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公安院校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2017-08-08 11:03孙艺桐
科技资讯 2017年19期
关键词:考核方式现状问题方法策略

孙艺桐

摘 要:公安院校是公安机关高素质人才培养和输出的主要阵地,是加强公安队伍建设的源头和基础。随着时代的变迁发展,社会对公安院校创新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此公安院校要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不断转变教育理念,进行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以期不断提高公安队伍的战斗力,满足新时代社会治安形势的需求。该文主要通过分析当前我国公安院校在人才培养方面的现状和问题,提出新时期公安院校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策略,为我国公安院校未来的创新发展提供某些参考和建议。

关键词:现状问题 课程体系 考核方式 方法策略

中图分类号:D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7)07(a)-0214-02

自从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六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公安院校公安专业人才招录培养制度改革的意见》以后,各地公安院校在教学培养等方面都适时做出了调整。公安院校作为我国高等院校的独特组成部分,不仅担负着公安人才培养和输出的重任,同时还影响着社会的治安与稳定。众所周知高校的核心工作是教育,根本任务是培养,公安院校作为其中的独特组成更应该突出地方性和行业特点。对此我们更应该深入探索具有鲜明特色的公安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切实增强公安人才培养的竞争力与实战性。

1 公安院校人才培养的现状与问题

1.1 课程体系不够科学

目前,公安院校在人才培养方面还没有形成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办学观和发展观,还没有脱离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甚至不少公安院校在实际教学管理工作中仍然遵循以传统学习型课程为主的模式,没有细分理论课程、实践课程、专业课程等模块,导致教学内容缺乏科学化与精细化,授课过程中依然采用填鸭式或灌输式的教学方法,而没有充分利用多媒体等先进的教学手段增加师生交流互动的速度,没有真正实现尊重和启发学生,不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公安人才培养需要充分考虑地方特点,不同地域由于实际情况不同公安工作的重难点也不尽相同,因此在培养公安人才时也应有所不同有所侧重。但当前国内绝大多数公安院校在实际教学中都是偏重于理论讲授而忽视实践教学,导致实践教学课时严重不足,甚至很多学生直到毕业时都只是纸上谈兵,没有任何参与实践工作的经历,更遑论不同地域公安工作的重难点之别了,而这必然会影响最终的人才培养效果。

1.2 考核方式有待优化

目前,我国绝大多数公安院校人才培养的考核制度并不完整,很多公安专业的专业课考核都是以卷面考试为依据,实践考核偏少,即使有实践考核可能也是更多地集中于体能测试方面而与实战演练结合的相对较少,更没有语文、英语、计算机等科目的测查,而这些内容的缺失不利于全面提高公安人才的综合素养。随着社会的进步发展,当前公安犯罪的形式和手段也是层出不穷,如果新时期公安干警没有过硬的本领和素质,则在实际工作中不仅会面临很多掣肘,更会面临诸多危险。因此我们在明确公安院校办学理念的前提下必须打破传统的考核方式,努力培养理想信念坚定、道德品质高尚、人文底蕴深厚、专业素养良好、创新能力卓越,具有国家情怀和担当精神的应用型创新型公安人才。

1.3 缺乏创新意识理念

综合性与实践性是公安专业的显著特点,因此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尤为重要。但现阶段很多公安院校的课程设置几乎都是以理论课程为主,即使有综合实训或综合演练也多是以验证性实验为主,即学生通过课本提前得知实验结果,因此只需要机械地重复实验步骤即可而缺少对具体工作原理的透彻理解和独立思考,难以给学生提供有效的创新思维训练。重要的是很多老师在设计实验实训课题时也往往是基础理论研究,缺少来自公安基层的实践应用型研发课题,这也使得很多学生抱着只要熟记实训步骤即可通过考试,无需进行创新思维的培养或创新实践的提升,自然所培养的学生也就达不到新时期应用型公安人才的要求。

2 公安院校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方法策略

2.1 树立正确办学理念,明确目标定位

新时期创新公安人才培养模式,首先要求公安院校确立贴近公安实战的办学指导思想和办学目标,更好地满足新时期公安工作的实际需求。因此公安院校必须树立正确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发展方向,针对社会的改革变迁适时做出课程体系和培养目标的调整。虽然公安院校的整体教育功能与普通高校的人才培养相似,但公安工作的特殊性不仅强调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更注重以应用型为中心的外在目标定位。因此新时期公安应用型人才不仅要具备良好的政治素养和创新意识,还要立足基层具有较强的综合素质。

