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美芳
现如今,小学生的作文呈现出三种不良的态势:一是写作格式程序化;二是写作内容套式化;三是写作语言成人化。我觉得教师应当指导学生真正把写作作为自我表达、真诚交流的方式,让学生在写作中自然地、创造性地表达,在写作中发展健康的心理,养成良好的个性。
一、小学生的习作是有个性的
“文如其人”,每个学生由于他们年龄、性别、志趣、知识、能力等方面的差异,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无不带有各自不同的个性,习作中的喜、怒、哀、乐通过不同的表达方式流露出来,有的热情洋溢,有的沉稳含蓄,有的文笔优美。我们在批阅作文时发现,部分学生无论在立意、选材还是构思上,都很自然地表现出丰富多彩的个性来。
人只能由人来建树,我们教师工作的特殊意义在于教育人、塑造人,每日每时,我们面对着是几十名有血有肉、独一无二的学生,他们每时每刻都在成长,都在变化,扶植和发展他们的个性是教师们应尽的职责,对于搞好作文教学,无疑是很有好处的。
二、学生习作个性是不应压抑的
据我了解,除了少数教师对于发展学生的习作个性比较重视外,尚有相当一部分教师未行动起来,学生习作个性处于受压抑的状态。他们在作文教学中,常常凭自己的主观意愿,合我胃口者大力推崇,导致作文结构相似,题材枯乏,作文走进死胡同。乃至进了中学,仍不能摆脱旧的作文习惯。
小学生作文,就是要学习如何用恰当的语言文字去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不同的人应该写出不同的文章,体现出不同的习作个性。“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语言文字虽是通用的,但体现个性的感情是无法苛求一致的,为学生点拨思路,疏通障碍,而不应该用同一模式去束缚学生的手脚。如果教师常常千篇一律、千人一面,久而久之会影响学生习作个性的发展,更谈不上写出什么好文章了。
三、个性化的作文需要创新
齐白石曾这样告诫他的弟子:學我者在,似我者死。写作文和画画一样,要做到学而不似,生而不死。而做到这一点,最关键的是要创新。学生习作有先摹仿后创新的过程,既先入模再出格。创新的作文,学生往往能根据材料、主题的需要,安排恰当的结构形式使文章增色。还善于恰当运用倒叙和插叙引人入胜、推陈出新,增强读者阅读的兴趣。长此以往,学生每逢作文,思想便自由驰骋,形成各自独特的风格。而且,在相互影响下,创新便成了他们默默追求的目标。不同类型的人才,便是在这种熏陶下渐渐成长起来的。
学生写作文要讲究语言的新鲜、生动、活泼;讲究行文的安排、布置;讲究写作技巧的新、奇、活,只有立意深而新,构思巧而妙的文章才有价值。只要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重视习作个性,深入细致地了解学生的生活,认真研究作文教学的每个环节,促使学生以我手写我见,用我手写我心,就一定能写出神采飞扬、彰显个性的好作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