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高考化学试题命制研究

2017-08-08 03:01福建洪兹田陈女婷
教学考试(高考化学) 2017年3期
关键词:盐酸解析错误

福建 洪兹田 陈女婷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考化学试题命制研究

福建 洪兹田 陈女婷

2017年高考命题要突出“一体四层四翼”的特点,“四层”包括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基于核心素养的试题命制成为高考化学试题命题的新视角。核心素养视角下的试题命制要以核心素养为测试宗旨,以实际问题为测试任务,以真实情境为测试载体,以化学知识为解决问题的工具。本文对核心素养中的“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五个维度进行分述,以期得到高考命题的新思路。

维度一: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

视角1:能从不同角度认识物质的多样性,并对物质进行分类

A.均为芳香烃

B.互为同素异形体

C.互为同系物

D.互为同分异构体

解析:轴烯与苯分子式都是C6H6,二者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互为同分异构体,故选项D正确。

答案:D

视角2:能从元素和原子、分子的水平认识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形成“结构决定性质”的观念

例2 (2013全国Ⅰ)香叶醇是合成玫瑰香油的主要原料,其结构简式如下,下列有关香叶醇的叙述正确的是()

A.香叶醇的分子式为C10H18O

B.不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C.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D.能发生加成反应不能发生取代反应

解析:由键线式可知,香叶醇的分子式为C10H18O,故A正确;因含,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故B错误;含键、—OH,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故C错误;含能发生加成反应,含—OH能发生取代反应,故D错误。

答案:A

视角3:能从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角度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例3 (2015全国Ⅰ)短周期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加。m、p、r是由这些元素组成的二元化合物,n是元素Z的单质,通常为黄绿色气体,q的水溶液具有漂白性,0.01mol·L-1r溶液的pH为2,s通常是难溶于水的混合物。上述物质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子半径的大小:W<X<Y

B.元素的非金属性:Z>X>Y

C.Y的氢化物常温常压下为液态

D.X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为强酸

解析:n是黄绿色气体单质,则n为Cl2,Z为Cl,p是二元化合物,且在光照下与Cl2反应,产物r为一元强酸HCl,s是难溶于水的混合物,则p是CH4,氯气与m反应生成的产物q具有漂白性,且同时生成HCl,则m为H2O。由于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加,则W、X、Y、Z依次为H、C、O、Cl。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原子半径依次减小,故原子半径H<O<C,故A错误;非金属性O>Cl>C,故B错误;O的氢化物为水,常温下为液态,故C正确;C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碳酸为弱酸,故D错误。

答案:C

维度二: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

视角1:能认识物质是运动和变化的,知道化学变化需要一定条件,并遵循一定的规律

例4 (2016上海)一定条件下,一种反应物过量,另一种反应物仍不能完全反应的是( )

A.过量的氢气与氮气

B.过量的浓盐酸与二氧化锰

C.过量的铜与浓硫酸

D.过量的锌与18mol·L-1硫酸

解析:合成氨是一个可逆反应,反应物不可能完全消耗,故A正确;二氧化锰只与浓盐酸反应,若浓盐酸过量,二氧化锰可完全反应,故B错误;铜活泼性弱,只能与浓硫酸反应,浓硫酸当浓变稀后与铜不反应,故C正确;过量的锌与18mol·L-1硫酸溶液反应,首先生成SO2,当浓变稀的时候生成氢气,故D错误。

答案:AC

视角2:认识化学变化的本质是有新物质生成,并伴有能量的转化;认识化学变化有一定限度,是可以调控的

A.反应开始时,乙中石墨电极上发生氧化反应

B.反应开始时,甲中石墨电极上Fe3+被还原

C.电流计读数为零时,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

D.电流计读数为零后,在甲中溶入FeCl2固体,乙中的石墨电极为负极

解析:由图示结合原电池原理分析可知,Fe3+得电子变成Fe2+被还原,I-失去电子变成I2被氧化,故A、B正确;电流计读数为零时Fe3+得电子速率等于Fe2+失电子速率,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C正确;D项在甲中溶入FeCl2固体,平衡向左移动,I2被还原为I-,乙中石墨为正极,故D错误。