2.2 优化实践课程体系,拓宽专业内涵

课程体系是人才培养过程中最基本最重要的知识框架,是课程建设的命脉,可以说课程体系的多样性和針对性会决定课程建设的深度和广度。公安院校课程体系的设计不仅要覆盖全面,而且还要与时俱进体现新时期的治安形势特点,不断推陈出新将更多新的符合公安工作实际需求的知识理论补充进教学内容,不断充实和完善教学内容的建设。即在不改变专业发展方向的基础上对原有的课程结构做出适当调整,在保证基本公安学学科内容的基础上构建涵盖特警等的新兴公安专业,加强公安学专业基础教学,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切实增强学生的适应性。而在这其中最重要的环节就是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这也是目前我国公安院校在人才培养方面亟待改革和更新的地方。对此我们可以尝试扩大实践教学的比重或是丰富实践教学的授课模式。

2.3 创新开放实训机制,推进自主学习

实践教学是当前公安院校教学的重要环节,对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不过目前在这方面做得并不理想。现阶段绝大多数公安院校还是采取传统的实践教学模式,侧重培养学生的基本能力,采取讲课+实训的教学方法,即学生通过教师课堂讲授按照固有的实验步骤进行综合实训,导致学生自主的实践创新能力得不到发挥。对此我们可以创新开放实验机制即学生可以自行构思设计实训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内在潜能,使学生在任务完成的实践过程中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

2.4 协同创新培养模式,推动警学合作

现阶段公安院校的全部工作都要以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为导向,以培养符合新时期社会需求的公安人才为中心,借力协同创新形成公安院校内部、公安院校之间以及公安院校和各级警局为核心要素的协同创新模式,打破壁垒,促进应用型公安人才的培养。对此我们需要在实际教学工作中积极与当地公安机关展开合作,寻求公安部门为学生提供部分实践工作岗位使学生获得真正的职业训练和工作体验,为学生专业能力的形成和工作经验的累积奠定坚实的基础,充分发挥服务公安实战的功能,即构建学校—警局—社会的联合培养机制,将公安院校的创新人才培养与警局和社会的实践资源共享,不断丰富培养方式,推进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最终形成公安机关与公安院校的良好互动机制,即以警局和社会的实际公安人才需求为主进行人才培养,确立互惠互利、相互促进提高的工作机制。

2.5 完善师资队伍建设,创新人才培养

教师是学生最直接的指导者和引路者,是课程建设的灵魂,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教学能力直接影响着学生专业能力的形成和提高,也决定了课程建设的质量和高度,尤其是公安专业的特殊性更需要教师具有全面系统的教学能力。因此在课程建设过程中需要切实加强教师队伍的能力素质,鼓励教师提高学历层次和加强与兄弟院校的学习交流。与此同时还可以邀请行业专家对教师队伍进行培训指导或者聘请公安实战部门人员担任兼职教师。另外加强学术研究和学术创新,通过科研反哺教学,切实提高教师的实际教学能力。

3 结语

综上所述,公安院校作为我国高等院校的特殊组成部分,不仅担负着公安人才培养和输出的重任,还影响着国家和社会的治安稳定。因此公安院校需要转变传统的教育模式,树立正确的办学理念,不断优化课程体系,制定科学的实践考核体系,最终为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服务,为社会和经济的稳定协调发展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 张宏静.新时期公安院校创新人才培养可持续发展的对策[J].人力资源管理,2015(3).

[2] 柳冰.浅谈公安院校创新人才培养与改进策略研究——以15所公安院校为例[J].公安教育,2015(3).

[3] 荆长岭.基于复合应用型公安人才培养的公安教师队伍建设[J].教育与职业,2015(3).

[4] 张斌.论公安院校创新人才培养的必要性[J].公安教育,2014(22).

[5] 闫继忠.面向实战突出能力培養应用型公安人才——“校局合作、警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公安学刊(浙江警察学院学报),2014(2):42-45.

[6] 周江.公安院校与政法院校侦查学人才培养方式比较——以四川警察学院侦查系和西南政法大学刑侦学院为例[J].青年与社会,2013(18).

[7] 赵雪.推进公安院校创新人才培养工作的有效措施[J].现代教育,2013(18).

[8] 李国强.公安院校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与突破路径探讨——以招录体制改革为背景[J].江西公安专科学校学报,2011(3):126-128.

猜你喜欢
考核方式现状问题方法策略
浅析钳工锉配技能竞赛训练的方法
新课改下初中英语口语教学的问题及对策
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探究
当前社区体育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研究
《桥梁工程》课程的试卷分析及教学改进措施
数学史与初中数学教学整合的策略研究
职业能力视角下的高职语文教学策略探讨
高校学生网络点餐现状及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