主与次不分、调和中又透着强气、是个体在体会活动中不断地揣摩以及感受,并总结出来的美,在经过美的历练,通过个体赏别所输出的大致体会罢了。

2 个体赏别

何为个体赏别?个体即以有感受、感觉的生物通过对大自然美的体会后所有出的一种超高情怀,赏字,带有观赏、体会、体味之意,用于产生物象以及在赏与不赏之间徘徊之意。而这个别字,更是需要体会、甄别、运用后方可用之,大有高于及溶于万物之意。所以,个体赏别,旨在个体的体会输出并与产生共鸣用之。但万物生长自有万物不同的感官世界,所以,在体会这个成面上也就存在万家意识形态了,这也是形式美在“形”中的魅力所在,万物皆有形,却又不在形中,万物皆无形,却有其形的规律可循中,可谓个别赏别在形式美中,却有跳脱了这形式美,因为其固有的形式是无人能够说清楚的。在关于绘画的形式美中,也有些许代表画家,因其生长环境、成长环境、体会自然以及感受物象不同也在这论调中给出了别样思维。

3 吴冠中与形式美与个体赏别

吴冠中的形式美理论在当时一经提出就引起了业界不小的波澜,而著名的笔、墨论也遭到不少人的抨击,其实,这与其出生环境、成长经历、外界视野拓展以及多年沉淀的写生经历不无关系,是在经历了美的形式后通过个体赏别所产生的形式美,其中的话语可体会,而不可只听其浅表,那方是没有真正回味过这滋味的。吴冠中把美品爵出了个体的独特味道,美在形式,也在形式中体味美,他经常说;文盲不等于没盲,却也如此,美的形式,重感受,找体味,重渗透,找平衡点,不注重过这个词,而在于形式中美的体现,不多一分,同时少一气则僵,万事万物皆有其给及的参考价值,而能不能禅透各种形式,找其规律,抒发美感,这就要凭空本事,个别而论了。那么,在其绘画的作品中,由于受早年西方后现代绘画风格的影响,其开放性的绘画思维以及其严禁的精神思维导向成为其最有绘画特点的标志。在《黄河》系列中,并没有发现运用写实的手法去展现黄河的波澜壮阔,而是通过其形式美的规律找寻,运用及其简练的手法,多重样线的笔触去表现河流的运感,气势上并无半分的削弱,反而能够使人体会一、二,并感慨;这心中得装的了多大的世界,才能够透过个体赏别把黄河表现的如此如此。在吴冠中的“笔墨等于零”之论中,中国画的笔、墨最大的特点就是具有独立的开创性表现。他把笔、墨的运用范畴扩大为“画面所用的任何手段”,笔墨“价值源于手法运用中之整体,真正该反思的是作品的整体形态……”。当然,中国画的笔墨并不单纯是一种媒介,很多时候它也是个别赏析的一种情感输出,而“它”被运用的刚刚好,所以,在其论调中“笔墨等于零”指的正是一种纯粹媒介式的笔墨。吴冠中反对的是纯粹的媒介表达。说吴冠中的形式美,可在其水墨设色中找到些许答案,在其大量的风景写生中,有千姿万态的万物语言表现,在其写生的过程中,历经万物姿态后而出现的意识形态总结正好与其赏别的思维产生效应,而遵循形式美的自有规律以最为自然的状态呈现也就体现出了其在绘画道路上所追寻的似而像的表现手法,国画的表面不纯粹就在于不注重传统笔、墨与构成,而在油画的表现内容上就将笔墨的体会,以及所探索的形式美发挥出来,而对形式美的感悟体现了对自然的观照,理想是人最终与自然融为一体。这很大程度上体现了中国的审美思想。吴冠中注重抒情,他在作品中注入深厚的感情。这种抒情是带有一种“终极目的”意味的美学追求[1]。

观吴冠中的形式美可见其抽象的艺术形态,在其法国求学的阶段正是其对于绘画表现懵懂而较真的时候,他崇拜“凡.高”,但又苦于找不出自己的绘画领域归属,所以,在看过大小画廊后毅然选择回归故土,去寻找自己的出处,进而找到美。作画一定要有形象是吴冠中的主张,所以他的形式美是其生活体味的源处,从生活升华的作品比做筝,高入云天,但不断线,那是与人们产生这一领域共鸣的方式,而联系了启示作品灵感的生活中的联系之线,即绘画要有形象而不能完全抽象,又可以讲个体的绘画语言进行交流,在其绘画中创作中风景画往往是先有了形式,先发现了具形象特色的对象,再考虑其在特定环境中的意境。吴冠中说:从波洛克令我想起潘天寿与勃拉克,我发现他们某些作品中结构的一致性,这无疑不透露着形式美中的联系与规律。那么,在他的教学之中。吴冠中说: 渐江的画面着墨无多,他以挺拔的瘦线来分割平面,艺术效果主要体现在平面的形体变化之构成中,予人空旷、疏淡、清雅之感。而石溪则用秃笔粗线,在浓、淡、枯、湿中组成密密麻麻层层叠叠的山峦,这也是在美的形式中发现形式美,并做个体赏别后的总结,在其写生的对象中,吴冠中运用大量的线条,少量的直线,运动的曲线,其树木、平坡、烟霞,都统一在扭曲的运动感中。形式构成中的味道关联着作品的艺术生命,但绘画中的形象往往受自然物象形式的给予,从而产生无限的可能,可能这样表现,特可能那样描绘,这是自然界的宽泛,也是个体应具有的胸怀。能从客体形态中抽出其形式美之构成因素,赋予作品以独特的美感和、独特的腔调,这是个体赏别的最为重要的一面,也是作为绘画过程中体会最佳的过程,因其可意会、可影响、可言传所以,今天受这种思维领域绘画的人也是泛泛云云的。

我们在传统作品中分析其形式规律,发现其美的韵律,体会其对于美的运用,感叹于其对于美的表现,认识其独特风格之由来。是对于美的推进,也是对于美的领域的拓展,不拘泥,并在中国传统建筑的领域、工艺领域、纹样领域等方面分析其形式美的体现。中国古代的建筑装饰,少数民族的民俗图样,大河山川的气势样态,无不体现出这种形式美的转型体现,而吴冠中又将他的抽象美放在形式美的核心之中,这也就是吴冠中的绘画的形式美的范围,可见吴冠中的这种形式美是将本来作为独立发展的形式构成作为个体赏别后的意向呈现了。当然,不管是形式美还是个体赏别都只是作为绘画以及发现没的历程中经历过的过程,就其本身是在万物的和谐中自然发展的,而后知后觉中,又可以找出新的方向来,并与其共勉。而作为永恒的定律又会成为经典精神方向,指导并影响这前仆后继的思想者用以铺路光明。

[1] 吴冠中.我负丹青[M].人民文学出版社,2015.

I06

A

1003-2177(2017)01-0028-03

李冰(1981—),女,辽宁铁岭人,硕士研究生,毕业于沈阳师范大学,讲师,研究方向:美术。

猜你喜欢
吴冠中物象万物
万物皆可折
万物生
春江水暖
物象几何——新艺美固整木展厅
如何与物象相处
记叙文构思之“物象法”
吴冠中追画
吴冠中追画
吴冠中追画
武术文化中“物象与兴象”的博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