答案:C

视角3:能多角度、动态的分析化学反应,运用化学反应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例6 (2016全国Ⅰ)298K时,在20.0mL 0.10mol·L-1氨水中滴入0.10mol·L-1的盐酸,溶液的pH与所加盐酸的体积关系如图所示。已知0.10mol·L-1氨水的电离度为1.32%,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该滴定过程应该选择酚酞作为指示剂

B.M点对应的盐酸体积为20.0mL

C.M点处的溶液中c(NH+4)=c(Cl-)=c(H+)=c(OH-)

D.N点处的溶液中pH<12

解析:盐酸滴定氨水时,生成NH4Cl,溶液显酸性,应选择甲基橙作指示剂,故A错误;若M点盐酸体积为20.0mL,则二者恰好完全反应生成NH4Cl,NH4Cl中NH+4水解导致该点溶液呈酸性,要使溶液呈中性,则氨水应略过量,即盐酸体积小于20.0mL,故B错误;M点溶液根据电荷守恒得c(NH+4)+c(H+)=c(Cl-)+c(OH-),因pH=7,则c(H+)=c(OH-),可得c(NH4+)=c(Cl-),M点溶液的溶质为NH4Cl和NH3·H2O,NH+4水解和NH3·H2O电离相互抑制,水的电离程度很小,故M点c(NH+4)=c(Cl-)>c(H+)=c(OH-),故C错误;N点为氨水溶液,氨水浓度为0.10mol·L-1,该氨水电离度为1.32%,则该溶液中c(OH-)=0.10mol·L-1×1.32%=1.32×10-3mol·L-1,c(H+)=Kw/c(OH-)=7.6×10-12mol·L-1,所以该点溶液pH<12,故D正确。

答案:D

维度三: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

视角1:具有证据意识,能基于证据对物质组成、结构及其变化提出可能的假设,通过分析推理加以证实或证伪

例7 (2016上海)类比推理是化学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CO2是直线形分子,推测CS2也是直线形分子

B.SiH4的沸点高于CH4,推测H2Se的沸点高于H2S

C.Fe与Cl2反应生成FeCl3,推测Fe与I2反应生成FeI3

D.NaCl与浓H2SO4加热可制HCl,推测NaBr与浓H2SO4加热可制HBr

解析:O和S是同族元素,形成的CO2和CS2都是直线形分子,故A正确;C和Si,Se和S都分别为同族元素,所形成的氢化物都为分子晶体,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分子间作用力越大,熔沸点越高,故B正确;I2的氧化性较弱,与Fe反应生成的是FeI2,故C错误;浓H2SO4氧化性很强,可将HBr氧化为Br2,不能用该方法制取HBr,故D错误。

答案:AB

视角2:建立观点、结论和证据的逻辑关系

例8 (2015福建,节选)科学家正在研究温室气体CH4和CO2的转化和利用。

(4)一定条件下,CH4和CO2都能与H2O形成笼状结构(如下图所示)的水合物晶体,其相关参数见下表。CH4与H2O形成的水合物俗称“可燃冰”。

参数分子分子直径/nm分子与H2O的结合能E/kJ·mol -1________CH40.512 29.91 0.436 16.40_______CO2

②为开采深海海底的“可燃冰”,有科学家提出用CO2置换CH4的设想。已知上图中笼状结构的空腔直径为0.586nm,根据上述图表,从物质结构及性质的角度分析,该设想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由表中数据可知,笼状结构的空腔直径为0.586nm,大于CO2分子直径(0.512nm),而且CO2与H2O分子之间的结合力大于CH4,故可实现用CO2置换出“可燃冰”中CH4的设想。

答案:CO2的分子直径小于笼状空腔直径,且与H2O的结合力大于CH4

视角3:通过分析、推理等方法认识研究对象的本质特征、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从而建立模型

例9 (2016上海)能证明乙酸是弱酸的实验事实是( )

A.CH3COOH溶液与Zn反应放出H2

B.0.1mol·L-1CH3COONa溶液的pH大于7

C.CH3COOH溶液与NaCO3反应生成CO2

D.0.1mol·L-1CH3COOH溶液可使紫色石蕊变红

解析:与Zn反应放出H2只能证明乙酸具有酸性,不能证明其酸性强弱,故A错误;CH3COONa水溶液显碱性,说明CH3COO-可以水解,可以证明乙酸是弱酸,故B正确;与NaCO3反应生成CO2证明乙酸的酸性比碳酸强,但是不能证明其酸性强弱,故C错误;使紫色石蕊变红只能证明乙酸具有酸性,但是不能证明其酸性强弱,故D错误。

