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玲
四川省成都市华阳实验小学锦江分校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能够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形象,强烈地刺激了孩子视听感受,提高孩子无意注意,大大提高孩子学习的激情。但与此同时,也有老师片面地认为它是万能的法宝,用音频代替了孩子的朗读,用视频代替了孩子的想象,用它代替了板書。我们绝不能为了用信息技术而滥用信息技术,那么,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低段教学中该如何运用呢?
一、在导入时,运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课改的今天,教材内容呈现灵活多样性,自然风光、自然现象、中外名人故事、古今变迁等无不容纳其中。教师通过图片、音频、视频、互联网等方式将无声内容转变成视听的刺激,直观形象,大大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他们学习兴趣,这是传统教学模式所不能企及的。如教学《秋天到》时通过动画flash将秋天的转变和农民丰收的样子展现出来,这是身处城镇的孩子平时难以接触的场景,通过flash的播放,为学生创造了情境,直观形象地将场景映入孩子的脑海,留下深刻印象。虽然在小学语文课本中有插图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但这内容非常有限,老师可以适时地利用多媒体进行补充和发挥。
二、在初读时,运用信息技术提高学生朗读水平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在最开始接触文章时,让学生自由读,把不会的生字词勾画出来,把不懂的地方做上标记。然后播放课文录音,让孩子静静地听别人是怎样读的,在听的过程中,特别注重不会的生字词的读音,为后续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扫清了字词障碍。这也可以避免了有些老师对自己朗读方面的担忧,运用标准的普通话音频就可以解决老师朗读不标准的尴尬现象。例如在教学《妈妈不要送伞来》的时候,让学生听第一小节音频,思考别人是怎么读的?有的孩子听了后很激动地说:“我发现她在读慢悠悠的时候读得很慢”。这时老师就让孩子想为什么“慢悠悠”这个地方要慢,孩子们能够很快反应过来词义慢悠悠就是慢的意思,所以读的时候要稍微慢一点。当孩子们明白了意思就让孩子像朗读者一样那样读。老师慢慢会发现孩子刚开始可能是模仿着朗诵者的语气、语速、语调,但慢慢的老师对个别词语的引导让孩子发现为什么要这样读,到自然而然地培养了孩子的语感,觉得就应该这样读,形成读书的本能。
三、运用信息技术突破教学重难点
在小学语文低段教学中,识字写字教学是语文教学中需要突破的重难点。在以前没有运用信息技术以前,老师一般都是利用生字卡片来认读生字或在黑板上书写生字让孩子来认。当老师用上了多媒体之后,孩子的识字变得有趣和简单了。比如在上《丁丁冬冬学识字》时,老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马字的演变,孩子们通过各个时期的马字能够很清晰明了地了解现在马字书写形态为何如此,便于记忆。
当学习禾的时候,出示禾苗的图片时,学生能够一眼看出禾的一撇是指图中的麦穗。看图识字和老师单纯的在黑板上板演、口述相比较,既省时又省力,关键孩子还更容易接受、记住。当在教学《火红的枫叶》时,我把生字和课文中出现的枫叶结合在一起,当孩子读对了生字的时候,枫叶就从屏幕上飘落,激发了孩子想去认识生字的兴趣。除此之外,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运用字理识字、韵文识字、集中识字等识字方法,通过老师精心设计课件,适时出现,大大提高了课堂有效性,突破了识字传统方法,让低段的孩子乐在识字中。
写字教学同样如此,以往我们老师总是要在课前画好田字格,在小小的田字格中板演字的笔顺和间架结构,坐在后排的孩子因为受距离的限制就只能看到老师的手在动,根本看不到字的书写样子。当运用了信息技术,老师完全可以利用word 图文分解和ppt中自定义动画来板演出字的笔顺,也可以利用专业网址输入生字让学生观察。书写生字时候,我们也可以进行及时的评价和纠错。以往我们都是把孩子的作品递到每个面前让他们看,既耗时又低效,现在通过展台的作用,直接把孩子的生字本投影出来,让每个孩子都能清楚看到,孩子们可以及时评价,老师可以在展台及时帮孩子修正,真的大大提高了语文课堂的效率。
四、运用信息技术的最佳时机
1.教学内容中人物、故事情节离学生的日常生活比较远,学生有陌生感的,可以适当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如《苹果落地》一课中出现的牛顿,大多数孩子都不了解,势必会对主题思想的理解会有一定影响。适时补充牛顿个人信息,会让孩子们了解到如此一个在学校里被老师称作“低能儿”的学生会靠着自己留心观察、刻苦专研的习惯而获得成功。孩子会通过牛顿的事迹而感悟单元主题,对大自然要有“好奇”之心。除了补充人物纵向资料外,还可以横向拓展,达到对主题的升华。如《王冕学画》一课,补充年幼时的王献之锲而不舍的练字故事。孩子们发现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对做一件事情很专注,不半途而废,最后功夫不负有心人,都在各自的领域获得成就。
2.由于学生的知识面和地区文化的差异,学生可能会对一些地方的风土人情、人文景观、生活习性等方面不清楚。这个时候会对学生理解课文有一定难度,这个时候可以充分发挥多媒体的功能。如二年级上期《丁丁冬冬学识字》时就列举的是祖国北京的人文景观,有部分孩子对此不是很了解,老师可以插入对这些景观的视频介绍,让孩子能够对自己祖国历史人文有个初步了解。在学完这个后,老师利用多媒体展示我们家乡四川著名的人文或自然景观,让孩子来当导游向大家介绍,精美的图片配上恰到好处的音乐,孩子都心生向往之情。又如《雪地里的小画家》中的雪地很难在成都看到,更别说在雪地里作画了,这个时候老师适时插入图片,让孩子初步感受北方白雪皑皑的景象,拉近学生与文本距离。
3.适时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课堂教学要有留白的艺术,“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不能给孩子的全是满的,给孩子留足空间让他们自己去想象。如在教学《手捧空花盆的孩子》一课时,留下思考在这样的国王统治下,他们的国家会是怎样?配上清扬的音乐,孩子徜徉在自己思索中,笔尖在纸上跳跃。学生在表达自己的观点时,老师可适时配合图片。
信息技术只是一种教学手段,不是万能的,不能用它来代替学生的的独特体验和思考。信息技术用的好,会提高语文课堂的效率。用得不好会适得其反。我们在引导孩子们徜徉知识的海洋时,灵活运用信息技术,提高我们的课堂效率,让孩子乐学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