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雪花
(六盘水师范学院,贵州 六盘水 553004)
山地校园对山地环境的介入分析
——以六盘水师范学院为例
程雪花
(六盘水师范学院,贵州 六盘水 553004)
山地校园多位于山地或者丘陵地区,因其复杂的地形地貌条件,校园内部空间的布局形式和工程建设用地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校园空间发展受到制约,但是也因此产生独特的校园空间格局、山地景观。本文主要从校园建筑、景观和山地环境之间的关系,校园形态、环境营造、视觉景观和山地文化等方面阐述山地校园对山地环境的介入。
山地环境;山地校园;介入;六盘水师范学院
“介入”是指校园建筑构成的整体和山地环境之间发生关系[1],并且相得益彰,形成和谐共存的花园式校园景观。本文从以下方面分析了山地校园对山地环境的介入:校园的建筑方面,顺应自然山地形态和高程,减少对山体的干预;校园环境的营造方面,在保护原有生态环境和自然景观的基础上,校园内的种植池和植物种类沿用明湖湿地公园的植物种类和形式;在景观视线方面,将天然山坡天际线有机地组织到校园环境里,最终形成自然山体、建筑天际线、湖岸线和谐并存的景观;在文化营造方面,“山水之间,美丽校园”“上善若水”,造就了山地校园独特的文化景观。
六盘水师范学院位于素有“江南煤都”之称和“中国凉都”之誉的贵州省六盘水市,坐落于钟山区明湖路育才巷,背靠龙山,面向明湖,与自然融为一体。学院由文学与新闻学院、电气工程学院和建筑艺术学院等13个二级学院组成,学校定位为教学型、应用型普通本科院校,也是山地校园介入山地环境的典型案例。
2003年,六盘水师专进行了校园建设详细规划,2009年,经教育部评估,升格为本科院校,更名为六盘水师范学院。六盘水师范学院是一个年轻的大学,没有百年学府的厚重和风韵,但是整个校园充分利用原有地形地貌,保留良好的生态和人文景观,以极小干预为原则,抓住现状的地形机理,前湖和后山都呈现连绵渐次展开的趋势,建筑顺应地形和山势,形成三条曲线建筑带,显露于山水之间,高低起伏,连续延绵,通过基地各个部分的组成将山地、天空和建筑与湿地公园凝聚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图1)。
图1 六盘水师范学院总平面图(图片来源:作者自摄)
六盘水师范学院建在明湖和龙山之间,校园较完美地介入了环境。由于各个学院建成的时间不尽一致,在校园规划设计时,采用了“核心—簇群”的布局方式[2],以教学区和体育活动区为核心,学生生活区、湿地公园和山地景观休闲区等以簇群形式围绕核心区展开布局,这种布局使得整个校园具有强烈的凝聚力,并且整体性强,主次分明。依据自然地形,结合适量的土方工程,将体育活动区布置在地势最为平坦、标高较低的区域,和教学区共同组成核心区域,并且与校园主干道相连;学生生活区则分布在地形较为复杂的区域,围绕山体景观休闲区两臂以点式平面的形势灵活地介入到山上和山下。整个校园空间上的组织结构和自然山体空间格局形成了一个有机体[3](图2)。
图2 “核心—簇群”示意图(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六盘水师范学院校园内部建筑依据自然山体格局,龙山山脉形成了绵延之势,背靠龙山,面朝明湖,负阴抱阳,似乎建筑和山水在对话;同时靠山部分的学科楼建筑群采用的是新艺术自然曲线建筑风格[4],也寓意着向未来敞开大门;曲曲折折的建筑流线也象征着人生的道路抉择,以及走出象牙塔后的起起伏伏。各单体建筑之间也利用微地形做了景观处理,使得各个建筑之间达到隔音和融入自然的景观效果,建筑设计完美诠释了“山水之间,美丽校园,景校融合,校地共享”的设计理念(图3)。
图3 建筑群(图片来源:作者自摄)
六盘水师范学院校园景观最大程度地依据原有的地形地貌等自然条件,周边的山势和浅灰色的建筑群共同勾勒出优美的天际线[5];原有的农田结合植物配置改建为高低错落而富有层次的台地园;明湖清澈如镜,静静地流淌着,好像在默默诉说着这个西南山区几百年来的教育发展历程;未经修饰的自然山坡和建筑天际线以及自然的湖岸线共同丰富了校园景观空间层次(图4)。
图4 视觉天际线(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山地校园中的交通系统是山地校园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疏散内部人流和联系外界的功能,所以将交通系统介入到山地复杂的地形环境下尤为重要。
校园总体布局有秩序,动静分流,以保证学生学习、生活的交通流线便捷。几条交通道路将教学区、学生活动区、湿地景观休闲区、山体景观休闲区等几个功能分区串联起来。各个道路有肌理地分布在各个功能分区,并且呈现出不同的特点:主干道多位于教学区和学生生活区,纵横两条道路之间通过运动场边界呈弧形过渡衔接;学生生活区位于道路变化多样的稍高地形,呈现出道路形式多样、路程短的特点;山地景观休闲区则出现了供机动车行驶的小型盘山公路和供人行的台阶步道两种形式并存的情况,在山地较平坦的区域则结合一些小型的休闲广场;教学区之间的微地形则采用一些垂直等高线台阶和休闲平台,连通了校园的各个角落,实现了校园基本的交通秩序。从而保证了景观流线的流畅性,并且道路形态布局与山体走势一脉相承,分别连通了综合楼、行政楼、实验楼、教学区和图书馆等,就山体高程变化与灵活布局较好地融入自然环境之中。但是校园内也存在着交通道路宽度不够、人车混行、个别路段坡度过大、停车场的位置和数量不合理等现象,存在着一些交通隐患。
山地校园因其独特的地形地貌,其设计方法和原则有别于一般的校园。本文通过对六盘水师范学院校园对山地环境的介入分析,着眼于保持山地校园特色和较好地融入山地环境,对山地校园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
[1]周飞.山地校园对山地环境的介入研究[D].厦门:厦门大学,2007.
[2]周飞.山地校园对山地环境的介入研究[J].山西建筑,2007,33(10):66-67.
[3]黄亚平.城市空间理论与空间分析[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2.
[4]吴涛梅,洪元.浅谈哈尔滨新艺术运动风格建筑的发展与保护[J].华中建筑,2008(7):196-199.
[5]张建华,潘蕾.滨海环山城市天际线景观的组织与塑造——以烟台滨海天际线景观特色为例[J].城市发展研究,2010(9):77-84.
J59
A
程雪花(1991-),女,汉族,陕西省商洛市山阳县人,硕士研究生,助教,从事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方面的教学工作,研究方向:园林规划与设计。