答案:B

维度四:实验探究与创新意识

视角1:能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问题,能从问题和假设出发,确定探究目的,设计探究方案,进行实验探究

例10 (2010广东,节选)某研究小组用MnO2和浓盐酸制备Cl2时,利用刚吸收过少量SO2的NaOH溶液对其尾气进行吸收处理。

(3)吸收尾气一段时间后,吸收液(强碱性)中肯定存在Cl-、OH-和S。请设计实验,探究该吸收液中可能存在的其他阴离子(不考虑空气中CO2的影响)。

②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请在答题线上写出实验步骤以及预期现象和结论。限选实验试剂:3mol·L-1H2SO4、1mol·L-1NaOH、0.01mol·L-1KMnO4、淀粉-KI溶液、紫色石蕊试液。

实验步骤预期现象和结论步骤1:取少量吸收液于试管中,滴加3mol·L-1H2SO4至溶液呈酸性,然后将所得溶液分置于A、B 试管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步骤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步骤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3)①只存在ClO-②步骤2:在A试管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 若先变红后褪色,证明有ClO-,否则无步骤3:在B试管中滴加0.01mol·L-1KMnO4溶液 若紫红色褪去,证明有S,否则无

视角2:在科学探究探究中学会合作,面对“异常”现象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

例11 (2016全国Ⅱ,节选)某班同学用如下实验探究Fe2+、Fe3+的性质。回答下列问题:

(5)丁组同学向盛有H2O2溶液的试管中加入几滴酸化的FeCl2溶液,溶液变成棕黄色,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一段时间后,溶液中有气泡出现,并放热,随后有红褐色沉淀生成,产生气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生成沉淀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

解析:溶液变成棕黄色,说明H2O2氧化Fe2+生成H2O2分解起到催化剂作用,产生气泡的原因是Fe3+催化H2O2分解生成氧气,FeCl3溶液中存在水解平衡:Fe3++3H2O·Fe(OH)3+3H+,水解反应为吸热反应,H2O2分解放出热量,促进Fe3+的水解平衡正向移动。

维度五: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

视角1:具有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具有探索未知、崇尚真理的意识

例12 (2012福建,节选)实验室常用MnO2与浓盐酸反应制备Cl2。

(2)制备反应会因盐酸浓度下降而停止。为测定反应残余液中盐酸的浓度,探究小组同学提出的下列实验方案:④进行丁方案(与足量Zn反应,测量生成的H2体积)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夹持器具已略去)。

(ⅰ)使Y形管中的残余清液与锌粒反应的正确操作是将________转移到________中。

(ⅱ)反应完毕,每间隔1分钟读取气体体积、气体体积逐渐减小,直至不变。气体体积逐次减小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排除仪器和实验操作的影响因素)。

答案:(ⅰ)锌粒 残留溶液 (ⅱ)气体未冷却到室温

视角2:赞赏化学对社会发展的重大贡献,具有可持续发展意识和绿色化学观念,能对与化学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

例13 (2016全国Ⅰ,内容略)第11题“三室式电渗析法”将工业废水转化为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第38题“以秸秆为原料合成聚酯类高分子化合物”,都体现了化学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第28题“NaClO2是一种重要的杀菌消毒剂,也常用来漂白织物等”;第37题“锗(Ge)是典型的半导体元素,在电子、材料等领域应用广泛”,展现了化学贴近时代、贴近社会、贴近生活的理念;第26题依托实验要求考生理解消除污染的策略,第36题有关高锰酸钾的使用价值和制备工艺,引导学生关心身边的科学问题、关注社会发展和进步。

(作者单位:福建省厦门市翔安第一中学)

猜你喜欢
盐酸解析错误
盐酸泄漏
盐酸氨溴索在慢阻肺合并肺部感染的临床应用
在错误中成长
三角函数解析式中ω的几种求法
睡梦解析仪
电竞初解析
对称巧用解析妙解
不犯同样错误
盐酸克伦特罗人工抗原的制备与鉴定
盐酸生产装置技术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